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自缢后,锦衣卫下场的如何?他们去了哪里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皇帝自缢后,锦衣卫下场的如何?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
谈起大明朝锦衣卫,人们马上会想起这些穿着飞鱼服,手拿绣春刀,武艺了得,以一敌百的猛士。锦衣卫在明代大概只能够用一个词描述:“望而生畏”。锦衣卫仅仅效忠皇上,理论上而言,除去皇上之外,无论你是达官贵人、王室贵族,还是统兵将军,再狠的人物,见了这些人都只能躲得远远的份。
锦衣卫是朱元璋亲自开设的情报组织,原名是拱卫司。朱元璋猜疑很重,一直猜疑手底下重臣有企图谋反的心,因而锦衣卫就变成他的耳目,替他监控百官,搜集情报,一切动静都瞒不过朱元璋的耳目。朱元璋的三大儿子朱棡就藩太原,在路程中由于一顿午餐不满意,毒打了煮饭的主厨。这般琐事都被朱元璋的锦衣卫探索,朱元璋还下诏将朱棡斥责了一顿。
明洪武中后期,朱元璋觉得天地大定,锦衣卫也出现了渎职犯罪的状况,以前短暂性撤销过锦衣卫,可是接着朱棣抢了侄儿的*,一样一天到晚敏感多疑,再次开设了锦衣卫,而且权力也有所提升。锦衣卫快速发展壮大,来到嘉靖一朝,锦衣卫总数居然达到十五万之众,组织覆盖全国。可以说,明代近300年都是有锦衣卫活跃性的影子,真实保证了与明代“同呼吸共命运”。
锦衣卫尽忠皇上一人,可明朝末年崇祯灭亡,自缢身亡煤山之时,为什么看不到锦衣卫保驾救君?明朝灭亡后,这些人又来到哪?崇祯灭亡之时,锦衣卫仍然存有,崇祯对这些人也极其信任。崇祯年里,巡捕营捉到一个木匠,说成袁崇焕在北京打探战情的内奸。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忠君爱国,心怀公平正义,感觉事出异常,袁崇焕即使有二心,以他*,怎会找一个木匠做内奸?
李若琏亲自审讯,木匠见他言谈举止刚直不阿,痛哭流涕不已:“捕营苦刑,叫这般说,要不然驳回申诉,那时候夹死。我是山西人,在京作木匠,何曾到辽东?”李若琏按实报告给崇祯皇上,以解冤屈。崇祯猜疑心重,让锦衣卫刘侨再去核查。刘侨回家报告木匠便是袁崇焕的内奸,而崇祯则坚信了刘侨。结果木匠死,袁崇焕凌迟处死,李若琏官降二级。
由此可见这时的锦衣卫已经是草菅人命、杀良冒功的“黑暗组织”,像李若琏一般维持内心强大的人,已经是屈指可数。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击北京,也是李若琏固守崇文门,城破,崇祯自缢身亡煤山,明亡。国破家亡,李若琏留有绝命词:“死矣!即是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代知。”接着,自缢身亡而死。
别的锦衣卫完全没有了往日的仗势欺人,逃的逃、降的降,极少数首领投奔了南明小朝廷,但这些人基础全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没有了往日威武。明代锦衣卫最终俩位指挥使是洛修性与吴孟明,备受崇祯帝信任感,把身家性命交到了这些人,可是这些人却深深地错过了崇祯。李自成回京,吴孟明逃走,骆养性则向李自成撤兵,并且为表忠心耿耿,奉上三万银两。
之后多尔衮带领清军赶跑李自成,骆养性又向清军撤兵,干了“三姓家奴”,大部分锦衣卫一看大哥都撤兵了,也就跟随撤兵了。清朝入关之初,为维护保养自身的执政,大部分延续了明代的每个组织,也包含锦衣卫,一些早已逃走的锦衣卫组员相继回到,好像一切都过去。
可是只是一年多,在清王朝立于不败之地后,这些锦衣卫的高官大部分就被杀了,锦衣卫也正式更名为銮仪卫。顺治三年七月,清王朝“革銮仪卫缉访人役,永着为令”,从权力极大的明廷监督组织变成了清代的国旗仪仗队,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