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谈“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工智能研究”
在热潮下,*学术会议动辄都有上万篇的论文投稿,如何做出颠覆性的创新工作?如何在研究上抢占制高点?6月21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微众caio(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在2020北京智源大会上分享他对人工智能科研选题的理解。
杨强提到,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有志向的学生或学者,应该在创新上努力,而创新的一部分就是选题。“大家可能更多地关注文章数量,没有在选题上更多地关注。”
他介绍,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曾提出应该做什么样的研究。“首先这个研究很新,以前没有发生过,比如说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是很新的方向,从来没有人尝试过。”
“第二,这个问题又很难,难到什么程度呢?并不是简单做出来。大家一听到这个问题,会发愣,怎么下手。”
“第三,这个问题又很容易解释。比如说你在家里面,问你的祖父母理不理解这个问题计算机能理解语音。他们一下就懂,一句话就能描述,这样的问题往往是比较重要的。”
有了这些条件还不够,杨强表示,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是没办法真正解决的,还需要一些方法能把它们分解成一些可以解决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就是一个小目标,先一个一个小目标去解决,这是问题的分解。
“最后,现在计算机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数据,(这个选题)最好是有数据,而且就在身边,或者很容易获得,这个研究才可以落地。”
总之,如果大家按照这个方式去寻找一些新的问题,总能找到一些新的问题是还没有很多人去解决的,“这样的文章不嫌多”。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联邦学习领域,一有文章出现,我都马上恨不得立刻去读,这样的文章我们现在不嫌多。”因为迁移学习是一个新领域,很新,做的人却很少。“并不是说这样的领域在今天不存在了、大家只能去跟风做一些已经有上千篇paper(论文)的领域了,其实还是有一些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去发现的。”
第二届北京智源大会6月21至6月24日在线上开幕。此届大会围绕技术、应用、基础设施等话题,邀请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探索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等话题展开分享与讨论。
本次大会邀请到5位来自、和的图灵奖得主,分别是alan kay、judea pearl、manuel blum、joseph sifakis、john hopcroft;也邀请到人工智能各领域多位世界级的专家,包括 ai 实验室教授、lstm 之父jürgen schmidhuber,美国工程院院士、数值优化权威 jorge nocedal,美国工程院院士、mit connection science 实验室主任alex pentland,aaai 候任主席、康奈尔大学教授bart selman,mit csail教授、智能专家regina barzilay等。
上一篇: 优必选科技周剑:人工智能教育是最美新基建
下一篇: 史玉柱:中国的银行股 我最看好民生和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