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是怎么死的?凶手为何竟然好像没事人一样?
唐宪宗是怎么死的?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意外,实际上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谋杀,更是当时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因为类似的原因,唐宪宗作为一个强势的皇帝,突然被人谋杀了,凶手竟然好像没事人一样,一直都是舞照跳马照跑。杀死唐宪宗的人是一个名叫陈弘志的太监,在唐宪宗死后十五年,他才被唐宪宗的孙子杀死,而且也没有公开他的罪行。其他同谋的人,受到追究的时间就更晚了,关键是,都也没有公布他们相关的罪行。宪宗之弑,历三世而贼犹在。至于文宗,不能明弘志等罪恶,以正国之典刑,仅能杀之而已,是可叹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要明白一点,杀人容易善后难。贴身太监想杀皇帝,如果不计后果,那是没有什么难度。可问题是:杀了皇帝之后居然还不受追究,后来始终逍遥法外,这个实在是太难了,陈弘志等人为何能实现这一点呢?因为在当时,想要唐宪宗去死的人显然太多了。
第一,宦官集团内部达成了共识。否则,一个宦官敢杀皇帝,与他有竞争关系的宦官,就会打着为皇帝复仇的旗号,把他打得万劫不复。后来,刘克明杀了唐敬宗,仅仅因为宦官内部无法达成共识,马上就让其它宦官抓起来杀了。因为你连皇帝也敢杀,你真是不想活了。
帝方酣,入室埂衣,殿上烛忽灭,刘克明等同谋害帝,即时殂于室内,时年十八……宝历二年十二月,敬宗崩,刘克明等矫诏以绛王悟句当军国事。壬寅,内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护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奉江王而立之,率神策六军、飞龙兵诛克明,杀绛王。
第二、朝臣集团并对此无动于衷,更主要的是,藩镇大佬对此表示认同。否则,藩镇大佬打着为皇帝报仇的旗号,朝臣集团互相呼应,宦官再牛x,恐怕也会吓跪的,所以仇士良后来牛到了天上,也会吓得只能主动申请病退。
时士良等恣横,朝臣日忧破家。及从谏表至,士良等惮之。由是郑覃、李石粗能秉政,天子倚之亦差以自强……上虽外尊宠仇士良,内实忌恶之。士良颇觉之,遂以老病求散秩。诏以左卫上将军兼内侍监、知省事。
唐宪宗处于必死的位置上,主要是因为三种力量的推动。
第一股力量,也是最强大的力量,自然是反战的力量。
站在看历史书的角度,谁也会喜欢唐宪宗这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处于现实角度,这个实在比较难说。面对大唐帝国的藩镇问题,我们看这段历史时,自然希望皇帝不计代价的解决它。为此哪怕死几百万人,为此哪怕让天下处于一片动荡之中,也是应该的。
问题是,真的处于那个时代,人们恐怕会觉得,皇帝承认一下军区自治能死啊?在**的宣传中,藩镇军民过着非人的生活,但是藩镇人民的生活真是这样的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藩镇的宣传中,**把手伸进军区的结果,就是邪恶的太监会大量空降、各种吃人不吐骨头的贪官污吏会大批空降,事实上,**把手伸进藩镇后,常常就是因为太监、文官受到当地人排斥,而无法维持当地的权力。
为了消除藩镇,打了多少年仗,一直无法消除;为什么大家就不能坐下来,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吗?总而言之,只要大家都承认一个唐帝国,大家都承认唐帝国的统一,有什么不能谈的?藩镇割据自然不好,问题是,藩镇割据影响帝国边防安全了吗?没有啊。事实上,河北藩镇那样强大,契丹人威胁过大唐吗?没有啊!
藩镇割据自然不好,问题是,如果大唐*适当承认藩镇割据,影响大唐的统一稳定了吗?没有啊。事实上,大唐从普遍意义上放弃削藩的努力后,大唐一直保持着基本的统一稳定啊!既然如此,一些人扯着高大上的旗号,一心要把削藩的战争进行到底,又是所谓何事呢?至于高呼,宁愿大唐遍地坟,也要打服河朔三镇;宁愿没有裤子穿,也要支持国家把河朔打服。这不是扯淡吗?总而言之,大家都是唐帝国的臣了,大家都承认一个唐帝国,有什么不能谈判的。
我这样写文章,难免会有人说,这是我拿现代人的思想写古代历史。问题是,类似的声音,在当时只是被压制在主流思想之后,但是它永远会影响帝国的决策。事实上,唐宪宗死后,大唐政策向右转,就是因为长年战争,让帝国的负担太重,所以普遍都是反战的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