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个无知莽汉吗?别小看他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8-16 11:14:56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说到程咬金,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力大无穷、挥舞八十多斤的大斧,但在三招过后就黔驴技穷的莽汉形象。但这只是演义中的艺术包装,正史中他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 [详细]...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

  说到程咬金,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力大无穷、挥舞八十多斤的大斧,但在三招过后就黔驴技穷的莽汉形象。但这只是演义中的艺术包装,正史中他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先看看程咬金最后一次带兵打仗的表现。公元656年,程咬金带兵攻打西突厥,但最终因为贻误战机、屠城杀降等罪名,被唐高宗李治免官。

  这么看来,程咬金好像确实挺“莽”的。但这只是表象而已,作为一名历经两朝,跟随过两豪杰、三帝王的*湖,他这实际上是走了一着妙棋。

  正史中的程咬金,是个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

  程咬金(后改名程知节),出身于隋朝的济州东阿(山东聊城)。那个时代承接彪悍的南北朝,全民尚武之风浓厚;自幼习武的程咬金相当骁勇善战,尤其擅长用(魏晋以来重骑兵用的长枪),也就是说,他马背上的功夫很厉害。

  隋炀帝的大业年间,天下大乱、盗贼横行,隋王朝的地方秩序几乎完全崩溃,很多民众不得不主动武装起来防备侵害。程咬金也在当地聚集起数百同乡,依靠自己的力量保护家乡。

  随着形势的进一步恶化,这种势单力薄的小组织难以为继;当李密的瓦岗军在中原崛起后,程咬金前去投靠,被任命为“内军骠骑”。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个无知莽汉吗?别小看他

  这是个什么职位?内军,由李密在麾下数十万大军中精挑细选的8000人组成,分为四队,是他的贴身重骑兵,号称“8000人可当百万”;程咬金则率领其中一队。也就是说,他是瓦岗军精锐骑兵部队的统帅之一。

  在跟洛阳王世充的战斗中,程咬金只身冲入敌阵,击杀数人、救援受伤坠马的同僚裴行俨;被敌人追击时,他转身折断对方刺过来的马槊(一般是木柄),反手捅死对方,最终带着裴行俨全身而退。

  勇猛而仗义的表现,让程咬金声名鹊起。后来李密失败后,程咬金、秦叔宝等人均被王世充收到麾下,被委以重任、待遇极其优厚。

  但他俩并不是单纯的利益就能收买的。出于对王世充人品的不齿,程咬金、秦叔宝商量后,在一次出征途中,带着吴黑、牛进达等数十个将领,在阵前公开与王世充道别而去;后者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骨干离开。(相比较之下,单雄信就是纯粹的“有奶便是娘”。)

  程咬金这样的猛将投奔唐王朝,自然是优先分配给主管征战的秦王府。在这里,他重操旧业,担任了李世民麾下精锐骑兵——玄甲军的统帅之一;接下来的数年里,程咬金东征西讨,先后参与了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劲敌的重要战役,每逢恶战,他总是冲在最前列,立下无数战功,后来被封为宿国公。

  作为李世民的死党,程咬金曾被太子李建成忌惮,故意被排挤到了康州当刺史;公元626年,他与秦叔宝一同参与了玄武门事变,事后官升右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

  整个贞观年间,程咬金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普州刺史、左屯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等职务,爵位卢国公;在公元643年,凌烟阁功臣录名单确立后,他也位列其中,排名第19,比、秦叔宝都高,可谓典型的“人生赢家”。

  不过功劳太大的武将们,向来都会面临烦恼。

  功高震主、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父子的帝王心术

  在“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几乎成为惯例的封建时代,李世民是少有的能善待功臣的帝王。这既有他本人能力出众、驾驭人才得心应手的主观原因,也有他比几乎所有功臣都年轻、不担心给儿子留下不可控因素的客观优势。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个无知莽汉吗?别小看他

  但即使这样,并不意味着李世民不防备这些武将。

  比如多次救他性命、在玄武门立下头功的尉迟敬德,曾经有恃功而骄的苗头,立即被他以刘邦*功臣的案例严厉警告。此后骄傲的尉迟敬德就像换了个人,几乎待在家里不轻易与人结交;

  有了这个典型,其他聪明些的功臣可就自觉的多了。比如用兵如神的李靖,在朝廷上却一副木讷的样子,压根不怎么说话;秦叔宝专心养病,几乎从史书中消失;凌烟阁功臣录中的宗室名将李孝恭、柴绍(李渊女婿),几乎都退居二线。

  而最能体现李世民父子心理的,当属对名将李世勣的处理方式。

  ,原名徐世绩、被赐姓李,即演义中的徐茂公,他也是来自李密*的将领。而李世民对他的策略则是既拉拢重用、又防备敲打。比如在那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时代,李世民竟然愿意为李世勣剪掉自己的胡子。

  但这还是不放心。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前对李治说:“我留下的这些武将中,徐世才智有余,但你对他没有恩德,怕他以后不服你。我现在将他降职,假如他即刻就走,等我死后,你以后可再重用他为仆射,视为亲信;如果他俳徊观望,那就立即杀掉!”也就是说,不管你功劳多大,但只要敢无视皇权、不听命令,那就毫不犹豫的除掉。

  然后,李世民毫无理由的将担任太常卿、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待遇)的李世降职为叠州都督。

  李世勣情商何其高,他接到诏令后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任何分辨,甚至没有回家收拾行李、打招呼,立即动身前去叠州上任。

  而李治即位后,也按计划第一时间把李世召回,君臣心照不宣,从此李世民时代的名将李世勣,就变成了李治的自己人。其后无论是平定高句丽,还是立皇后之争,都坚定的站在李治一边。

  此时,其他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们,李靖、秦叔宝已经去世,尉迟敬德等于半退休,侯君集早就因谋反被杀,剩下的程咬金(程知节)该怎么办?

  贻误战机、屠城杀降,程咬金晚节不保?这都是戏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个无知莽汉吗?别小看他

  公元655年,程咬金“迁左卫大将军”。迁这个字,在古代常有贬职的意思;左卫大将军是正三品,而程咬金之前的“镇军大将军”,则是从二品,也就是说,他被莫名其妙的降职了。

  这跟当初李的情况有点类似,但貌似程度轻得多。

  第二年,李治任命程咬金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前去讨伐不听话的西突厥。乍一看来,这明摆着就是个肥差嘛,毕竟那时的唐军可是在东亚横着走的。不过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唐军所到之处,如摧枯拉朽,8月份在榆慕谷、咽城先后斩杀对方数万人;12月,在鹰娑川,唐军与西突厥狭路相逢,面对敌人的两万多奇兵,程咬金派苏定方带领500骑兵横冲直撞,敌军一溃千里。此时全军正要乘胜追击,被副大总管王文度阻止了。

  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王文度出于嫉妒,不愿意看到程咬金功劳太大,所以装模作样的声称:皇帝担心程咬金恃勇轻敌,所以给自己下了密诏,让自己节制全军的行动。

  对此,苏定方表示不相信,他认为战机不可失,建议把说谎的王文度抓起来,先追杀敌人,然后上书向皇帝汇报情况。

  但程咬金拒绝了苏定方的建议,对王文度言听计从,由此错过了扩大战果的机会。不仅如此,接下来唐军抵达笃城后,有数千胡人开门投降,但在王文度的建议下,程咬金不仅不受降,反而大肆屠城、掠夺而去。

  因此,在唐军回师后,“文度坐矫诏当死,特除名;知节亦坐逗遛追贼不及,减死免官”。即王文度假冒圣旨,应当处死,但最终只是免官;程咬金一样,也是免除死刑、削去职务。

  这惩罚,看起来很严重啊,不过看看后续再下结论。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个无知莽汉吗?别小看他

  公元660年,苏定方平定百济后,唐高宗李治“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抚其馀众”。

  发现了吗,此时的王文度是四品官,而且还被安排了镇抚百济的重任。为什么让一个“假传圣旨、贪财屠城”的官员承担这一任务,不怕他故技重施吗?难道李治不明白,百济是否安定,将关系到接下来对高句丽军事行动的成败吗?

  再看看程咬金。当初被免官后没多久,他就被任命为岐州刺史;不过当时已68高龄的他,却上表请求退休,得到了李治的首肯。其后近十年里,他享受着退休后的养老生活,直到公元665年去世。

  程咬金死后,被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的职务,并享受陪葬唐太宗昭陵的待遇。他的三个儿子,个个享受高官厚禄,有的当上了驸马都尉,有的官至右金吾将军;孙子程伯献,在唐玄宗时期被拜左金吾大将军。一家三代,显赫无比。

  因此,无论是王文度,还是程咬金,其实都没受到什么实质上的惩罚。只有一个解释:他俩的所作所为,正是唐高宗李治希望看到的。

  绝无怀疑、高度服从,程咬金全身而退

  首先,王文度真的是假传圣旨吗?未必。

  初唐时,对于武将有一套制约体系。平日里将领待在朝廷,战时则由皇帝挑选一人行军总管率军出征,大多由战功显赫的名将担任;同时还会配备一名副总管,经常由文职出任,对主将起着辅助、制衡的作用,避免武将专权。比如当初唐太宗灭东突厥之战,李靖担任大总管,张公瑾则出任副总管。

  这样一来,平日里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时,专业的武将指挥军事,皇帝派的副手加以辅助(监视?),既能保持战斗力,又可以防止武将专权、威胁政权安定。

  因此,王文度不可能是一个假传圣旨的搅屎棍,结合之前程咬金被降职一事来看,王文度此行肩负着重要任务。

  王文度的任务:考验程咬金听不听话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个无知莽汉吗?别小看他

  当初李世民对李世的处理,实际上是给儿子李治做了个示范:怎么驾驭武将,尤其是并非自己嫡系的武将。

  不过,能力出众、时常独当一面的李世勣,是李世民留给儿子的干将,毕竟锐意开拓的大唐需要这样的领军人物;而年事已高的程咬金,就要李治自己处理了。

  李治毕竟认真学习过父亲专门为自己编撰的帝王经《帝范》。就像当初李世民对待李渊留下的功臣一样,李治的思路很明确:享受荣华富贵没问题,担任军政要职不可以;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朕要培养自己人。

  因此,他先把程咬金降了一级,其后又让他作为行军总管,去捡现成的“便宜”,实际上大有深意:

  一边是唾手可得的战功,另一边是王文度所传达的莫须有的“旨意”,程咬金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还是放弃功劳诱惑、绝对服从?

  而具体执行的任务,则交给了副总管王文度。面对皇帝的信任,这位老兄勇敢的接下了背锅侠的重任。

  程咬金的应对很简单:绝对的服从、高度的执行力

  对于程咬金而言,这次出征非常尴尬。

  第一,自己只能胜,不能败,毕竟这次出征关系着大唐在西域的重大切身利益;也就是说,这次打仗不可能放水;

  第二,不能像李靖当初打击东突厥那样一战灭国,否则极有可能让自己显得贪功贪权、野心勃勃,毕竟自己是先帝老臣。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个无知莽汉吗?别小看他

  好在有个副总管王文度。根据大唐军队的传统,对方说的话是否正确不重要,但他所代表的人则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何况人家恰巧是位刚刚继位不久、意图立威服众的新君。

  因此,当王文度声称自己怀有密旨、制止大军穷追猛打时,面对立功心切的苏定方等人的压力,程咬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坚决执行“可能存在”的旨意,放弃赤裸裸的军功诱惑。

  当初灭东突厥时,一向治军严格、令行禁止的李靖不就“放纵”唐军掠夺了嘛,最终他功过相抵,既办成了事,又没有带来功高难、封无可封的危险,成功全身而退;

  如今自己在笃城借王文度之口,复制一次杀降、屠城、贪财的举动,不正是给自己、给皇帝一个台阶下吗?

  这就是王文度背上“假传圣旨”重罪却能官运亨通的原因,也是程咬金得以顺利退休、子孙永葆荣华富贵的秘诀。

  什么,你说这是阴谋论,毕竟李治“宅心仁厚”,不可能这么腹黑?为了夺回权力,连当初把自己扶上太子之位的亲舅舅长孙无忌都敢杀,这样的李治,你真以为他是个怕老婆的窝囊废吗?其实,凡是大有作为的封建帝王,都是心狠手辣的“阴谋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