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古代官员“退休”之后会怎么样?什么样的人能够告老还乡?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9-17 12:47:27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的致仕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看古装剧,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告老还乡”。古代的官员老了,都能“告老还乡”?那可不一定。更进一步说... [详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的致仕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看古装剧,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告老还乡”。

  古代的官员老了,都能“告老还乡”?那可不一定。

  更进一步说,“告老还乡”就等于可以颐养天年吗?那也不一定,而且可能凶多吉少。

古代官员“退休”之后会怎么样?什么样的人能够告老还乡?

  至于为什么,我们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古代的退休,也就是“致仕制度”。

  “致仕”是古代专指官员退休的术语。中国人自古讲究“叶落归根”,古代官员到了一定年龄,因为身体健康等原因,一般就要主动辞官归乡,颐养天年。

  不过,不同于今天到法定退休年龄就自然退休,古代官员致仕的条件是非常严格的,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告老还乡。

  我们先看看古代“致仕”的条件:

  (一)年龄条件

  年龄是古代官员退休的首要条件。在古代,关于官员退休年龄的规定大同小异,一般来说是以70岁为界。

  比如,封建社会顶峰期的隋、唐、宋三朝,朝廷规定的官员退休年龄都是70岁,所以才有了“大夫七十而致仕”的说法。

  从科学角度讲,即便是现代,人到70岁也大多已精力、智力、体力衰退,肯定会妨碍正常公务的开展,更何况是平均寿命远远不及70岁的古代!

古代官员“退休”之后会怎么样?什么样的人能够告老还乡?

  (二)身体条件

  70岁在古代是“古稀之年”,一般人达不到,能活到“退休年龄”实属不易,所以古代官员退休又自称是“乞骸骨”。

  而因为种种原因,古代未逾七十而衰者,更是比比皆是,所以,才有了“引年致仕”的说法:官吏因为有病在身或体能不济,无法胜任现在的工作,即使是没到70岁,也可以提出提前退休。

  如明朝就规定:“不满七十者,若年迈力衰、不能任仕者亦听致仕。”

  古代的官员与朝廷之间更多的是人身依附关系,而朝廷之所以允许他们提前退休,不只是体恤臣子的考虑,更是让其腾出位子、补充新鲜血液。

古代官员“退休”之后会怎么样?什么样的人能够告老还乡?

  (三)强迫退休

  相比前两种退休方式,强迫退休无疑是最为凄惨的。

  一些官吏或由于贪赃枉法,或由于重大过错而遭到弹劾,但所犯罪行又不足以诉诸刑罚者时,便被勒令退休,解职回乡。

  不过,因为这并非一种体面的退休方式,所以也就无法享受正常退休的各种待遇了。

  说完了三种退休的条件,我们还要补充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应退而不能退”者。

  一般来说,对于朝廷倚重的重臣或者具有特殊才能的大臣,皇帝出于统治的需要,必须利用其经验、资历甚至是权势来为朝廷继续服务。

  所以,我们在看历史的时候,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些大臣因为年龄、健康等原因主动向皇帝提出退休,可皇帝就是苦苦挽留,驳回他们的退休申请,直到这些老臣最后老死或病死在任上。

  所以,古代官员能不能退休,皇帝手上还有着“一票否决权”。

古代官员“退休”之后会怎么样?什么样的人能够告老还乡?

  好了,接下来我们要谈一谈,如果古代官员能够顺利退休,那么他们能够“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吗?这个很难说。

  古代官员“致仕”后的去向:

  (一)留在京师

  在古代,一些官员退了休,并不等于他们就成了平头百姓。朝廷为了鼓励退休制度的顺利实施,通常会对退休官员实行一系列鼓励政策,比如给予他们一些荣誉性官职,比如“光禄大夫”、“谏议大夫”等,或者允许他们继续担任皇帝的顾问,参与朝政决策。

  唐朝玄宗时甚至规定,允许已经退休的官员每月上朝两次,保证他们继续参与军国大事。

  而有的老臣因为颇有才干,还会被皇帝再次启用,重新担任要职。

古代官员“退休”之后会怎么样?什么样的人能够告老还乡?

  比如唐初时,大将李靖退休后,因为边关紧急,李世民又任命他出征西北,为国效力。北宋时期的名臣文彦博,77岁时才退休,宋哲宗时又再次出山担任要职,84岁时才二次退休。

  而对于其他一些需要留在京师的官员,朝廷当然也要有所安置,比如宋朝时就有一种道教性质的“宫观”特殊机构,由已经退休的官员担任宫观使、宫观副使等职务。

  (二)回归原籍

  古代官员能在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的,只是少数。而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退休以后必须回归原籍,不回老家还要特别申请。不过,即便是能够退归乡里,也并非意味着一切都万事大吉。等待他们的,可能还是一个个未知数。

  这是因为,对于致仕的官员来讲,他们原本是名副其实的特权阶层,而要想让他们痛痛快快的让渡权力,朝廷必须保证其退休后的经济、政治待遇。

古代官员“退休”之后会怎么样?什么样的人能够告老还乡?

  而对于京城的皇帝来说,最怕的是一些致仕的官员,利用自己旧有的关系网络和朝廷给予的权势,以另一种心态继续发挥“余热”,对地*务施加影响、徇私舞弊,扰乱朝廷的统治秩序。

  于是,针对已经致仕官员的监管措施,也就愈加严密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规定致仕官员回乡后,必须到地方官府登记备案,名义上是方便慰问,实际上是便于地方对其进行监管。

  二是要求地方官府对致仕的官员严加管理,他们平时的书信往来、交友情况,都要被记录在案,而如其有违法行为,更要及时上奏朝廷加以处置。

  三是朝廷特使们的“特殊关怀”。如果朝廷担心致仕官员与地方勾结,不能让真实情况上达天听,还会派出特使进行监督巡查。

  如明初时期,吏部尚书吴琳退休后,朱元璋专门派使者到其家乡暗访。在听说吴琳没有一点架子,甚至被田间老农直呼其名后,朱元璋这才如释重负,嘉奖吴琳的优良品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们可以看到,在封建时代,致仕官员虽然身已退,但他们仍然要活在君王的意志之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