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泗淇家里养着有几十个孩子 那么甘泗淇住的房子又是什么样的呢
在战争年代,收养烈士的遗孤的人有很多,因为都是战友,孩子没人照顾,自己帮忙抚养也是人之常情。
今天介绍的这位开国上将,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抚养过的烈士遗孤多达几十人。
这位上将,就是甘泗淇,湖南宁乡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甘泗淇的妻子李贞,是一位开国少将,也是唯一一位开国女将军。
在长征时,李贞生过一个孩子,但可惜因为营养不良,夭折了。更可惜的是,李贞从那以后就失去了生育能力。
李贞觉得很对不起丈夫,就想跟甘泗淇离婚,让他再娶一个,传宗接代。甘泗淇怎么说的呢?他说:“先有爱人,才有孩子。如果没有所爱的人,要孩子干什么?再说了,咱们怎么没孩子?那些烈士遗孤,哪个不是咱们的孩子?咱们干革命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为了让革命后继有人。”
战友朱早观去世后,留下一个女儿朱一普无人照料,甘泗淇说,我们就是朱一普的父母,把朱一普接到身边,视如己出。朱一普生病时,李贞放下面子,到处去求人,订了一份牛奶给她喝。
陈希云患癌症去世前,甘泗淇夫妇去看望,得知陈希云的几个子女生活无着,甘泗淇,把孩子们接到家里,安排上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甘泗淇和李贞的工资加起来七百多块,这在五六十年代可是不少的工资了,但架不住孩子们多,压力很大。每次家里开饭,三张大桌坐满了孩子,最多的时候有20多个。甘泗淇夫妇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们吃饱饭。
不过,甘泗淇虽然对这些孩子视如己出,但绝不培养他们的骄娇二气,该严格就严格。在甘泗淇夫妇的影响下,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搞特殊,和普通孩子无异,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甘泗淇没有亲生子女,在血缘上,和他最近的是侄女。侄女长大后要参加工作了,去找甘泗淇,想帮忙找个好点的工作,但甘泗淇开门见山地说:“组织安排你干什么,你就去干什么,我帮不了你,也不能帮。”
最后,侄女被分配到农村公社插队,临走前,甘泗淇送给侄女一只手电筒和一个针钱包,还有一双胶鞋,叮嘱说:“你去插队后,不要想着你是*子女。所有的路,都要你自己闯出来。”
甘泗淇唯一一次搞“特殊”,是在1957年。那年他回湖南老家探亲,发现老家太穷了,一个乡才只有一台拖拉机,生产严重跟不上,回到北京后,甘泗淇利用自己的关系,给家乡捐赠了五台拖拉机、一辆汽车、两台大型电动机,用来支援家乡建设。
家乡觉得出了甘泗淇这样的大人物,想修复甘泗淇的旧居,就派甘泗淇的哥哥去北京找他商量这事儿。甘泗淇对哥哥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又严肃地说:“咱们国家这么穷,恢复旧居花谁的钱?只要家乡人富裕了,我的屋子塌了都无所谓。”
旧居没人住,修不修也无所谓,那么甘泗淇住的房子又是什么样的呢?
以甘泗淇的级别,是可以分到很好的房子的,但他坚决不要,把好房子让给了别人,自己挑了一个四合院,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唯一的好处就是房间比较多,可以给收养的孩子们住。
后来,甘泗淇去世后,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家里只剩下李贞一个人,这个四合院也破得不成样子了,很多人都想给她换个好点的房子,但李贞每次都婉拒,继续住在这个又破又旧的小四合院里。
是李贞没钱吗?当然不是,以她的级别,工资已经很高了,而且那么多养子养女,都已经成了各个行业的栋梁之才,只要她同意,住什么样的好房子都有,但她就是不搬。
那么,她省下的钱都哪去了呢?答案是捐了,只要听说哪里有灾情,谁家有困难,李贞都是第一个捐款。
到她1990年去世后,又把所有的遗物全都捐给了国家,都有什么遗物呢?十几年的旧冰箱,二十多年的旧藤椅,四十多年的行军箱……
这就是那一代的开国元勋,其高风亮节,已经不是今天的人能理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