赵构在牢牢把控朝政的时候 赵构为什么会主动退位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构禅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宋高宗赵构当初牢牢把控朝政,赵构为什么会主动禅让退位?赵构究竟是怎么想的?做皇帝不好吗?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中,最为推崇的是尧舜禹那样的君主禅让制,但是除了一些走火入魔的儒生外,人们大都明白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虽然前后有孺子帝刘婴 、汉献帝刘协、唐高祖李渊等人举办过盛大的禅让party,但那这不过都是披着羊皮的被禅让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赵构在牢牢把控朝政之时却选择主动下野,这一逆天举动看起来确实有点不走寻常路。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_图
1.赵构的理由
事情发生在绍兴三十二年。
这年二月份,赵构自抗金前线返回临安,没过多久,他便透露出打算立刻退位的意图。尽管右相朱倬加以反对,认为突然退位可能会带来意料不到的灾难——正如之前的靖康之事一般,故而应当徐徐图之,但赵构呵呵以对。五月二十八日,赵构正式立赵昚为皇太子。六月十日,他便下诏宣布退位,次日,皇太子赵昚登基,便是后来的宋孝宗。
赵构为什么要退位让贤?照他自己说,“朕在位三十六年,今老且病,久欲闲退,此事断自朕心,非由臣下开陈,卿等当悉力以辅嗣君。 ”(《宋史· 礼十三》 )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年纪大了,身体多病,不得不退,这是客观因素;另一个则是主观因素,北宋的皇帝平均在位时间不到二十年,而赵构至今已经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任何职务干的太久都会有些疲倦,赵构自认也不例外,他称自己老早就想过过悠闲的退休生活了。
因为上述两个原因,他决定内禅。这是实话实说吗?当然不是。
南宋版图_图
先说身体。在两宋皇帝之中,赵构的体能无疑是杠杠滴。退位时,赵构五十六岁,看起来确实不小了,身体有问题也很正常,但其实不然,他又硬硬朗朗地过了二十五年的奢侈生活才最终挂掉。
淳熙二年(1175)九月,宋孝宗曾经对大臣谈起退休后的太上皇赵构,“前日诣德寿宮,太上饮酒乐甚。 太上年近七十,而步履仗食如壮年时。 每侍太上行苑囿间,登降皆不假扶掖。 ”这身体素质没的说。
再说倦怠。赵构退休后,并没有过上每天养养花、旅旅游、逗逗孙子孙女这样颐养天年的生活。虽然跟之前相比,他花在享受生活的时间上增多了,但军国大事他同样也没落下。史书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赵构让孝宗把一名被免职的知州官复原职,但孝宗却发现此人是个很大的贪污犯,免死已经属于恩典了,而如果给他复职便是视党纪国法于无物,于是没有照做。
太上皇赵构大怒,在不久后的一次家宴上专门挑出此事,奚落孝宗不听老人家的话。孝宗赶紧认错,允诺明日便让下旨让此人官复原职。第二天,面对着执意维持原判的宰相,孝宗只得如实相告,“昨日太上盛怒,朕几无地缝可入,纵大逆谋反,也要放他。”
类似的事情,史书有很多记载。简而言之,赵构虽然已经退位,但最高决策权实际上仍把持在他手中,孝宗很大程度上活在了他的阴影之中。这一情形后来被乾隆给copy了过去。
由此可知,无论是“老且病”还是“久欲闲退”,都只是表面的说辞。那么,赵构禅让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呢?
海陵王完颜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_图
2.失败的议和
在赵构决定退位的前一年,即绍兴三十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金朝皇帝完颜亮单方面撕毁合约发兵攻打南宋,此事给宋高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创伤。
在南宋建立初期,当赵构还可以被称作小赵的时候,他并非没有收复中原的想法。秦桧在绍兴元年初次任相,曾提出“南自南,北自北”的国策,主张将南渡的河北人归还给金,中原人归还给刘豫的大齐政权。高宗默默来了一句,“朕北人,将安归?”于是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将秦桧从宰相的位置上给撸了下来。
然而,自绍兴八年以后,赵构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求议和。为此,不惜自废武功诛杀岳飞,又重用秦桧大兴文字狱,实行白色恐怖政策。
秦桧死后,面对一些人要求清算他的呼声,赵构笑呵呵地说了解了了解了,然后转眼便赐秦桧谥号“忠献”,追封其为申王,又亲自往秦桧府邸进行祭奠,并在秦桧墓前的石碑上御书八个大字——“决策元功、精忠全德”。此后,又不断给秦桧及和议政策背书,屡次声称这并不仅是秦桧的主张,也是自己的英明决议。
概而言之,经过这一波波的操作,议和已经深深地与赵构捆绑在了一起,构成了他执政合法性的一块基石。在这种情况下,完颜亮在绍兴三十一的南侵,给赵构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一万点。
在入侵前的绍兴三十一年四月,金国使节抵达临安,向赵构传递徽宗已死的讯息。然而,此人竟然当场肆无忌惮地辱骂赵构。即便是已经怂习惯了,赵构也是一时目瞪口呆。他当场情绪崩溃,丢下众人“号恸”而走,但会还没开完呢,最后还是大臣刘炎找到躲在屏风后面的赵构——当时他还在哭泣,让他下旨令使者退去,这场难堪的闹剧才告一段落。
可以想见,这件事给赵构带来了多么大的心理冲击。
对于赵构来说,为了能够议和他押上了全部身家,几十年的统治就是建立在议和的基础上。之前为议和付出的代价越多,如今看来就越加可笑。在金人南侵之下,赵构政权的根本国策无法维持,只能力主抵抗而别无他法。能够做代罪羊的秦桧等人已经不再,于是这个政治灾难只能由他自己来抗。
如何化解这一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思前想后,赵构最终选择了禅让这一招。
果然,当赵构选择内禅之后,无论先前曾经多么不满,此时的士大夫一致为他疯狂打call,将高宗摆到了与尧舜一样的高度。甚至有人夸出了天际,声称这是“盖自开辟以来,所未有也,于皇休哉。”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_图
3.傀儡皇帝
通过禅让,赵构赢得巨大声誉。但赵构之所以下定决心搞禅让,也是因为这样做并不会真的把他变成孤家寡人。
赵构选择的继承人是赵昚,他不但是早已失势的太祖一脉,而且与赵构的关系也已经超出五服。虽然挂着皇室宗亲的名头,但早已与平常百姓没有太大差别。赵昚六岁时被赵构收养,到被立为皇太子的近三十年间,他都没有自己的政治*,对于武将方面更是一片陌生。
因此,一旦即位,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他只有依赖赵构才能管理好这个国家。这样一来,赵构名义上虽然说是退了,可与没退又有多大差别呢?
除此之外,赵构选择生前内禅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为了政权交接的稳固。
赵构是太宗一系,但他最终却抛却了亲近的宗室而选择太祖一系,这种舍近求远的行为自然会引来某些利益集团的不满,特别是太宗一支的子孙。此外,赵构自己的皇后吴氏也对赵昚十分不满,曾多次劝说册立赵璩。
赵构不得不担心,一旦自己去世,仅仅凭着一道遗诏,在当时国家尚不稳固的复杂情形下,赵昚的皇位很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危险。因此,为了确保政权的稳定,选择生前退位,并以太上皇的身份坐镇后方就显得很有必要。
事实证明,这一举动是十分有效的,当赵昚以非嫡子的身份即位时,朝野上下风平浪静,没人有丝毫异议,对比宋真宗晚年的政变、英宗朝的濮议事件等,赵构的举动不可谓不明智。
参考文献: 《宋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Burp Suite使用详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