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年号是怎么取的?武则天为什么有18个年号?
公元2019年4月1号,我们的邻国日本老天皇退位,旧年号“平成”自然也成为了历史,日本选用了“令和”作为新年号。
现在的日本是唯一一个仍然使用年号的国家,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对于“年号”这个概念可能还有些不太理解,但是对于咱们中国人肯定不会有这个问题,“年号”这个概念本就源于中国,日本是从中国学习的,那古代东亚地区怎么会有这么个东西呢?
“年号”是中国历史君主时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其实, 年号也不是一直都有的,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秦朝,但是“年号”缘起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之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后因受到中国的影响,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开始使用年号。
根据清代著名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的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元狩”,《汉书郊祀志》有这么一段记载: “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二元以长星曰‘光’,三元以日月复始曰‘朔’,四元以郊得一角兽曰‘狩’云”
啥意思?当年汉武帝打猎的时候,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反正历史就这么记载,是不是真的谁知道),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记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这是“年号”之始;同时,追认元狩前的年号建元、元光和元朔。
这个时期,年号的更改很频繁,过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阳地方获得一只三个脚的宝鼎,群臣又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建议用来纪年,于是改年号为“元鼎”,称那年为元鼎元年。
但这可能有人就要问了,那如果在一年之中(比如六月)要改年号,那不很乱吗?这也有规矩,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而且这一点中国和日本不一样,中国皇帝在年中去世,新帝登基,通常当年仍然使用老皇帝的年号表示不忘本,次年开始使用新皇帝的年号;而日本则是当年改年号,比如“平成三十一年”和“令和元年”指的都是2019年。
一开始,一个皇帝在位的时候是可以多次改元的,就是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武则天是第一位女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经常弄出什么祥瑞之类的东西),这显然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所以到了明朝,开始采用“一世一元制”,即一个君主的任期内只用一个年号的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朝廷以后不封禅、不受尊号、不受祥瑞,这使得皇帝之后基本不能改元,这个规矩后来也被清代继承,所以明清时期基本上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年号”可以直接代表皇帝,比如什么嘉靖皇帝,康熙皇帝
基本上?是的,有两个例外,一个是明英宗,他先是“土木堡之变”被俘,后又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基,他由于两次即位当皇帝,因此有正统、天顺两个年号;还有一个是皇太极,因为改国号(将“金”(通常称“后金”)改为“清”)而改过一次年号,因此有天聪、崇德两个年号,当然这里不算溥仪在伪满洲国的情况。
日本也一样,之前常改元,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之后,颁布施行一世一元的诏书,之后至今的历任天皇依此采用一世一元制。
“年号”其实是不能乱起的,这是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比如五代十国的时候,南方这些割据政权如果没什么大的野心,都是用北方朝代的年号的,比如吴越国就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
此外,明清时期,作为中国的藩属,琉球和朝鲜是没有自己的年号的,只能使用中国的年号,甲午战争后清朝丧失了对朝鲜的宗主权,朝鲜1897年改称大韩帝国,这才敢用自己的年号。
越南则有些复杂,它属于“外王内帝”,表面臣服于中国,作为中国的藩属,对中国外交时自称国王,但是在国内则自称皇帝,所以越南古代是有年号的(我国古代的西夏,大理等政权对宋辽也一样)。
有些年号到现在仍有一些残存,主要是在地名上,比如著名的浙江绍兴,这个名称就是来源于年号,南宋绍兴年间改越州为绍兴,取“绍祚中兴”之义,后升绍兴府。当然,真实的历史中,“绍兴”这个年号是比较屈辱的(丧权辱国的《绍兴合议》);还有景德镇,民间传说北宋时期,昌南瓷器凭其材质优良,获时任皇帝宋真宗征为御用瓷器──所有瓷器产品仅供朝廷使用,并于1004年以其年号“景德”把昌南镇重新命名为景德镇,当然,这个说法还有不少争议,如果是真的,那可是天大的面子。
那有人可能要问了,按理说帝制结束后,应该就不存在年号了啊,那“民国纪年”是怎么回事?民国纪年其实不是年号,民国是以黄帝纪元4609年十一月十三(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这只是一种单纯的纪年历法(朝鲜现在的主体纪年也是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求问:numpy里面索引时,采用整型数组和整型列表的区别!
下一篇: 代码详解Vuejs响应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