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要挥泪斩马谡?该如何评价他的是非功过?
马谡在三国中备受争议,刘备说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去评价他为“匡世奇才”。下面小编就讲一讲历史上真实的马谡是什么样的,他的功过是非又是怎样的?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开始蜀汉北伐大业,在这之前马谡被派去至街亭固守。在关羽落败丢失了荆州之后,蜀国要道街亭只有被守住才能让北伐没有后顾之忧。诸葛亮被一次北伐兵出祁山时,马谡都因为麻痹大意而失了街亭,被曹魏大将张郃所败,让蜀国进无可攻,退无可守。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兵出祁山的失败,诸葛亮还差点被魏军俘虏,马谡几乎成了“言过其实”“纸上谈兵”代名词。
据史书记载马谡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行军打仗时,他经常与诸葛亮促膝常谈,彻夜谋划,让诸葛亮十分敬重他。后来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这也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原因所在,支持了诸葛亮的北伐,保证了南方边境的长治久安。诸葛亮北伐前夕,靠马谡的计谋,成功地离间魏国曹睿、司马懿君臣,为北伐奠定了胜利基础。
马谡大意失守街亭,诸葛亮还是不得不斩首马谡以示军威。那诸葛亮为何要挥泪斩马谡?是被逼无奈,还是早有预谋?
正史中马谡没有向诸葛亮立军令状,诸葛亮饿不是因为马谡违反军令而斩首。街亭失守其实不全是马谡判断的失误,因为马谡在性格上的确有些狂妄自大,让马谡去守街亭,这并不合理。而且双方的大军在当时有一定的差距,马谡在大道上布置防线也不一定防御的住曹魏大军的攻势。所以街亭失手,诸葛亮至少得负一半的责任,但是诸葛亮却没有顾及这些,还是选择了斩首马谡。马谡的悲剧,一定程度地掩盖了诸葛亮战略失误的悲剧,使一代悲剧的制造者成为一个完人。
从动机来看,诸葛亮处死马谡是马谡才华外漏,而马谡又有一些地方冒犯到了诸葛亮,所以诸葛亮菜除掉他。实际上诸葛亮大可不必这样,他对于汉室的忠心是天地可鉴的。刘备去世,蜀汉势颓,诸葛亮依旧全意辅佐二代汉室,可谓是绝无二心,他太明白丢失街亭对蜀汉意味着什么,作为提出北伐计划的诸葛亮是绝对不希望这种情形出现的。
《三国志·向朗传》中记载:马谡的死,他罪在错位,在街亭举动违规,不遵诸葛亮的指示,以致最后惨败而归。马谡在兵败街亭之后,逃到了向朗这里,向朗也选择包庇他,诸葛亮自然为之震怒。最终马谡缉拿归案,并被诸葛亮处以极刑,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于狱中病故了。
趣历史原创独家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