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郎中”也能治急惊风
中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给古老的中医注入新的活力。但在西医的冲击下,中医的优势在哪里,发展方向又如何?
编者按:中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给古老的中医注入新的活力。但在西医的冲击下,中医的优势在哪里,发展方向又如何?为此,我们走访了陈镜合教授。陈教授专长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特别以中医为主,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危重病人取得了显著疗效。
陈镜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首席教授、博士导师
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如约来到陈教授的办公室。陈教授精神爽利、思维敏捷,看不出已六十开外了。话题一开,我们就切入主题:“在人们心目中,中药要慢慢地煲,对急症则力不从心,急诊成了西医的专长,中医院怎样搞急诊呢?”
把西医的优势拿过来,发挥我中医特色
陈教授肯定地说:“首先要明确,甚么是中医,甚么是西医?中医和西医是中国人人为分开的,离开中国无所谓中医和西医,只有世界医学和传统医学。而传统医学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国的部分是中医。中医只是世界医学的一部分。现在说中医搞急诊,首先要明确这个大前提。有人认为,在急诊中,x光、ct等所有医疗仪器,都是西医的,其实不然。这些都是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人所共有的,不是西医专利。因此要把现代所有有利于病人的医学科技成果都拿过来,为我所用。我们的急诊室,西医院有的,我们都有;西医院没有的,我们也力争有。西医院能做的,我们都能做;西医院不能做的,我们有的也能做。有人问,你们中医院怎样搞急诊?其实我们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把西医优势的部分拿过来,发挥我中医特色。”
青出于蓝胜于蓝
我们接着问:“那么,加入了现代医学科技,传统医学的精华会丧失吗?”
陈教授有点激动:“有人说,中国古代没有西医,照样治好那么多人。这观点不符合客观事实,以前中医治好许多人,但治不好的更多。以前用葱来导尿(对尿潴留患者),用芦管塞进鼻孔做人工呼吸,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先进的,但现在还有人用葱来导尿,用芦管来做人工呼吸吗?我们也不可能依靠‘三个手指头’(把脉)去治急症。‘三个手指头’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代表现今。现在是上月球的时代,人造卫星的时代,现在的毕竟比过去的好,青出于蓝胜于蓝。如果不承认这个事实,整天说我是三代名医,有独步单方,行不通的!”
用西医赢得时间,再用中医补西医的不足
我们似乎在与陈教授唱反调:“既然是中医院,要发挥中医特色,抢救病人也应该以中医药为主,西医在其中扮演甚么角色?”
“中西医结合是我们的方向,中西结合的作用是互补,即中医补西医的不足,或西医补中医的不足。对于大多数危重病人的抢救,一开始我们都用西医。用西医赢得时间后,我们考虑西医治疗存在的问题,加用中药,希望能弥补西医的不足。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我们主张在发病的六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如果超过六小时效果尚不明确,在没有合并症和严密的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可用纯中药辨证施治,或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丽参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中药针剂。”
对中西医结合,我们早有所闻,但并不理解,于是抢着问:“中西医结合是不是胃的‘结合’,中药西药一齐灌?”
陈教授作了个形象的比喻:“这是中西混合,不是中西结合。中西医结合就好象把氢离子和氧离子加起来,变成了水。而中西医混合就像油和水加起来。中西医结合起到互补作用。如心跳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复苏后加用中医辨证与静脉注射中药针剂,如醒脑静、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能起到单独用中医或西医所不能起的作用。又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可以先用临时心脏起搏器赢得时间,再加用中药进行观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肺结核,用中医治疗,控制了症状,但病灶越来越大的也有。如果用西药抗痨,再加上中药,就解决这个问题。不懂西医,思路就不同了。但要达到这个高度,不是人人都做得到,也不是每一个病都用得到,目前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中西医混合是它的初级阶段,目前也可取,因为要有这个过程才能发展。”
中药在急诊治疗上的前景
最后,我们问:“中药使用不够方便快捷,中药怎样用于抢救病人?”“关键是剂型改革,例如纯中药制剂生脉注射液、丽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这些有很多,正在摸索过程中。随着中药的制剂的增多,中药急救的前景也会越来越好。近百年来,麻醉、无菌、静脉给药,使西医飞跃。中药剂型如果不能静脉给药,中医急诊就很难开展。”不知不觉,已采访了一个小时。我们一个个“难缠”的问题,陈教授都回答得清楚明了。当我们走出繁忙的中医院时,心里豁然开朗,中国传统医学就像老树发新芽,正蓬勃发展,将使人类明天更健康长寿。
上一篇: 针眼中医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