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走向管理–培训总结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7-14 20:52:57
...
最近参加了一个《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培训。作为一个工作3年的coding man,这个主题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总结一下,也希望能对和我一样的codingman们有所帮助。
1、职业生涯的变化
就像那句玩笑话:人这一辈子谁没爱过一两个傻X。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职业,不管你愿不愿意。比如我现在是coding man,将来有可能是PM,然后技术总监或者项目总监等等,而造成这个职业变化的因素有两个。
首先是职业环境的变化。十年前,正是软件开发刚刚起步的时候,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来做开发工作,于是全民皆编程,很多领导也不例外。随着开发生产力的增强,软件行业规模的扩大,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个行业光辉灿烂的前景,疯狂的挤进这个圈子。可是突然有一天,程序员变得一抓一大把,而且简历上都写着“高级”两字。这时,开发人员不再是香饽饽,而优秀的管理人员则成了各个企业争抢的资源。这就是管理生产力,和开发生产力构成了现在的软件行业。
其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工作时间长了自然想要更高的米米(Money),更体面的Title。但是国内现在还没有这样的环境,就是让一个人编程到五十多岁,不用操心别的东西,变成一个非常资深的程序员。即使最崇拜技术的公司,员工技术能力很牛了,工作年限足够了,绝大部分也会让你去带团队,踏上管理之路。也就是说,管理生产力是我们这行或多或少都需要提高的能力。
举个德国裁军的例子,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们给作为战败国之一的德国提了一个苛刻的条件:裁军,每个师只能保留一千人。就拿现在的解放军编制来说,一般的话一个师要一万人左右。这个给当时的德军出了个难题,但是德国人答应了,每个师只保留800人。但是二十年后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本土组建起来的军队就有六百多万人。这是如何做到快速组建军队的呢?原因就在于,当时裁军,所有的士兵全部解散,留下的全是军官。当希特勒上台后,扩军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因为有足够的军官来领导。
2、管理生产力的层次划分
管理生产力分为三层,分别是:标准化与精细化能力,战略领导力,创新生产力。简单来说,标准化与精细化能力是指能够高效的按照相关标准完成项目;战略领导力是是指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复用流程,复用技术,达到标准化精细化;创新能力很易懂,说白了就是可以让一个想法变成公司的盈利点的能力。
3、管理是一门实践的艺术
有人花了几千块钱考了PMI,有人花了几万元攻下了MBA,于是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拥有了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实则不然。管理能力是在管理方法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实践自己“悟”出来的感觉,从课堂上学来的多么有价值的管理知识,都需要通过亲身实践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
有个六拍项目经理的例子,有一天老板A早上看报纸,突然一拍脑门有个想法,于是找到了项目经理B,对B说“有个任务,交给你干了”,并且拍了拍B的肩膀说“我看好你呦!”。B当然需要表下决心了,都没考虑这个任务是个什么东东就拍着胸脯说“保证完成任务!”。但是时间过得很快,到了该交付的时候,老板看着开发出来的东西差点没跳楼,拍着桌子把B臭骂一顿,B回到工位拍着大腿一声叹息,只能拍拍屁股走人了。其实现实有很多这样的项目经理,需要注意啊。
4、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化
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化实际上是从自我的技术能力的培养,转向对团队/组织能力的培养。这里面需要首先转变思维方式,然后积累学习管理知识,然后用这些知识实践。不要以为这个转变过程就完事了,实践之后要总结,如果是成功的实践要固化,否则换种方法实践并且总结。接下来看看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转化的过程。
(1)环境
从单纯的技术环境,转换到复杂的多维环境。比如身边有自己的团队,上级和其他部门的人员;每天的计划和总结等等。
(2)问题
从单纯的技术问题,转向复杂的多角度问题。比如自己的团队培养,上级的沟通,其他部门人员资源的协调,问题本身复杂性的上升等等。
(3)方法
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复杂化,不光要解决问题,还要估计周围人的感受,多方的利益均衡等等。(人是尼玛最复杂的动物)
这就是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化之路:技术基础->管理知识->自我管理->团队和激励->实现领导力。所以,当我们还是最卑微的codingman的时候,尽可能去学习管理方面的一些方法论吧,把这些书本知识放到身边的项目经理身上,看看他们那些做的好值得学习,那些做的不到位需要自己以后注意,抓住机会就去实践这些知识,最终成为真正的管理者。从技术,走向管理。
1、职业生涯的变化
就像那句玩笑话:人这一辈子谁没爱过一两个傻X。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职业,不管你愿不愿意。比如我现在是coding man,将来有可能是PM,然后技术总监或者项目总监等等,而造成这个职业变化的因素有两个。
首先是职业环境的变化。十年前,正是软件开发刚刚起步的时候,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来做开发工作,于是全民皆编程,很多领导也不例外。随着开发生产力的增强,软件行业规模的扩大,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个行业光辉灿烂的前景,疯狂的挤进这个圈子。可是突然有一天,程序员变得一抓一大把,而且简历上都写着“高级”两字。这时,开发人员不再是香饽饽,而优秀的管理人员则成了各个企业争抢的资源。这就是管理生产力,和开发生产力构成了现在的软件行业。
其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工作时间长了自然想要更高的米米(Money),更体面的Title。但是国内现在还没有这样的环境,就是让一个人编程到五十多岁,不用操心别的东西,变成一个非常资深的程序员。即使最崇拜技术的公司,员工技术能力很牛了,工作年限足够了,绝大部分也会让你去带团队,踏上管理之路。也就是说,管理生产力是我们这行或多或少都需要提高的能力。
举个德国裁军的例子,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们给作为战败国之一的德国提了一个苛刻的条件:裁军,每个师只能保留一千人。就拿现在的解放军编制来说,一般的话一个师要一万人左右。这个给当时的德军出了个难题,但是德国人答应了,每个师只保留800人。但是二十年后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本土组建起来的军队就有六百多万人。这是如何做到快速组建军队的呢?原因就在于,当时裁军,所有的士兵全部解散,留下的全是军官。当希特勒上台后,扩军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因为有足够的军官来领导。
2、管理生产力的层次划分
管理生产力分为三层,分别是:标准化与精细化能力,战略领导力,创新生产力。简单来说,标准化与精细化能力是指能够高效的按照相关标准完成项目;战略领导力是是指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复用流程,复用技术,达到标准化精细化;创新能力很易懂,说白了就是可以让一个想法变成公司的盈利点的能力。
3、管理是一门实践的艺术
有人花了几千块钱考了PMI,有人花了几万元攻下了MBA,于是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拥有了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实则不然。管理能力是在管理方法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实践自己“悟”出来的感觉,从课堂上学来的多么有价值的管理知识,都需要通过亲身实践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
有个六拍项目经理的例子,有一天老板A早上看报纸,突然一拍脑门有个想法,于是找到了项目经理B,对B说“有个任务,交给你干了”,并且拍了拍B的肩膀说“我看好你呦!”。B当然需要表下决心了,都没考虑这个任务是个什么东东就拍着胸脯说“保证完成任务!”。但是时间过得很快,到了该交付的时候,老板看着开发出来的东西差点没跳楼,拍着桌子把B臭骂一顿,B回到工位拍着大腿一声叹息,只能拍拍屁股走人了。其实现实有很多这样的项目经理,需要注意啊。
4、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化
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化实际上是从自我的技术能力的培养,转向对团队/组织能力的培养。这里面需要首先转变思维方式,然后积累学习管理知识,然后用这些知识实践。不要以为这个转变过程就完事了,实践之后要总结,如果是成功的实践要固化,否则换种方法实践并且总结。接下来看看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转化的过程。
(1)环境
从单纯的技术环境,转换到复杂的多维环境。比如身边有自己的团队,上级和其他部门的人员;每天的计划和总结等等。
(2)问题
从单纯的技术问题,转向复杂的多角度问题。比如自己的团队培养,上级的沟通,其他部门人员资源的协调,问题本身复杂性的上升等等。
(3)方法
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复杂化,不光要解决问题,还要估计周围人的感受,多方的利益均衡等等。(人是尼玛最复杂的动物)
这就是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化之路:技术基础->管理知识->自我管理->团队和激励->实现领导力。所以,当我们还是最卑微的codingman的时候,尽可能去学习管理方面的一些方法论吧,把这些书本知识放到身边的项目经理身上,看看他们那些做的好值得学习,那些做的不到位需要自己以后注意,抓住机会就去实践这些知识,最终成为真正的管理者。从技术,走向管理。
上一篇: LayaAir学习笔记01(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