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移动技术

Android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7-09 20:51:19
装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blogs.com/tangZH/p/11175120.html 观察者模式 说白了,就是一个对发生改变,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也发生改变,这是一对多的关系。 比如对象A,对象B,对象C。B与C依赖于A,那么A发生改变,B与C也将发生改变。此时A是被观察者,B ......

装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blogs.com/tangzh/p/11175120.html 

 

观察者模式

说白了,就是一个对发生改变,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也发生改变,这是一对多的关系。

比如对象a,对象b,对象c。b与c依赖于a,那么a发生改变,b与c也将发生改变。此时a是被观察者,b与c是观察者。

 

观察者模式又被称作发布/订阅模式,主要是为了让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进行解耦。

 

uml图:

Android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角色说明:

subject(抽象主题):被观察者的一个抽象类,它会把所有观察者的引用保存在一个集合里。抽象主题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

concretesubject(具体主题):具体的被观察者。当具体被观察者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会给每一个注册过的观察者发送通知。

observer(抽象观察者):所有具体观察者的一个抽象类,为所有的具体观察者定义了一个接口:得到主题的通知时候更新自己。

concrereobserver(具体观察者):抽象观察者的具体实现。

 

我们看一下具体的例子:

上课铃声响起时候,老师与学生们的不同反应。

1、定义一个抽象主题:

    该抽象主题定义了一些通用的方法,即具体主题里面需要实现的。

//抽象被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observable {
    //添加观察者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移除观察者
    void delet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通知观察者
    void notifyobserver(string msg);
}

 

2、创建一个具体主题(上课铃声):

public class alarmclock implements observable {
    //保存观察者对象
    list<observer> list = new arraylist<>();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list.add(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let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list.remove(observer);
    }

    /**
     * 通知观察者
     * @param msg
     */
    @override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tring msg) {
        for (observer observer : list) {
            observer.action(msg);
        }
    }
}

 

3、创建抽象观察者:

     定义了所有具体观察者需要实现的方法,听到铃声后的行为

//抽象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void action(string msg);
}

 

4、创建具体观察者:

public class students implements observer {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s(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string msg) {
        system.out.println(msg + name + "开始听课");
    }
}
public class teacher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string msg) {
        system.out.print(msg + "老师开始讲课");
    }
}

 

6、实现:

observable alarmclock = new alarmclock();

observer student1 = new students("小屁孩");
observer student2 = new students("大屁孩");
observer teacher = new teacher();

//注册观察者
alarmclock.addobserver(student1);
alarmclock.addobserver(student2);
alarmclock.addobserver(teacher);

//被观察者通知已经注册的观察者
alarmclock.notifyobserver("上课铃声已经响了");

 

7、结果:

Android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到这里我们便实现了观察者模式。

 

应用场景

  • 当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通知其它对象改变时,而且它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个对象有待改变时。
  • 当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它对象,而它又不能假定其它对象是谁
  • 跨系统的消息交换场景,如消息队列、事件总线的处理机制。

优点

  • 解除观察者与主题之间的耦合。让耦合的双方都依赖于抽象,而不是依赖具体。从而使得各自的变化都不会影响另一边的变化。
  • 易于扩展,对同一主题新增观察者时无需修改原有代码。

 缺点

  • 依赖关系并未完全解除,抽象主题仍然依赖抽象观察者。
  • 使用观察者模式时需要考虑一下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的问题,程序中包括一个被观察者、多个观察者,开发、调试等内容会比较复杂,而且在java中消息的通知一般是顺序执行,那么一个观察者卡顿,会影响整体的执行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采用异步实现。
  • 可能会引起多余的数据通知。

jdk内部也内置了observable(抽象被观察者),observer(抽象观察者)这两个类,我们也可以直接拿来用,具体可以去看看源码。
 
android中有很多地方也用到了观察者模式:
  • 点击事件
  • listview的刷新
  • 广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