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古代真的有悬丝诊脉吗 历史上有这种事情吗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8-14 20:46:06
还不了解:古代看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装剧中悬丝诊脉时不时就会出现,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存在吗?着看看病手段是不是真的?传说唐朝孙思邈为长孙皇后诊病时曾用过... [详细]...

  还不了解:古代看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装剧中悬丝诊脉时不时就会出现,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存在吗?着看看病手段是不是真的?

  传说唐朝孙思邈为长孙皇后诊病时曾用过悬丝诊脉之法,清代慈禧太后也曾要求医生为其进行过悬丝诊脉,但在古代史料中却找不到相关的记载,这些都是民间流传的奇闻。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更是对脉诊方法有严谨明确的要求。悬丝诊脉仅能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见到。

古代真的有悬丝诊脉吗 历史上有这种事情吗

  《西游记》中,朱紫国国王久病,出榜招医,悟空揭榜进宫,国王见孙悟空样貌刁钻、举止粗鲁,不接受悟空为自己诊病,悟空再三劝解无果,最后以自己会悬丝诊脉说服国王接受诊疗。国王之所以被悬丝诊脉打动,是因为“病了三年,未曾试此”。

  悟空深知医理,大臣怀疑其医术时,对四诊合参进行了深刻阐述:“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这一段阐述,足以证明悟空深谙医理,然而国王仍然坚持不接受诊疗。悟空抓住大众对悬丝诊脉的崇拜,以此劝得国王接受诊疗。所以悟空此处提到悬丝诊脉是想吸引国王接受诊疗。

古代真的有悬丝诊脉吗 历史上有这种事情吗

  诊脉之后,辨为“左寸强而紧者,中虚心痛也;关涩而缓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处方所用药味仅为大黄、巴豆、马尿、锅底灰,用无根水(此处指未落地之雨水)为引。然而悟空却让医官提供所有能找到的中药。国王久病,多医诊治未愈,若知晓药方组成如此简单,必定会怀疑药效,所以悟空制造药物复杂难制的假象。由悟空用药制药故作神秘的做法,可以推测出整个诊疗过程中悟空都在想尽办法以提高国王对自己的信任,从侧面也可以证实,悟空运用悬丝诊脉之法也是出于提高患者依存性、吸引国王接受诊疗的目的。

  悟空所制丸药为“乌金丸”,所用药味有大黄、巴豆、马尿、无根水、锅底灰,国王服用“乌金丸”后,排出一团糯米饭,不多时,自觉“心胸宽泰,气血调和,精神抖擞,脚力强健”。这一段描写中有两处不合常理,首先,3年前食用的糯米饭团,3年后排出,让人匪夷所思;其次,久病之人,用大黄等虎狼之药大下之后,标实可解,但本虚仍在,然而国王不多时便精神抖擞,违背常理。这些荒谬不经的描写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作者需要借此来展现神仙异于常人的本领。同样的道理,能够通过悬丝诊脉获得国王的脉象信息、诊断国王所患疾病,也是神仙的专利,朱紫国内诸医都不能医治国王的疾病,只有悟空可以悬丝诊脉治愈国王。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张守成为万岁爷诊病时,悬丝诊脉一番,未施针药,万岁爷便龙颜大悦,百病消除。文后接着解释道:“原来紫金葫芦儿里面的真性,借着这根大红线儿,透到了心窝内。号脉只是个衍文。”小说作者解释此处悬丝诊脉是借红线将药性传递给患者。这些情节不免荒诞,作者的解释也属异想天开,但这些正体现了作者的态度:悬丝诊脉确有其事,但悬丝诊脉无法获得准确的脉诊信息。

  悬丝诊脉实为民间闲聊解颐之谈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悬丝诊脉资料亦是作者为迎合民间百姓之喜好而创作的故事。脉理精微,27种脉象,各有相类之脉,辨浮为沉,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临床中医者必须全神贯注、仔细体会才能获得准确的脉象信息,进而精准辨证,正确治疗。若以丝线传递脉动力度,丝线传递过程中,受到多种不可抗因素影响,脉动信号减弱,此时如何准确判断脉象!再者,判别脉动的宽度、脉动的浮沉如何实现,这都能说明悬丝诊脉的不真实性。

古代真的有悬丝诊脉吗 历史上有这种事情吗

  然而,为什么悬丝诊脉能够在民间流传,能够出现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这与悬丝诊脉的“奇”有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传奇之事能够为百姓闲来无事时带来到一丝乐趣,这就是悬丝诊脉能够传播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勾栏瓦舍等娱乐场所的出现,是其传播外在动力。宋元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民生活丰富,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勾栏瓦舍等场所受到大家欢迎,使得这些传奇故事有了传播的场所。

  假若历史中确实出现过此种诊脉方法,也应是为适应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文化背景,医者采取的权宜之法。医者实际诊疗中,应该从其他途径获取患者的病情资料来诊疗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