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揭秘:汉代时期对官吏的赏赐制度是怎样的?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9-13 15:18:56
古代时候,官吏赏赐是一种维护朝堂安稳的重要政治制度,无论哪一个朝代,君王都会根据官员做出的贡献进行赏赐,每个朝代的赏赐制度也大不相同,一些朝代会根据官职进行赏赐,有一些则是根据做的事情进行赏赐,无... [详细]...

  古代时候,官吏赏赐是一种维护朝堂安稳的重要政治制度,无论哪一个朝代,君王都会根据官员做出的贡献进行赏赐,每个朝代的赏赐制度也大不相同,一些朝代会根据官职进行赏赐,有一些则是根据做的事情进行赏赐,无论哪种,都是统治者对官员做出贡献的肯定。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汉代时期的赏赐制度包含的范围很广,西汉时期,赏赐制度还没有具体规定,只是之前的惯例,直到东汉时期,朝廷中开始有成文的法令规定,对官员的赏赐制度达到了完善,主要作用是加强君主权利,维护朝中官员管理秩序,对当时的政治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揭秘:汉代时期对官吏的赏赐制度是怎样的?

  一、汉朝官吏赏赐福利

  汉朝承袭秦朝时期的制度,官员分为几个阶级,每一个阶级的赏赐福利也是不同的,汉代时期的赏赐也是非常可观的,不仅在朝官员有赏赐福利,退休的官员也像我们现在的退休工人一样继续有奖励,吃穿有专供,入朝为官,真正做到了当官不缺财不缺物。

  1. 加官进爵的机制

  当官之人的梦想无非就是加官进爵,谁也不想只做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卒。加官进爵的机制,能够增进朝中官员的流动性,让更多人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才干。

  汉代时期的官员可以通过举荐孝廉入仕,但是也有明文规定,不得只推荐强大家族的子弟,只有才学卓越之人才有机会被推荐,入朝为官。

  在汉武帝时期,曾经换过十三位丞相,在很多臣子的眼中,丞相的地位非常尊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在皇帝眼中,丞相的频换更换,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好的行使皇权,不让丞相的权利干预到皇帝的决策。

  这种做法,让更多的官员有机会往上晋升,对皇室更加忠心,进一步巩固皇权的统治,是稳住臣子忠心的特效药。

  2.致仕制度

  “致仕”这一词语最早出现的秦国时期,《春秋公羊传》中曾记载:“退而致仕”,“大夫七十而致仕,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意思就是说:“大臣到七十岁的时候,便把手中掌管的权利交还于君王,告老还乡”。七十岁时候的人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阶段,进入快速衰老的时期,处理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时候就是告老还乡最好的时机。

  在汉朝时期,君王为了确保朝政之中的官员处于新陈代谢的状态,会鼓励官员在一定年龄的时候提出之时申请,前提是皇帝必须要保证官员退休之后衣食无忧。

  汉平帝元始元年,颁布一项制度,“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与以与之,终其身”。到东汉时期,对致仕官员的经济待遇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绝对比西汉时期的待遇要好,《后汉书.郑均传》中曾记载,“敕赐尚书禄以其终身”。

  除了俸禄之外,部分大臣还能额外得到房屋、土地、黄金等其他赏赐,在朝时期,官职越高,赏赐便越多,致仕之后朝廷保障以后衣食无忧。

揭秘:汉代时期对官吏的赏赐制度是怎样的?

  3.丧葬

  汉代时,无论是在朝官员还是已经致仕官员,都可以享受到这个待遇,根据官位的高低,得到的丧葬待遇大不相同。丧葬的待遇便是皇帝会下诏书,赐予一些钱财、布匹等来助丧,以供安葬所用。

  官位较低的官员,皇帝会派遣使者代替前往,或者会下诏书等,右扶风尹翁归去时,宣帝曾下诏书:“朕夙兴夜寐,以求贤为右,不异亲疏近远,务在安民而已。扶风翁归廉平乡正,治民异等,早夭不遂,不得终其功业,朕甚怜之”,用此来褒奖尹翁归生前的功绩。

  官位高的官员,皇帝会亲自临丧,大司马霍光去世之时,宣帝与皇太后亲临,这便是无上荣光。

  二、什么时候皇帝会进行赏赐

  官员被赏赐也是要依据当时的法令来进行,根据官位和立功之事的大小赏赐,小的赏赐就是黄金白银,大的赏赐便是加官进爵,历史中有很多的朝中大臣是通过立功之后的加官进爵留名青史。

  1. 论功行赏

  历史朝代中,每一次有重要事件过后,朝堂中总会出现一句话,“针对这件事,论功行赏”。

  “论功”便是通过自身的能力取得成绩,其中包括政绩、军功。

  这两种一般得到的赏赐都是比较大的,因为所立之功与朝政有着密切的联系,论功行赏身是对他们取得功绩的鼓励和肯定。

  首先是政绩之功,文官居多,文官的晋升之路更是难上加难,文官立功的机会少之又少,古代时期,皇帝会派文官作为钦差大臣前去不同的地方办不同的事务,做的好的官员回来之后,可能会得到黄金白银的赏赐和官位的晋升;业务一般的,在朝堂之上皇帝可能只是口头夸两句便把此事放到一旁了,;业务能力差的官员,回来之后甚至会降官职。

  汉代时期,还是属于袭爵的制度,平民想要入朝为官,受到皇帝的青睐加官进爵,弃文从武是最好的选择。汉高祖刘邦一开始就是通过军中赏赐的制度完成了天下初定的局面,当时作为义军起义的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行伍出身,封爵是最好收买人心的方式,可以朝廷在建立初期,有更多的拥护者,《汉书》中曾经记载,“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初定,公爵皆军吏”。

  2. 恩惠行赏

  恩惠行赏不同于论功行赏,这个赏赐主要就是在特定的日子或场合,给予官员一些赏赐,比如节日赏赐、庆典赏赐、丧葬赏赐等,具有明确的恩惠性质,是每位臣子都可以享受的赏赐。恩惠赏赐中庆典赏赐最为隆重,汉代时期的,皇帝比较讲究“家国一体”,皇室的事便是国家的事情,每次皇帝继位、封后等,都会对文武百官进行赏赐,以示皇恩浩荡,普天同庆。

  再有就是丧葬,官位高的官员,皇帝会亲临现场,陛下能够亲临,也侧面展示了对这位官员的爱戴,明代曾有一位贤者,曾让皇帝身着丧服,三天不上朝,对于官员家属来讲,这便是最高荣耀。

  三、皇帝如何控制赏赐

  赏赐这个制度始终会有上限,不管是职位还是金钱,奖赏的起点越高,奖赏的空间便会越来越狭隘,每个朝代总会出现一个屡立奇功的大臣,赏赐总会到达一个高度,便不能再进行下去,比如官位到达丞相之位,已经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有可能会造成功高震主,谋权篡位的事情出现,那么古时候的皇帝时如何控制赏赐的呢?

  1. 循序渐进

  “重赏之下必出莽夫”,一举出名的人并不是没有,那么在赏赐的时候,皇帝必须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最后再给出适合的官位。

  努力和收入是成正比的,每一次立功之后的奖励也会慢慢提升,这两者之间总有一个微妙的联系,随着官位的提升,所做的事情肯定也不相同,这也就是为何一些臣子会在几年之内位极人臣,但是之后官位便很难有提升的原因。

  朝堂之中官员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牵绊的,这些都是皇帝在经过缜密的思考之后给出的赏赐结果,也是维护朝堂官员平衡的方式。

  2. 使用虚职

  虚职也是皇帝用来控制赏赐的一种方式,奖赏是为了激励下面官员的制度,而激励官员努力并不是非要奖赏金银珠宝,财物的赏赐也要根据国库的财力进行。官位的封赏也会有上限,这时候给予一些虚职会比实职更有用,大多数虚职的官位都比实职要高很多。

  最常见的虚职便是侯王这些封号,听起来特别威风,因为王侯这种官职一般只有皇帝的兄弟才能够拥有。能够得到这种官职的官员,大多都立下过丰功伟绩,这样的赏赐不仅可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还能让他们对朝廷更加的忠心耿耿。

  3. 奖赏不泛滥

  虽说每次立下功劳都会进行奖赏,但是奖赏时候也会进行控制,不会每一位都进行大规模的赏析。假设这件事情参与的官员很多,造成的影响也很大,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参与的人过多,皇帝会说:“此事过后,人人有责”。这种赏赐便是人人都有,却不会有人能够拿到最高赏赐,皇帝可能每人的俸禄增加十石,这也是对此件事情的奖励。

  “物以稀为贵”,虽说虚职只是一个名头,放眼望去,每个朝代能够让皇帝封王拜侯的又有几人,皇帝会通过控制虚职的数量,从而做到奖励不泛滥,让更多的官员去做更多的事情,就为了能够得到虚有的职位,留名青史。

  总结

  汉代时期的官员赏赐制度,对笼络官员和稳定人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维护朝堂安稳最重要的制度,通过了解汉代官员的福利,也能够看出汉代时期对官员赏赐方面的看重。

  赏赐制度带来的给汉代时候带来的积极影响很大,但是也不能忽视其消极影响,比如“人心不足蛇吞象”,官员升职太快,便会出现一些内心膨胀之人。

  汉代皇帝在处理赏赐制度时候,实施的几种方式都值得借鉴,既能达到赏赐的目的,让臣子更忠心,也抑制那些蠢蠢欲动之辈。

  这种赏赐制度,也为后来的传统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官员福利范本,为后来中国两千多年发展史开创了先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