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清朝最能折腾的皇帝,16岁还不会读奏章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同治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皇帝是我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也是最高权力的拥有者。皇帝掌管着一切事物的决定权,自然也要以身作则,在清朝对皇子的要求更是严格,也正因此当时出现了“清朝帝王多勤政”的现象。但其中出现了一位最能折腾的皇帝,不仅顽劣成性,还将朝野搞得大乱。
这位皇帝就是爱新觉罗·载淳,即同治帝,是清朝的第十位、清朝入关的第八位皇帝。同治是咸丰帝唯一存活的儿子,生母是慈禧皇太后,1861年,在咸丰帝去世后,6岁的同治帝继位。因为年幼不能亲政,于是由慈禧皇太后进行垂帘听政,并派恭亲王辅政。
同治帝六岁时继承皇位,并开始学习,第一任老师是翰林院编修李鸿藻。随后又有礼部尚书、大学士和工部尚书等教学,但年幼的同治帝在面对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丝毫不感兴趣。加上又已经是皇帝,众大臣是想管也管不了,这些博学多才的官员对此也是束手无策。
正直童年的同治帝上课时,不是“倦怠”,就是“多戏言”。长久如此,这导致同治帝出现“典学未成”,即便到了16岁时,仍然是“读折不成句”。而康熙帝在14岁时已经能独立处理朝廷政务,而同治帝到了16岁还读不懂最基本的奏折,这差别也不是一丁半点。
直到同治12年,18岁的同治帝才开始亲政,而慈禧太后也是下旨,勉励同治帝“祇承家法,讲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学”。而同治帝不仅没把心思放在治国理朝上,在政治上是碌碌无为,而且还十分荒唐贪玩,在皇宫里呆腻了就开始打起了别的主意。
在同治帝亲政期间,因觉得紫禁城皇宫十分单调,而又处处受限,就想重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以供取乐。而当时清朝刚刚结束战乱,各种割地赔款让国家财政十分紧张,知道国库没钱的同治帝就下令让朝中百官捐钱。
这当然引起了朝中官员的联名反对,不过同治帝对此一概不管,执意要修建,结果还闹出了李光昭诈骗案。不光如此,同治帝还和自己纨绔的堂兄弟载澄,经常借着视察圆明园工程的名义,两人一起出皇宫,寻花问柳,过着花天酒地的放纵生活。
由于两人臭味相投,同治帝和载澄此后就时常出宫,出入花街柳巷,纵情享乐。时间一长,同治帝这种荒诞行为也被大臣所知,于是大臣们纷纷奏折上书,规劝皇帝走回正轨。但同治帝依旧不知悔改,仍然顽劣成性、我行我素。
最后没办法,恭亲王奕訢亲自联合惇亲王奕誴、醇亲王奕譞,这三位都是同治帝叔辈的亲王,再加上朝中其他几位重臣,十人联合劝谏,想让同治帝停罢修圆明园和停止不务正业的荒唐行为。直到奕訢说出同治帝在何时何地,作出的种种龌龊的卑鄙行为,同治帝才感到羞愧。
但也因此而记恨奕誴,甚至一怒之下还颁布了要剥夺奕訢“铁帽子亲王”爵位降为郡王的诏令。在慈禧太后得知后,先是批评指责了同治帝,又在下旨的第二天,下旨恢复了奕誴的职位。好在同治帝亲政一年后就因天花病逝了,不然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