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不入八分辅国公”是什么职位?“八分”是什么意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的“不入八分辅国公”是什么职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清朝宗室爵位基本上是延续明制的,但是有别于明朝的是,清朝的宗室爵位中有“不入八分”这样奇特的爵位,那为何要设置这样的爵位呢?
据《大清会典.宗人府》载:“凡宗室封爵之等十有四,一和硕亲王、二世子、三多罗郡王、四长子、五多罗贝勒、六固山贝子、七奉恩镇国公、八奉恩辅国公、九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一镇国将军、十二辅国将军、十三奉国将军、十四奉恩将军”。
清时,自和硕亲王以下,贝子以上皆称“入八分公”,同时镇国公、辅国公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分,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且称“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而自不入八分镇国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皆称“不入八分公”。
这里我们先来解释下“八分”的意思。
“八分”即八分之意。清朝入关前,为了笼络麾下的八旗将领,每次战争过后得来的战利品皆分为八份,每个旗的有资格的贵族都可按照自己的等级参与到战利品的分配当中。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的身份逐渐固定了下来,成为贵族的一种等级,称“入八分”。
最初在皇太极时期,拥有“入八分”身份的就只有12人,分别是正黄旗的皇帝皇太极、正红旗的旗主代善、正蓝旗的旗主莽古尔泰管主德格类、镶蓝旗旗主阿敏、镶红旗旗主岳托管主硕讬、镶黄旗旗主豪格管主杜度、正白旗旗主阿济格管主多尔衮、镶白旗旗主多铎等,而在这12人中以镶黄旗管主杜度的爵位最低,为安平贝勒,所以在当时只有贝勒以上才有“入八分”的身份。
而在皇太极时期,只有拥有“入八分”身份的满族贵族才能代表八旗参与到议政王大臣会议中,才有资格决定军国要事的权力。也就是说在清朝入关之前,只有贝勒以上爵位才能获得“入八分”的身份,也只有“入八分”的身份才能参与到议政王大臣会议中。
但是到了顺治时期,部分拥有贝勒以上爵位的王公失去了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资格,而为了区分这些王公,就开始有了“入八分”与“不入八分”的区别。此后在顺治六年,顺治“复定为亲、郡王至奉恩将军凡十二等,有功封,有恩封,有考封。惟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王,以佐命殊勋,世袭罔替。其他亲、郡王,则世降一等,有至镇国公、辅国公而仍延世赏者。若以旁支分封,则降至奉恩将军,迨世次已尽,不复承袭”(《清史稿.皇子世表》)。
此时“入八分”和“不入八分”有了明确的界定。“入八分”王公爵位降袭至奉恩辅国公止,之后不再降。而“不入八分”宗室最高只能封至不入八分镇国公。但据宗人府事例封爵所载:“宗室内有特恩封公及亲王余子授封公者,皆不入八分。其有功加至贝子,准入八分。如有过降至公,仍不入八分”,就是恩封的镇国公、辅国公及亲王除嫡子外封镇国公、辅国公的,皆不入八分。而若是功封的贝子以上爵位的则可入八分,同时若是因过错被降至镇国公、辅国公的则不入八分。
综上所述,清朝之所以会设“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首先就是为了方便惩戒那些犯法的宗室,试想如果宗室爵位所能享受到的待遇都一样的,谁会在乎降不降等,所以如果将爵位分为“入八分”和“不入八分”,“入八分”能享受到更为高级的特权,而“不入八分”则不能,那那些宗室肯定就有顾忌,不敢犯太大的错误。
同时将宗室爵位如此分,也有助于提高那些本是“不入八分”的宗室想要为朝廷立功的积极性,毕竟清朝规定只要功分贝子以上就可以享受“入八分”的待遇,所以他们自然就会努力的替朝廷办差。
总的说清朝如此的设置爵位,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管理清朝的宗室。将宗室爵位设有两种等级,这样有助于调动宗室为国效力的积极性,而不至于让宗室过于腐烂下,这样显然无利于清朝对于天下的统治。
其实清朝对宗室爵位所实行的功封、恩封和考封,及降等袭爵等做法,其目的都是如此,就是不让宗室的变的腐败与无能,要让他们变得有积极性,能成才,能为朝廷所用。清朝的统治就是依靠这些人,如果一旦宗室烂到根里的话,也就意味着清朝也离灭亡不远了。
此外,“入八分公”所拥有的特权就是能享受到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这八种待遇,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双眼眼指双眼雉翎。同时“入八分公”可在京城当差,且可在京城居住,而“不入八分公”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同时“入八分者,得与满洲亲王、贝勒等一体分左右翼列班,不入八分者,各随旗行走。”,就是入八分者在上朝时可以与满洲亲王、贝勒等一体分左右翼列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清朝时期的“伯爵”地位怎么样?什么样的人能封“伯爵”?
下一篇: 品质电商时代,二手电商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