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凸显AI机遇:机器人需求猛增7-8倍,爆发潮能否持续?
新冠疫情下,与产业的融合加速而至。
影像、智能化监测、各类及智能终端、无接触及配送服务等,无不为抗疫贡献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力量。
中国产业发展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疫情防控中,智能、分析系统和(温测)产品数量位居前三。视觉、语音、等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使用场景丰富,因此其代表产品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为了支持这些科技企业解决相关产品在研发投入、扩大生产等方面的需求,实现资本的精准对接,2020年4月17日,由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室主办、投中网承办的针对科技抗疫企业的线上投融资对接活动科创战疫云投会ai战 “疫”专场成功举办。
在此次ai战“疫”专场上,三家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上海科技企业,依图医疗、钛米机器人、擎朗智能分别进行了项目路演。idg资本、常春藤资本、晨兴资本、华进资本、华映资本、自贸区基金、澜亭资本、毅达资本、金浦、中平资本等在线与企业进行了交流互动
与此同时,中国建设、浦发银行的嘉宾们也齐聚线上路演直播室,共同探讨这个特殊时期的风险预判和企业发展要素。
“科创战‘疫’云投会系列活动是我们面对全球疫情防控,围绕医疗、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科创企业量身定制的投融资对接服务。“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有效促进资本与企业的深入精准对接,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为抗战疫情做出更多的贡献。”上海科创办科技处处长江玉颖在此次项目路演的致辞中表示。
智能诊疗时代已至:“以患者为中心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大有可为
进入2020年4月,国内ai公司密集传来新一轮融资消息:4月2日,“第四范式”宣布完成c+轮融资;4月3日,“云天励飞”也对外公布近10亿元的pre-ipo轮融资;4月7日,ai交互独角兽企业“思必驰”宣布获4.1亿元e轮投资。
在疫情的催化下,ai助力传统行业转型的系统性机会已然形成,各个ai企业到了加速赛跑的时刻。
面对疫情,上海依智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两款产品的研发工作,驰援多个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以实际行动支援战“疫”一线。截至目前,上海依智的产品已在全国超25个省的超200家医疗机构投入使用,如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湖北协和医院、中南医院、浙江温州小汤山医院等,并得到了积极的反溃
就具体产品而言,“新冠肺炎智能评测系统”通过从新冠肺炎患者 ct 片中提取定量参数,可对肺炎严重程度进行自动量化评估;“新冠肺炎小依医生”则可满足疫区民众在线问诊、分诊、导诊需求,减轻在线咨询医护工作负担,优化就诊流程、减少机构内传播风险。
“经过四年的发展,医疗人工智能一直在往前走,来到新的一个阶段。目前来说,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智能诊疗。”依图医疗事业部市场总监王文艇表示。“最新的一个阶段是以患者为中心,ai的角色变成了一个陪伴患者的私人医生,从院内到院外,实现全流程的个性化诊疗。目前我们在向第三个阶段迈进。”
在向第三个阶段迈进的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被王文艇所看重。“再往上走,我们还可以和医疗硬件相结合,和结合,提供面对不同场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上海自贸区基金李冰一表示,市场ai医疗公司各有差异化,而差异化上表现在每家公司在细分产品线上推进的速度有所不同。
对于上海依智而言,在产品线的推进上,王文艇表示,“在医疗夯实的基础之上,我们会比较看重常见并多发病,如肺癌、乳腺癌等,目前公司都已有比较成熟的影像产品。另外,对于老年人的疾病及小孩的生长发育评估,我们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ai在抗疫中的应用不至于医疗影像,各类的出现将ai技术生动地展现在了大众的眼前。
场景拓宽:需求猛增7至8倍,原创式创新为王
新冠疫情中,医护短缺问题突出,用机器人替代部分岗位以节省医护资源的诉求日益强烈。因的应用可有效减少病毒传染,提升治疗效率,多家企业来自医院的机器人订单增长迅猛。
据了解,2020年1月20日起,市场对于的订单需求开始“翻番”,如今的需求量已是平时的7-8倍。
2020年2月4日,工信部发布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号召尽快利用ai技术补齐疫情管控技术短板,充分挖掘ai技术在新型肺炎诊疗以及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
的各类“广泛化”抗疫场景应运而生。
作为一家针对医疗服务市场提*品和整体解决方案的医疗信息化平台级公司,钛米机器人总经理潘晶表示,“抗疫期间,公司研发了三个疫情应用系统平台,分别为:医疗物资智能配送机器人系统、隔离病房监护机器人系统和系统。”
不仅如此,作为专注于室内无人配送机器人自主研发和生产并致力于成为服务业劳动力结构的重构者的擎朗智能,抗疫期间,公司配送机器人已替代人工提供全自主、免接触式的物资配送,避免人员交叉感染,减轻抗疫一线工作者的负担。
擎朗智能ceo李通表示,“疫情下,医院及隔离点场景对于的需求激增。在2个月之内,我们支援近200台送餐机器人至全国10多个省市的疫情重灾区,落地近100家三甲医院。”
潘晶同样看到了这样的需求。“在疫情下,机器人的使用大量减少了大量医护人员的暴露风险。对于、、和标本,钛米提供了机器人的消杀服务,也对医疗物资全面无人化拟定了方案。”
据了解,在过去的三年中,钛米机器人的十余款机器人产品及十余款医疗信息系统已进入了230余家全国各地的大型三甲医院。
“钛米所有的产品场景,都是自己定义的。”潘晶表示,“就像原来全球范围内没有真正的机器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毒麻药品管控机器人,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质耗材管控机器人。但是,钛米通过对场景的挖掘、对市场的理解和对客户的需求把握,设计出了一系列的场景解决方案。钛米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也非常欢迎大家对于已探明市场的一起协作。”
在李通看来,市场在此次疫情的“”下,正在日趋成熟。
“我们以前做机器人,其实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要和客户讲清楚我们到底能帮你干什么,他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但是这次疫情教育了老百姓,大家都意识到机器人是能广泛应用到我生活中的。这对于整个行业是非常利好的消息。”李通表示。
换言之,正如浦发银行周燕所述,市场对于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原本较为隐性,在疫情下,逐渐变为显性。
对于该显性需求的市场规模评估,潘晶表示,“过去20年中国的创新,其实都是引进式创新,但是在接下来的20年中,中国企业要做的其实是原创式创新,而对于原创式创新的市场规模,很难去做量化的评估。”
然而,华进资本梁杨提到,在疫情下,原本主攻、市场的企业的主攻赛道不排除出现调整的可能性。
对此,已与海底捞、外婆家等知名品牌形成合作的李通回应称,“我们依旧会持续在整个周边生活领域,包括餐饮、酒店、ktv等赛道中深挖。疫情过后,对于这些市场我们还是比较乐观。实际上,这些市场目前已在逐渐回暖,数据量已恢复至70%。”
李通同时表示,“本身此次做‘抗疫’机器人也是横向的拓展,我们会继续扩展各个不同的细分场景,看看在哪个场景才能帮到更多的人。”
但是,医疗市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难关。
“其实医疗场景非常难进,市场对于医疗产品的可靠性、稳定度及性的要求都非常苛刻,同时,医疗这个环节对产品产生的价值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潘晶提到。
不过,“其实整个市场的发展比我预期要顺利。在过去国内医疗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得到了很多医院决策者与临床主任的支持。”因为,“大家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放接受程度比国外好很多,这让我们倍感欣慰。”
上一篇: 还不入手就亏大了!国庆促销手机全汇总
下一篇: 好丈夫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