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牺牲的丁汝昌,不但没有收到嘉奖为何还被下令锁棺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丁汝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丁汝昌出生于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在丁汝昌幼年因为家境贫困,只在私塾中读过三年书,在十来岁失学之后,便以给人打各种零工补贴家用,十四五岁时到豆腐店当了一名学徒。丁汝昌在父母病故后加入了太平军,成为程学启部下。
后来程学启带着丁汝昌等人一同向清廷投降,随着程学启一同归到了李鸿章治下,参与了剿灭捻军的征战,丁汝昌立了不少功,被加封为提督。此后丁汝昌却未能在仕途上再进一步,反而被罢职归田,后来因投奔李鸿章而被重新启用,不但成为李鸿章的左膀右臂,还担任了北洋海军的水师提督。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7月1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战争爆发初期,光绪帝便对丁汝昌极为不信任,在数日间,便连发数封电报指责丁汝昌作战未能取得战果,准备将其革职并送交刑部治罪。但是这一次由于对丁汝昌的指控没有实际证据,再加上李鸿章力保,最后光绪帝并没有处分丁汝昌。
对于丁汝昌所有的指控中,有一条特别显眼,那就是丁汝昌原本出身陆军,根本没有统领海军的经验,却被提拔为北洋水师的海军提督。那么丁汝昌在上任之后的表现,是否符合这一职位呢?
明代诗人杨基在《感怀》诗中写道:“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也就是莫以出身论英雄的意思,对丁汝昌或者任何将领的评价也应如此。这并不是说一个将领领军打仗的经验不重要,而是说关于对丁汝昌的评价不能太过武断,应该综合各方情况来看。
当时在清廷朝堂之上拿着这一条攻击丁汝昌的人不少,但是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丁汝昌在之前没有统领过海军,而是因为他所身处的派系。李鸿章力保丁汝昌成为海军提督,肯定不是全然的大公无私,事实上恰好相反,他大有私心。很明显,丁汝昌是他的嫡系,李鸿章任用自己的嫡系,作为海军提督,可以保证自己对北洋水师的掌控。
丁汝昌在任职期间,并未玩忽职守,相反他对北洋海军和海防的建设非常重视,对自己要求严格,正由于丁汝昌是李鸿章的嫡系,所以对李鸿章言听计从,治军不严以至于军纪不严。但是在军事策略上来说,丁汝昌却并无太大纰漏。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国水师在黄海海战中惨败,这次惨败除了当时的军事力量不如日方,丁汝昌作为当时的战场指挥官,对于这场败仗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他的指挥失误,使整个舰队处于群龙无首被动挨打的状态。此后北洋舰队元气大伤,丁汝昌被革职,但是暂时留在任上。但是很快丁汝昌又被人拿住话柄,举报为通敌误国,被朝廷下令交给刑部治罪。此时刘步蟾和李鸿章再次奋力为丁汝昌申辩,于是朝廷下令暂缓押送刑部。
丁汝昌当时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为北洋水师出谋划策,经常召集将领商议战事。在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的除夕,日军向丁汝昌送来劝降书,但是丁汝昌并不为所动,决心死战到底。在随后的战事中,丁汝昌做了他能做的所有一切,甚至组织了敢死队炸毁敌方的克虏伯大炮,可惜由于寡不敌众,援军无望,所以丁汝昌依然战败了。
在最后关头,丁汝昌并非朝廷威风凛凛的领军将领,已经被革职查办。日方的舰船已经将炮台占领,日军再次劝降丁汝昌,此时的丁汝昌选择了自尽。
不管丁汝昌愿不愿意,总之在他死后战败所有的责任都由他一力承担,各种弹劾如雪片般飞向光绪帝的案头,光绪帝认为丁汝昌最大恶极,不但下旨将他抄家,还命令,在他的尸体上穿上黑色囚衣,棺材也同样漆成黑色,再加上三道铜箍牢牢捆绑,不允许下葬。这样的惩罚在封建社会无异于挖坟掘尸,是极大的羞辱。一直到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丁汝昌才得以平反,官复原职,入土为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浏览器后退刷新页面
下一篇: 物联网行业,芯片商迎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