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我为这个职位准备了四年(转) 面试工作项目管理Microsoft影视
我为这个职位准备了四年
作者:nobodycareyou
概述
准备了很久,等了很久,找了很久,才在我心仪的公司里找到想作的职位,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下在下的职业经历,找工心得和所作的准备工作,今后的打算,也希望各位尽管提出来对在下的建议,我会虚心接受和学习的。
根据自己的职业经历,我把我自己找工分为三个阶段:
1.无准备瞎找工:有一份工作,可以解决决基本的生活需要;
2.有简单准备找工:为了某些需要,找特定的公司(如地点,或名气,或管理或工作环境),生活有保障;
3.有备而战:去非常有名的公司去作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份工作中能学到很多东西,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工资还过得去。
毕业于湖南的湖X大学电子类专业,工作有11年了(包括兼职的话是12年),说出来真是不好意思,一直到现在都在较低的位置混:
1. A4(电脑,TW A4的代理而已,兼容机),1年打杂(大四兼职);
2. S3公司(磁头,日港),5 年项目工程师;
3. U3公司(主板,TW),2年质量工程师;
4. Philips公司(A/V,欧洲),4年质量工程师/主管;
5. Microsoft公司(电脑类,美国),项目经理, 本月入职,计划8年左右作到高级经理。Salary : 1.8W / month
--- S3是指公司名字有三个字母,第一个字母是S, 依此类推…
瞎找工之一:没钱也干
大三到大四(1995)间的署期我迷上了电脑,可又没钱,我就去了河东五一东路那条街,那时486兼容机已经出现了(好象要1W来块,包括2倍速的光驱和影视卡,内存2M,刚开始操作系统是windows2.6, 后来成了windows3.11),找到一家组装电脑的门面(A4代理),跟老板讲想打工,他问我会什么,我老实告诉他技术方面什么都不会,但可以跑跑腿,打打杂,但他那不需要这种人,我就跟他讲我不要钱,只要有空时让我用电脑就可以了。这种好事都有?他在查过我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后同意我留下来了,慢慢的学会了组装电脑,加上初步的windows操作,然后练五笔打字,最开始的那个月我每天要练四,五个小时的样子。这样一直作到1996年年初(上学了就只周末去),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开始拿工资:一天上午,老板和几个核心员工拿回来一个盒子,里面是一小包一小包的百元大钞(HK$)估计是10张一包,用来送红包的,总共不会少于50包吧,放在里面办公室,然后他们出去吃中饭,让我守在店里,由于钱多,我在外面办公室看着,没敢上厕所,至少每分钟往那看一次,确认无误!下午老板他们吃饭回来后到里面办公室聊了一会,就通知我以后每个月给我发200块, 爽得不行,那是毕业前我能拿到的最高薪水了,立马成了暴发户,而且我只是周末兼职,这份工资我一直拿到毕业。
96年毕业后,分到长沙XX厂,他们安排我守仓库,一个月是280块,交上18块的水/电/住宿后,我还有262块,拿了第一个月的薪水我就跑了,连档案我都自己拿着,因为如果放到人才市场的话,一个要交通工具二三百块,我当时的收入还不够吃饭,也不知今后会不会收入高点,就想把这钱省下来(后来明白了“迟早要还的”,花了比这多一倍的钱才搞定档案),在我的简历里,这份工作没有记上去的。
然后我就来到了深圳,但却不知怎样找工作,第一周由一老乡带着直接去工场里找机会,11年过去了,我还记得我去过的两家知名企业:方正电脑(显示器),斯3(忘记产品了),都是直接过去,跟前台说见电子类的工程师,没有预约,居然也能得到面试的机会(可能96年那时本科找不到工的并不多),但都没成。
第二周就去人才市场一去没上楼就被下边的假中介给骗了,交了二十元的介绍费,装模作样的打电话联系了几家公司,就让我回去等消息,回去就被老乡K了一顿,才知上当了。再次去人才市场,才真正摸到门。那时本科还是好找工的,第一次进人才市场就被S3公司的人带走了,至于薪水,跟262相比差不多是10倍的区别(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期),那是相当的满足啊。
S3公司在东莞,去上了班才知这公司是那个大啊,当时估计有2W人,至到98年被转到分厂S4(在长安),一直工作到01年。进了这家才知道S3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管理方面赶得上国际大公司(这间公司知道的人太多了,不多讲了),不过由于我刚参加工作,没有去体会,没认真学习他的系统,也没有什么职业计划,有活就干,没活就玩。由于呆了5年,多少还是有点收获:
英语:每天没事时就开工,平均下来每天写了一张A4纸的单词(正反面),新概念英语和走遍美国是看完书了再听磁带,然后看光盘;
新产品引进:5年时间跟了不少项目,对NPI还是学了一些,蒙高手虽然不行,蒙外行还是一把好手;
质量:本人对数据分析有点兴趣,每天都去处理约2~5M的数据,看SPC数据,后来又搞6-sigma,算是快入门了吧;
有简单准备找工之一:能留深圳就行
由于要到深圳定居,凭着在S3学到的一点皮毛,2001年我来到深圳找工,那时觉得找什么工都可以,去了一个人才高交会,碰到了号称“台资中的美资”的U3,给I3和D4之类的电脑公司作板卡,当时他们有质量经理(section manager, 就是课长,实际上TW厂的这种课长是算不上经理的)和工程师位置各一个,我申请了经理的位置,可惜当时还有一哥们丹尼斯也在争这个位置,他的工作时间没我多,但他以前也是在台资中作的(A4),对TW厂流程和系统都强过我,他赢了,面试过后U3通知我作工程师,我一看薪水高过S3的,就作了,成了丹尼斯的手下。
在这里工作期间,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手机24小时开机,周末至少加班一天(没钱的),丹尼斯很狡猾的,一看不妙,就把大部份的事交给了我,他自己基本上下班就跑了。刚好公司正在接D4(电脑外接卡类)的单,而D4认证的严谨是出了名的,一条生产线的check list 就有400多项,针对很多问题要写文件,还要作process control plan,要培训员工,作GR&R, FMEA (这两项U3公司居然没作过,faint), 还得我来写文件,然后亲自动手带人作,但准备了两三个月,D4给出的结果是54分,不及格,后来又补来补去的又搞了两个月,老板又在D4的审核员的建议下买了台切板机(听说这台机器的价格比正常的高出4W),接着就在下一次的审核中打了83分,过了,但过不了多久,D4 审核员的老板过来看拉,我们的大老板真牛,婉转的说出切板机是D4那哥们介绍的,价钱高还不好用,从此以后就没见过这哥们了,听说跳到另一家公司。丹尼斯这家伙又过了几天,就跑到I3公司(电脑)去了,这下我一个人跟得更苦了, 有一次连着工作了36小时(就是上了白班再上晚班接着上白班),而且一天工作16小时的情况常出现,作为一个男人,我居然经常晚上12点走出公司后(8点钟上班哟)回家的路上给我妈打电话,一边打一边哭,哭好了再回家(怕老婆知道)。
在U3工作除了累,还有一样也是很锻炼人的,就是要受得了气,有两件事我还记得:
1. Cpk风波 – 和TW那边质量部门TC时,我这边高速贴片机的Cpk测算出来是1.1的样子,被TW的质量经理骂得飞起,他说他们的Cpk作到了3.5(估计他是把Cpk和sigma搞混了),我只能跟他说我们这里只能作到这样,如果要作到3.5 的Cpk, 那sigma就到了10, 比美国军工的6sigma要求还高了,我们这里作不到,这事成了一个笑话,直到我离开U3, TW的这经理再也没找过我麻烦;
2. 停拉(line)风波 – 一次D4的mini PCI(PCBA外面有用金属包着的)卡被查出有金属外壳凹进约1mm,按照文件要求,前面两小时生产的都有风险,需要拆包装全检,生产部的弟兄老张跟我是好朋友了,但这个问题关系到生产的效率,不同意,并以停拉来对抗,并请了他的老板(公司二把手)和我的老板(丹尼斯的老板)来帮手,他老板当时就牛XX的指着我的头吓我,说什么你他X的这种人还让不让出货啊,出不了货你来负责,说什么你这种人是要炒掉的,我老板也拉着我到一边说给对方个面子,但我还是坚持,加上协理(TW人,好象这个位置是高于副理的)也支持我,最后还是我赢了,惨赢!(后来TW 工厂的产品同样的问题被退回过一次,花了上百万的路费和返修费,才没有人再扁我,这也是二把手后来在我离开U3时邀请我去他们生产部作QA原因之一吧),后来现次发现这种问题时还是按文件办,没有人再争这个了,但我连自己的老板也得罪了。
在那里虽然每天12小时以上工作,但没有加班费的,直到我要离职的时候,上司才帮我“争取”到了每小时10块的加班费(可惜一个人要走时,很难因一点小利而改变主意)。
但在这里我还是有收获的,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意思就是干得越多你赚得越多,这句话是二把手口中的常用语,当时虽然干得尽心尽力,但都是被动的,没有怎么去理解,还以为是TW人让我们多干活(没有相应的报酬)的口号,直到后来到了Philips,才开始理解和认同这句话,因为每个人干活都不是为别人(或公司)干的,而是为了自己,可以帮你提高能力,干得越多学得越多,成长的越快。如果说我还有选择的机会的话,我会选择先到TW厂作两年,在这里可以加快自己对社会/打工的认识,那我就不会在S3那里5年时间什么也没学(浪费5年啊)。
有简单准备找工之二:进大公司
那个时候老根和安妮已经去了Philips,我也是久仰P7的大名,一定要进这间公司,只要Philips有职位我就上,平均每半年试一次,前三次失败了。每次失败回来都有一点体会,总结起来主要原因有:英语不够好, 不会白话(广东话),不懂DVD,针对这些,我作了一些简单的学习,但时间有限,没什么起色。到2003年初,卡特离开了U3(他是我以前S3的同事,然后在U3又作了同事,这家伙老是压着我打- 他老是和我同一间公司但职位高过我,后面还会提到),他跟老根(我以前S3的同事,跟我,卡特一起打球,下军棋的,住对面)提起我在U3工作的认真和苦楚,当2003四月份Philips又一次招工,这次有了质量工程师的位置,老根给我介绍了一下,不知是我进步了,还是有人介绍或是运气好了点,就进了Phliphs。
四年前想起来,觉得花两年来针对一家公司,值! 现在想起来,只花两年去针对一家公司,太值了!!因为我为了进将要上班的公司准备了四年。
有备而战之一: 设定目标
P7这种欧洲公司工资比不上美国公司,但说到人性化和福利,那还是有他的长处的:允许出错,很多培训,福利好(连我儿子都有50%的商业医疗保险是公司买的),团队合作(感觉到比S3还要好),可以抢事作(因为作多作少不会有很大区别,有的人觉得少作更好,这给了我很多挑战新项目的机会),可以跟老板叫板,老板只给你任务,不插手具体,还有一点就是这里真的非常适合养老 – 可惜我还想奋斗二十年,不想光图享受。我进来以后,就开始认真思考职业计划了,还有老根在这里给了我很多建议。
这几年项目经理需求是越来越大,我就盯上了,加上有老根在这里也是作PM,我受他的影响较大,基本上把PM当第一目标了,同时由于我在作质量,QM就当作第二目标了。
定完职业类型,接着就定公司类型,由于相对而言,开发中心的收入会高点,生产型的企业就不用考虑了,再就是相对而言欧美公司收入相对高点,就初步定位欧美500强,最后一步就是产品利润率高的了,跟老根估了一下,觉得Microsoft和Intel应可以列入第一类选择(后来G6公司名气越来越大,就把G6也加进来到第一类选择,可惜四年间没见G6招过人),那第二类选择就是其它欧美500强,第三类选择就是欧美非500强了。
到现在目标清楚了:
职位:PM, QM;
公司:G6/M9/I5, 500强, 欧美非500强
有备而战之二: 学习计划
针对PM/QM,我们分析过,觉得有几点一定要提高到某种程度:
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英语,白话),沟通技巧,思维条理性,倾听他人,人标关系处理,个人精神状态;
演讲水平:中英文演讲水平和技巧,准备工作,上台勇气,应变能力,台上镇静;
领导能力:集思广议,个人魅力,影响力,对人不对事的心态,从尽可能的高度看问题,有错自己背,有功大家分;
计划能力:大事小事作计划,处事从大局着手,尽可能的参考组员的意见,将事情大的分小,小的分细,细的得到组员的承诺, 预测出可能的结果,并留下buffer处理非常事件,常review和update;
时间管理:记下要作的的每件事,设定优先级,每天早上看一遍,晚上再看并总结,每月/半年/年度再总结和改进;
处理事件/矛盾能力:双赢思维,先人后已,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为他人着想,遵守明/潜规则;
解决问题/潜在问题:DMAIC / MEDIC,IDOV;
决策力:调查,数据说话,集思广议,风险评估,备用方案;
日常工作能力=>信心:自己的工作作好,别人的工作帮忙,三不管的工作抢来作,能力的提升不是靠看书学来的,而是实战中得到的(这就是我认同“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原因),只有自己现在的工作作好了,才能产生信心,去见工时也对所见的职位抱可去可不去的心态,相反,如果太想得到了反倒发挥不出真才实学。
有备而战之三: 学习计划实施
这里具体举几个个人为了提高自己而参加过的活动和作过的事:
英语水平,演讲水平:2003~2006,每周两次英语角(共四小时)坚持了四年,从不间断,大胆说出来,会议和TC时尽量多说英语,出勤率可能是科技园英语角最高的了,参加内外部英文演讲俱乐部,个人跟公司同事同比完成的演讲是最多的了,去年本公司演讲比赛中第一名;
领导能力:2004设立公司英语角,任主席2.5年,2005设立公司英文演讲俱乐部,任主席0.5年,2005下半年起领导科技园英语角-深圳不一定最好却是最大的,作了一年半(吃力不讨好的非营利事,自己要花钱花时间,偶尔还被人扁,有一次被一靓女打得飞起:“英语这么差还来作老大?”,不过这种事情已经影响不到我了)。2004年领导某个系列产品的6sigma 项目,节省60W EU$,导致2005的升职,2005领导小组作DFSS的项目,在2006年P7公司(十多间来自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公司)消费电子部DFSS比赛中拿了第一名,本分公司第一个certify 的GB;
效率和时间管理:在这里,我发现我们作质量的用的最多的一份报告里,要每次更新时去数一下软件有多少问题(包括严重等级,改进的进展系数),电子/机械有多少问题,由于新开发的产品问题多多,几百个呢,容易数错,数个数要花10多分钟,日期也要重新写进去,常常一忙就忘了,后来我用在S3那里学到的一点皮毛,花两天用macro去作了一个公式放到这个文件里面,它就会自己数个数再给你把日期变动一下,从此以后就在这一点上没出过错了,算每年跟20个项目,每个项目报告更新20次的话,一人一年可以节省400分钟,且出错机率降到了0.1%这个格式很快就在我们部门用开了,后来我们的供应商把它拿过去当成标准文件了;四年以来我每一件作过的事都有记录下来,每天记,设定优先级,每天更新(当然还是有2年以前没完成的事挂在那里呢),这个文件我一直会保留到退休的。
日常工作能力:本身的工作,我是尽量多作,很少跟老板说loading太重了,相反,一旦我有了闲一点的时间,我都主动去跟老板说现在有空了,有新项目的话可以给我一点(连我小孩出生的陪产假期我都拿来加班了,真对不起我老婆和小孩),如果算平均数的话,这几年我跟的项目数量可能超过平均数25%以上,质量也是数一数二的,直接结果就是公司的同事都愿意同我合作,然后performance 是每年都4分,这样子自己的信心便成倍增长了。
到2006年开始,老根去了N3,薪水那是相当的高啊,我也觉得准备得可以了,开始行动了,分析了在Philips升上去的可能性,这间公司平均起来是5年才能升一次的(在我们组共10人,就有3同事过了5年还没升过,年底跟老板谈时也被告知,我2005年升过,2007上半年是升不成了,下半年有希望),光等着不是办法,于是下半年开始行动了。
有备而战之四:面试准备
Question list: 老根,卡特和我有一份interview question list,是把我们(包括安妮)以前面试遇到过的问题总结出来,加上我们从网上得来,及Philips的interview question list(晕,这份文件居然在公司内部网上有得下,不过好象只有我一个知道,HR 除外)管理部份,选择了共有约200个问题,这是我们之间的弑手锏,由我总结,每次我们面试前几周,是一定要看几遍的,遇到重要的公司,我们会作面试演习;
Company information: 除此之外,就是公司背景调查,网上资料是第一部份,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最花时间的是找熟人了解该公司的实际情况(这一点要靠积累下来的人际关系),不但要看该公司的排名(按销售额算的),还要看他的利润率(这个是最重要的了),高利润行业的小公司可能会比低利润行业的大公司还要好哟,然后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也要了解,这一点我认为跟薪水一样重要,培训机制和发展空间等等。。。;
Confidence: 如果让我说什么东西在面试中最重要的话,其中之一我会选择信心,前期的准备,信息的收集,着装,心态等都会直接影响信心;
内功(experience & ability):没有什么比内功更重要了,不管是面试还是工作,所以在学习工作中,什么英语啊,沟通啊,人际关系啊,都是以内功作基础的,是外功而已,外功再好,没有相应的内力支撑,一掌打到人家的死穴都不会致命。所以我认为这一点才是真正需要花最多时间提高的,也就是尽量多作事。
这些都作好了,而且所选择的职位经过自评是合适的话(乱碰只会打击自己的信心),命中率是可以高过 50%的,我自己的就晚一些详细列出,这里先拿安妮工作过的公司作例子吧:I3 (电脑)/ P7 之一(DVD) / P7之二(Speaker)/L6 (printer) / I5 (电脑类),这些公司中任一家都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但到了她手里简直就是好玩一样,一去一个准,连老根的命中率都没她高,虽说跟她的能力是息息相关,但准备工作也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我面试过的公司有:
I5 (电脑IC主板类,), INTEL
J5(G2代理,电子类),
P6(音响类),
D4(电脑类),
S7(手机类), Siemens
B4(音响类),
Z6(电子类),
M9(电脑类)第一次, Microsoft
M9(电脑类)第二次, Microsoft
下面我会把面试过程一家一家的大体列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以后遇到,也可以作备用资料吧!
1. I5(2005): 这家公司是在我自己目标第一阵线的,提起他,我想用电脑的兄弟都不陌生,I5和M9当年就是电脑界的两大教父(好象现在有了个A3开始较上劲了),每次我们同事谈到这些牛公司时,我们会调侃的说“能进这种公司工作的话,扫地都行,只要能有个厂牌挂在胸前就行”,2005年当安妮知道她们公司招人(主板业务)时,马上打电话给我,那是一个Sr.SQE的位置,薪水上限可以比我当时高30%,我想了10秒钟,就放弃了,因为I5牛是牛,但P7也不是吃素的,在名气上差不多,职位和我当时也是一样,就是说平跳(对于我来说,我在目前的公司里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平跳我觉得对自己不公平),薪水高一点点而已,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了解到那个部门当时并不忙,也就是事不多,我觉得这样子对我的发展不利,因为我一直都认为能力只能从实战中提高,虽然我想进这间,薪水也可能会拿到高一些,但却跟我的目标相差较远;
2. J5(2006):这家公司是G2的代理(电脑外设),虽说J5我以前没听说过,但G2还是久仰大名的,加上这间公司的地理位置在科技园(离家近啊),提供的职位是PL,还没去我就给他加了两分。那天下小雨,但我还是准时到达,我只等了一两分钟,HR的人和GM,另一PL(估计是最资深的)三人全到了一起面试我,这种方式我喜欢,干脆,不用多跑几次,再加一分。第一眼我就认为那个HR很专业,水平可以和P7的HR有得一拼,加一分,后来的交往果然发现HR不错,从这一点看起来该公司还是非常好的。介绍后就是正式面试,当时可能由于长时间没实战过了,发挥不是很好,英语只发挥六成功力,质量和项目也只能说发挥了九成,但就算这样,我也感觉到不错了,这次一共花了两个半小时,我也给出了最低要求。道别后我没回家,要去科技园英语角,正在KFC吃东西时,收到他们电话,让我作一个会议记录,一边吃就一边作好了,参加完英语角回家就发出去了。然后过了两三周,那边的PL打电话给我说要再聊20分钟,结果聊了整一个小时,又没结果了。又过了两三个月,我估计应没戏了,打电话过去回访,问对方我在那方面还要提高的(也就是想了解自己那方面不足的),对方HR只是告诉我说跟公司的budget有关,也就是我提的价钱不合适。再过两月,对方HR通知我美国总部想打电话跟我聊多一次,但结果到现在为止我没收到这个电话。后来又有猎头跟我推荐这个位置,我再次确认了确实在薪水上有较大差距;今年初我们同事波特去了J5,我也从侧面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果然跟薪水有些关系,这样子我的心里好受了一点:不能算是太失败的面试;
3. P6(2006):这间公司以前没听说过(Audio),但从猎头那里传来的信息上了解到薪水还是不错的,跟我作的产品也差不多,而且在中国正处于高速上升期,当时只有少数人,也就是说作好了作大了就是元老了。老根那时已去了N3,但也对该公司产生了兴趣,他申请了GM的位置,我申请了QM。猎头那里先电话面试过,然后是国外总部TC,我之后就去了深圳分部那里面试,进去后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乱,减一分;跟着又让我等了10多分钟,减一分;然后这边的老大过来了,面试开始,包括质量管理,问题解决,经验,语言能力,接着是对方介绍情况。那间正在迅速扩大,而且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加一分,但接着我了解到他在过去一年已炒了三四个工程师,说明公司不稳定(原因还未知),减一分,我也问到了加班和企业文化,及对方的背景,结果是加班是有的(那就是说常加或是天天加,周末也加了),training 没有的,对方是留学的TW人(晕,早说啊),我当时就认为自己找出“公司不稳定”的大体原因了,减两分。最后谈工资时,他让我报出底价,并提醒我工资是由他定的,总部那边我不要去谈,如果价钱合适的话一周就可定下来,到这里我又给他减了两分,并有了自己的决定了,当时我就要了个超出我自己预期(刚好达到他们JD中提供的上限值)的数,出门我就给老根打了电话,建议他不要抱太大希望,然后第二天从猎头那里了解到“我的管理能力不够”,没中。接着老根也去了一下,没中。这间公司面试的失败对我们两个半点打击都没有,而且还长见识了-小公司真的就是靠人管人,老大太*了,我们可能适应不了。这是一次很失败的面试;
4. D4(2006): 电脑类,QM,自从I3卖了后,这间公司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从电脑主机类老二升到了老大,如果说P6是非常失败的面试的话,D4的面试则是最失败的了,这是一间猎头推荐的,由于这家公司的开发中心是在上海,虽然我也久仰这间公司的大名,但还是没作足够的准备。第一次电话面试是由一鬼佬主持的,谈了30分钟,感觉一般,接下来的面试由一大陆人(也可能是TW人)主持,30分钟的TC感觉不好,而且有一个常用的关键词我还没听懂(我还从没感觉到自己的英语会那么差,连大陆人都对付不了),TC还没完事我就知道结束了,果然后来连猎头都不联系我了,失败啊失败;
5. S7(2006):这间公司也在科技园(离家近),手机类产品,提供的职位是PM,先加两分再说,然后就是面试了,第一次去遇到了Bobo,他是我在S3的同事,以前也是作项目的,S3的人真是多啊,跑到那里都能碰到,他在那里就是作PM的,我去时刚好他辞工(估计那个职位名额就是这样来的),我跟那边的小老板谈过后就和Bobo聊了一会,对工资情况知道了大概,还没到第二轮就已经知道不行了。过了一周,第二轮开始了,这次和部门经理(director)谈过后接着就是副总(VP),然后去到HR director谈过,整个过程我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记得HR的看了我的最低要求后,最后一个问题是:你选择机会(我还没作过PM呢)还是薪水?听到这个问题,我知道又黄了,只能实话实说: both,然后我就回去等消息了。实际上都不用“等”了,薪水相差比较大,跟J5是一个级别的。这间公司的面试我想虽是失败,但失败得不算严重;
6. B4(2006):这间公司是作音响类的,PM,在业内数二数三,人事部这边根本就不需要面试,因为经理就是我们P7过去的,第一次面试是两个鬼佬加一香港人,我们四人间的TC,真是失败,聊了才30分钟就挂了,因为有个鬼佬提的要求很明确:要有项目经理的经验,我也没有强作解释,我认为顺其自然最好了,然后这个面试就结束了,这一次的失败对我没有什么打击;
7. Z6(2006):这间公司是意大利的公司,电子类产品QM, 离家较远,但好处是提供吃住,最大的优点是有不要钱的篮球场(我每周打两次,一次是公司出钱的,一次是和小区的弟兄们打,自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发了简历过去,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面试通知了,晕,那是我遇到效率最高的一间了,可能是那边找人也急疯了的原因。第二天就过去看了,果然,第一个面试我的哥们就是QM,第二周就要走了,所以有要求我能马上上班(对我来说显然不行)跟他聊了半个小时,他就实话跟我说了:现在我们已经面过10多个了,对你和另一个比较满意,我这就去报告,但是薪水好象.好象…。过了一会就跟HR经理聊,聊了半小时,他要求我第二天再去和另一哥们对决,然后又问了我最低要求,但我考虑到大老远的不方便,不想跑第二次,就要求当天作final面试,过了一会,HR就找了三个鬼佬来了,虽然意大利式英语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但也算顺利,聊了个把小时,就放我走了,并说明天复试完另一个哥们后在第三天通知我,不管中不中都会给电话我(大部份HR都会这么说的)。结果我没有收到通知,第二周一我打了电话去问HR经理,想知道我这边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高的,这哥们跟我打马虎眼(估计没想到我都30老几了还这么不识趣,不打电话给我不就是通知我失败了么),说什么其实我们对你都很满意的,觉得你各方面都能达到要求,只是另一个哥们更合适。事后我只能猜测可能跟能力/薪水/报到时间都有关系,总的说来,拿不到offer但我无遗憾,这个面试也可以放到失败里去;
8. M9(2007,合同工)之一:经过了2006年的大量失败,我开始思索根源,可能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在薪水上的定位不准,然后我跟老根也详谈了一次,决定降低要求约20%,由于我并没过作过经理,能拿到市场上PM/QM的平均数已经可以了,所以再次定位在老根在P7作PM的水平线上,开始着手第二轮的进攻。M9是除了G6之后的第一选择了(实际上这两年从没听说过G6在这边招人,深圳也没见过他的办事处),我一向是特别的关注。2006年初,卡特就去谈过一次(PM),好象是薪水问题,挂了;后来老根又去了一次,出到较好的offer,但最后还是薪水问题,没去,从这里看,老根还是我们这帮人里面的第二高手的(第一高手我认为是阿来克斯,这家伙98年离开S3(S4分部)时,大老板都要请他吃饭的,后来一直呆在I3 – 也就是现在的H7,已经升到Sr. Manager了,P7这边给他很高的待遇他都不动的,反倒是我们这帮鸟人是每3~5年就跑一下。当然说到面试的能力,要数安妮第一了)。不过卡特还是满狡猾的,走了个曲线救国的道路,先去F11(以前比F7还牛的那家)那边将薪水提高到一定程度,刚上班就去M9那里谈(你总要给我加一点吧),这时我也报了名去见这个PM的职位,真晕,我们安排在同一天的下午。这又是我非常失败的一次面试,当我在M9前台登记时看到卡特的名字,我就已经被打败了10%,然后我们在相邻的房间里面试,我这边说话声音不大,卡特那边的说话却可以传过来,一阵阵的哈哈大笑,更是让我失去10%的信心,这次面试我只发挥出来不到七成功力,加上这次居然不是用英语面试(如果全英语,我可能还可以打高一点点分),为失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果然卡特胜出,我出局。但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PM和HR对我的评价并不差,只是他更合适而已;
9. M9(2007,合同工)之二:虽然第一次败在卡特的手下,但你想想这家伙作project已经有了13年的功力,经理都作了5年了,从没换过工种,而且他又是研究生,而我呢,5年project engineer 经验而已就转行到质量了,学历没他高,还没有作过Manager的经验,这样想来,能够跟他过招已经是我天大的荣幸了,胜不胜都不是最重要的了。过了两周,M9那边又有了新职位MPM,问我要不要试试?要,当然要,这间公司离我家又近,名气也大,我不用想就答应了。第二次面试我心态上好了一点,虽然还是低调,但从眼神,笑容,声音大小上面都针对上次的情况作了比较和调整,还没进门就觉得这次状态好多了。由于是MPM,process quality方面要求多一些,谈到这方面的也是最多了,这下更能突出我的强项,再加上这次面试是全英语,对我来说优势更显了,2小时的部门面试下来我的感觉不错。后来VP这边出了一点小问题,那就是M9公司有名的智力题,只考了一个,而且我一开口就答错了,然后我老老实实的算了5分钟,才答对。然后又是等通知。还好这此算快的了,一两周就通知我了,不过这里真是一波三折:给我的offer比我调整过的目标还要低,这个offer我当时没接,而是让他们给我两天考虑,赶紧和老根商量了一下,第二天打回电话拒了这个offer,但告诉他们我对他们公司是非常的感兴趣,并给出了我能接受的最低价。还好,第三天就收到我能接受的offer,致于是合同工而非正式工这一点,我倒是没想太多,因为我知道,薪水往往是和能力成正比的,我要是光想着正式工,混一辈子的话,还不如呆在P7。然后代理公司G4也是美国上市公司。
经过了这一仗,我相信,只要你想要,只要你用长时间作足够的准备,任何一家公司你都有机会进,任何一个职位你的可以去挑战。退一万步讲,就算达不到你的目标,在你准备期间,你是不是已经进步了很多,是不是成长了很多,你会不会为你付出的后悔?至少我不会后悔的,但会找出原因来。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从头再来的机会,我会选择第一份公去TW公司作两年(如U3或F7),了解这社会上要面对的各种困难和压迫,再去比较正规的公司(如S3)拼命工作五年,然年估计可以在第八年找到合适又中意的工作,一直作到退休了。
– (这里提醒一下刚毕业的兄弟/同学,一定要摆正心态:不管给谁打工,都是给你自己作的,不是给公司作的,作的越多,学得越多越快,信心也能增长得快,能力越强,这一点公司是给不到你的,只能自己给自己)
自身增值空间,我的理解包括两部份:
一是个人的能力增长,可以这样算吧:头5年作工程师,第二个5年可以作高工/主管,第三个5年作经理,有了15年行业的经验,这个价值有多大?我不敢想,但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非常专业了。
二是行业的前景,老实说,现在的情况对质量从业人员来说并不太乐观,从招人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你上51job / cjol上去搜一下project manager,可以找出5~8页的招聘信息,但搜quality manager的话,嘿嘿,能找到5~8个就不错了,但如果说到薪水的话,真正专业的QM比PM的要高出不少,因为Quality的专业性太强了,而Project说老实话,我觉得打杂的成多居多;但今后我就不敢说了,现在谁都在往PM的位置跑(包括我,跟风啊),再过10年,可能100个打工者中有10个是PM,只有1个是QM,而中国的企业经过一些年后,应会明白质量比销量更重要(现在是相反,销量重要过质量,这样下去不会出现百年老店的),那么Quality人才应会有更多机会。
所以我认为如果拿两个都有20年经验的QM和PM比的话,QM的收入和在公司中的地位要高于PM.
上一篇: 创业之初,所想。
下一篇: 涅磐成凰--读Ajax缺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