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巡抚这一官职诞生于何时?到底是多大的官?
巡抚是古代地方军政大臣职称,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非常重视记录历史的中国,通过阅读古代书籍,来了解我们伟大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当代书籍,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的确是有些难度,尤其是古代的历史,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帝王将相的历史。
因此了解一个人的官职非常重要,尤其是古代漫长的历史中,官职官名也一直在演变,能够搞懂官职,就能对历史,对一个人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我们看现代的电视剧,尤其是清宫戏,经常会看见巡抚这个官名,感觉这个是省部级高官,但又说不出来,巡抚到底是个什么官。
中国的词汇,只要不是外来词,基本上都能追根溯源,巡抚这个词,从字面意思上看,有巡查安抚的意思。
这其实是巡抚这个词最初的原始含义,很多人印象中,这个官名是从明朝开始的,但是这个词最早的文献记录,是在南北朝时期。
早在公元432年北魏太武帝命大将大千“巡抚六镇,以防寇虏”,不久后的景明元年(公元500年)五月,北魏宣武帝“以北镇大饥,遣兼侍中杨播巡抚赈恤”。
这样的记录,体现的就是巡抚这个词最初的含义,就是由皇帝委派重要官吏,到某个地方去巡查和安抚,具体作用就是代表*看一看当地的情况,处理一下当时的事务。
中国的官职,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临时性委派到地方的职务,时间长了,慢慢地就会演变成了地方固定的职务,成为地方的最高长官,而由*派遣(或者名义上是*派遣),也就成了惯例,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
汉唐的刺史就是这种情况,刺史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是刺探情报的,*把你派下去,看一看地方的情况,但时间久了,皇帝发现这种办法挺好。
于是刺史从临时地变成了常设的,从刺探情报,变成了当地的最高长官,这是中国官职的一个规律,*派遣临时官员,时间长了,就成了地方的最高长官,并形成惯例和制度。
巡抚也是这样的模式,作为固定官职出现在明代,永乐19年,明成祖朱棣派尚书蹇义等26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这是明朝巡抚制度的萌芽阶段,从此之后巡抚制度就成了皇帝很重要的一个统治手段。
明英宗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巡抚慢慢地从临时性机构,过渡成了一个正式机构,为什么矛盾激化,会促使巡抚的正式化和固定化呢。
因为巡抚的作用本来是代表皇帝去巡查和办事的,一方面皇帝亲自委派,可以超出地方利益,容易从大局出发。
另一方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但矛盾激化之后,你事情处理不完,就不能回朝廷,结果是时间越呆越长,慢慢的也就从临时的变成正式的了。
在明朝的景泰年间,巡抚这个官职也就完全地方化了,因为出现了携家眷同去的情况,这明显就是要搬家,常驻的意思,所以巡抚也就固定成了一个地方职务。
作为一省的最高长高,巡抚一般是从二品,但如果你还有别的兼职,比如加兵部侍郎衔,那就是正二品,作为一省的最高长官,妥妥的封疆大吏,是很多人为官的终极目标。
清朝延续了明朝的巡抚制度,一开始就把巡抚作为一省的最高长官,但清朝比较特殊的是还有个职务叫总督,这个经常有人拿来和巡抚做比较。
简单来说,一省设巡抚,两省设总督,总督原本多由满人担任,理论上讲总督比巡抚级别要高,但也不是绝对,有的省干脆没有巡抚,则总督代行巡抚职责。
有的省没有总督,那巡抚就是最高长官,跟总督职权一样,山东、山西、河南这三省就只有巡抚没有总督,巡抚职权类同总督。
明代官职明确把巡抚划在了*监察系统,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做大,清代也是一样,巡抚的职权也要受到严厉的监管,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制度,这套制度确保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整体来说,巡抚是作为省级最高行政长官出现的,经历了一个从*到地方,从临时到固定这么一个转变,是*统治的基础,很多事皇帝都交办给巡抚,他是第一责任人,是*和地方,一个核心的连接纽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史上最丑的猫品种排行榜,无毛猫占据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