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中医发展如何渡过信任危机?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8-24 22:25:03
  新闻事件:   今年以来,全国及各地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力度不减:100多种中药纳入国家基本医药目录;北京市决定从今年起,市内公立中医院中医吃“皇粮”,市各级财政将给予人员工资全额拨款;安徽省亳州市...

  新闻事件:

  今年以来,全国及各地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力度不减:100多种中药纳入国家基本医药目录;北京市决定从今年起,市内公立中医院中医吃“皇粮”,市各级财政将给予人员工资全额拨款;安徽省亳州市的中药材采用一项全新的全球统一标识技术,实现中药材从种植生产到销售使用的全程可追溯,大大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安全系数……

  然而,中医药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沿途还有许多坚冰要破。

  9月1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公告称,标示为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在使用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决定对该注射液暂停销售和使用。

  鱼腥草、刺五加事件引发中药制剂产业危机,某媒体热捧的按摩治瘫的“神奇中医”引来质疑……近几年,此类中医药发展的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同时,中医发展还面临游医泛滥、中医人才流失、药材疗效降低等现实困境。

  难怪,9月22日,武汉大学临床医学院发布中医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武汉仅一成市民就医首选中医。

  如何克服信任危机,已成为事关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问:为何遭遇疗效信任尴尬?

  问:在就医过程中,好多患者对中医药的疗效抱怀疑态度。一些患者说“西医见效快,中医见效慢”,甚至说“中药不见效”,而老中医却说治病要治本,中医疗效也不慢,还便宜、较少副作用。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传承千年的中医药为何在当下会遭遇疗效信任危机?

  答:传统中医遭遇现代尴尬,原因很复杂。很多患者都深信:看西医重“庙”(医院)、看中医重“人”(医师)。典型的中医是个体化诊疗,医师个人的诊疗水平和用药的质量共同对疗效起决定作用。遗憾的是,我国现行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轻视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实践,非常不利于中医药实用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中药原应取自自然,但目前却以人工种养为主,化学污染严重,“假冒伪劣”流行。这样,中医院缺乏高水平的传统中医师、市场上又缺少高质量的地道中药材,中医药的疗效自然会大打折扣。此外,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普遍“急功近利”,往往只求尽快“见效”,至于是“治本”还是“治标”并不很在意。患者对中医药诊疗效果不满意,中医药的市场份额自然就会下降,进而又会影响到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学习愿望和敬业精神,形成恶性循环。

  二问:能不能复制西医药的模式?

  问:既然现在许多人偏好用定量化、标准化的模式来衡量中医药,那么中医药采取西医药标准,走“西化”道路,能成功脱离被边缘化的局面吗?事实上,很多中医院也在这么做。

  答:是的,现在很多中医院“西化”现象严重。为什么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陈其广认为,造成中医药“西化”局面的原因非常复杂。一是思想意识。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一些先行者借用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来改造甚至替代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和文化。中医药曾被列入被取代之列。进入现代,传统文化教育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年轻一代不大能够理解和接受中医的传统理论。二是管理*。尽管政策法规都一再明确要“中西医并重”,但从管理*和机制上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中医药被按照西医药的标准来要求来管理。三是经济利益,这是最直接的“西化”推动力。在目前的医疗收费*下,不论检查、药物、手术和非药物治疗等,中医的收入明显少于西医。在这诸多原因的推动下,中医药走“西化”道路的局面自然就出现了。

  但是,中医药发展不能复制西医药的模式。

  从根本上讲,中西医的治疗哲学是很不一样的。陈其广认为,西医追求细分还原,往往采用人为的、非自然的方式,力求对侵害人体健康的因素“除恶务净”,但在杀灭细菌和病毒,甚至进行切割手术的同时,往往又对人体平衡状态造成了新的问题。而中医主要是强调整体协调平衡,“治未病”,保护和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消除病痛。中医药强调个性化的方法,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因此,中医药不能简单复制西医药的模式。

  中药院内制剂可能是这方面一个最好的例证。中药院内制剂是在汤药一人一方的基础上开发,用于小规模适应群体的药物,同时还是发展中成药新药的重要创新途径。云南白药、三九胃泰等都是从院内制剂发展而来的。但是,目前中药院内制剂却被要求按照西药方式管理。要进行动物实验,做药毒药理。片面强调所谓的中药“有效成分”。这就根本背离了中药的性质。业内专家曾举例说,红花油有一万多种成分,而现代化学和物理手段只能讲清楚一百多种。此外,爬行动物和直立人也是无法简单比照的。比如说,巴豆用于人是泻药,而用于老鼠却成了增肥药。“神农尝百草”,中药是经过中华民族数千年亿万人的生命实践检验的。完全用西药的标准来要求中药是根本行不通的。现行的中药管理办法无视中药是经过几千年医疗实践的产物,限制了中医优势和特色的发挥。

  三问:如何告别现代化尴尬?

  问:既然中西医理论基础不同,结合之路自然漫长修远。面对质疑声,中医药业应该怎样做,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优势效能赢得信任?

  答:中西医应注重临床配合,而不是非驴非马的混合。应该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专业技能特长,根据患者的需要和自愿,各取所长,相互配合,为人类造福。

  陈其广认为,我国人口多,国家财力有限,医保筹资水平较低,决定了国家不可能全部包干负担医药卫生费用,为此必须寻求一条适于国情的医药卫生*改革道路,那就应该让中医药成为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的发力点和可持续运行的奠基石,扶持其发展壮大。

  发展中医药的正道在于继承和创新并重。令人痛心的是,在中医药院校教育中,中医传统经典已经不再是必修课,成为选修课。目前,很多中医院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配药,名为中医,实为西医。陈其广强调,离开中医传统理论和技能的继承,搞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按照中医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开展高等中医药院校招生与培养改革,解决困扰中医药发展的人才匮乏问题。同时,“现代中药”的科研几乎完全是在模仿西药植物药的科研。端正我国的中医药科研原创方向成为重大而且紧迫的决策问题。

  专家认为,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医学遭遇到的现代“尴尬”还将持续。只有建立起既能体现中医学科的实质和精华,又能适应现代诊疗的全新中医理论体系,才是中医学发展的真正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