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才子卓敬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卓敬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自立为帝,改元永乐。新皇帝登基,建文帝的旧臣们大多选择随波逐流,继续为朱棣效命。也有一些忠贞之士选择宁死不屈,和朱棣顽抗到底。例如方孝孺、铁铉等人,他们大多死在了朱棣的屠刀之下。有一位大臣,面对朱棣的劝降,他宁死不屈,最后被灭三族,但朱棣却十分惋惜,感慨他是:养士三十载,唯他不负君。此人名叫卓敬,是明初著名的才子。
卓敬是浙江瑞安人,早在朱元璋时期,卓敬就已经名满天下。卓敬七岁就能写诗文,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在当时的文坛中堪称奇人。洪武二十一年科举,卓敬在科举会试上进士及第,在殿试上因为才华横溢,被朱元璋钦点榜眼(一甲第二名),和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是同榜进士。
当时明朝的很多礼仪制度并不完备,例如许多皇子的府邸、服饰、车马仪仗都效仿太子的规模,卓敬直言善谏,他上书朱元璋说:“诸位皇子都效仿太子,这不是好事。陛下应该趁早对皇子们区分等级,嫡庶有别、尊卑有序。”朱元璋觉得卓敬所言非常有道理,从此开始重视这名才子,荣升他为侍中,后来有提拔为户部侍郎。
朱元璋驾崩后,他的孙子建文帝登基。当时齐泰、黄子澄等人极力主张削藩,燕王朱棣身在北京,*较大,是削藩的主要对象。因为朱棣谨小慎微,没有给建文帝留下任何把柄,因此建文帝心慈手软,迟迟不愿对朱棣动手。卓敬看出建文帝的为难之处,给大家提了一个折中的建议。
卓敬认为,燕王朱棣雄踞北平,他文武双全,和高皇帝(朱元璋)很像。自古以来,北方都是中原民族的大患,金、元等朝代都是从北方攻打中原王朝。朱棣身居北平,确实很难让建文帝放心。不如把朱棣改封到南昌。南昌地处中部,如果朱棣不叛变,就让他安心做个藩王。如果朱棣叛变,也容易被控制。
不得不说,卓敬的这个建议,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十分正确的,也得到了很多大臣的赞同,但建文帝并没有采纳。一年后,朱棣起兵*,为时已晚。建文四年,朱棣的大军攻入南京,一把大火之后建文帝消失,留下一群遗臣们面对朱棣。朱棣进城后,很多大臣为了保命,纷纷“夹道欢迎”朱棣入城。卓敬把自己全家关在家中,并没有去迎接朱棣。
朱棣登基后,开始清理建文旧臣,他找人把卓敬抓来,责问卓敬:“你为何不来迎接我?”卓敬回答:“朝廷没有规定,藩王进京需要大臣去迎接。”卓敬的意思时候,朱棣的皇位是无效的,他只是个藩王。朱棣非常生气,又问卓敬:“你之前为何建议把我改封到南昌,你这是离间骨肉亲情。”卓敬又坦然答道:“先帝要是听我之言,绝对没有今日之祸。”朱棣欣赏他的才华和品格,不忍心杀他,只是将卓敬打入大狱。
卓敬被关押期间,朱棣曾派人劝卓敬要效仿唐朝的魏征。唐朝初年,魏征本属于太子李建成阵营,后来李建成被杀,魏征被李世民所欣赏,成为李世民身边的良臣。卓敬对此十分不屑,卓敬认为:“李建成本来就是昏聩之人,所以才被李世民所杀。而先帝(建文帝)并没有什么过错,却被乱臣贼子(指朱棣)所篡夺。我做臣子的,只能一死报效先帝。”
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听闻后,劝朱棣说:“卓敬这样的人是不会投降的,留着他就是养虎为患。”朱棣终于下旨,诛杀卓敬三族,并且将家产全部没收。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抄家时,发现卓敬的家里除了一些旧家具,就只有书而已。堂堂户部侍郎,家贫如此,让朱棣肃然起敬。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卓敬死后,朱棣惋惜说:“国家养士三十余年,不负其君者,唯卓敬耳。”
毫无疑问,朱棣是不忍心杀卓敬的,但卓敬宁死不屈,其结局是必然。卓敬一身才华,为官清廉,为人耿直,为臣忠贞。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靖难之役的大背景下,建文旧臣们有坚守忠孝节义的,也有更换门庭的,他们的选择难以用“对”或“错”来评价,但像卓敬这样誓死效忠先帝的,应该受到后人尊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微信视频号怎么使用原声拍视频? 微信视频号原声拍视频的技巧
下一篇: 历史上关兴和张苞的关系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