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魏延之死是诸葛亮的意思,还是杨仪的打击报复呢?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7-08 17:44:47
魏延应该算得上是蜀汉比较有争议的一个人。有的人认为他是忠臣良将,无端被害,蒙冤受屈;有的人说他是乱臣贼子,罪有应得,死有余辜;对于魏延之死更是疑云重重,有的人认为,魏延之死是诸葛亮有意为之;而有的... [详细]...

  魏延应该算得上是蜀汉比较有争议的一个人。有的人认为他是忠臣良将,无端被害,蒙冤受屈;有的人说他是乱臣贼子,罪有应得,死有余辜;对于魏延之死更是疑云重重,有的人认为,魏延之死是诸葛亮有意为之;而有的人却说,魏延之死是杨仪的打击报复,那到底孰是孰非呢?今天混沌君就带领大家前往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蜀汉一探究竟。

  魏延:生是蜀汉人、死为蜀汉鬼

  魏延,蜀汉名将,深受先主刘备器重,早年跟随刘备入蜀有功,被拜为牙门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将大本营从荆州迁到了成都,而汉中作为蜀汉的北部屏障,其地理位置尤为重要,需用一位重将把守,众人皆“以为必在张飞”,张飞也是“以心自许”。但结果却出人意料之外,“先主乃拔延(指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众人怎么也想不到刘备心中的人选竟是魏延,于是“一军尽惊”。

  刘备知众人可能对这一决定不服,于是便大宴群臣,当众问魏延:“如今对你委以重任,你打算怎么办啊”。魏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魏延的这番回答确是豪言壮语,刘备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众人也是“咸壮其言”,都认为他出言豪壮。

  因深受刘备器重,魏延在蜀汉是一路平步青云,刘备称帝后,“进拜镇北将军”。刘备死后,魏延作为先帝重臣,也备受刘禅和诸葛亮的青睐,刘禅登基后不久,魏延被“封都亭侯”。诸葛亮进驻汉中后,也是对魏延加以重用,令其“督前部”并拜凉州刺史。建兴八年,魏延大破魏将郭淮,因功被“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成为蜀汉重臣;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魏延应得的,五虎将之后,魏延堪称是蜀汉的第一武将,其人英勇善战,这也是魏延受刘备器重、诸葛亮重用的根本之所在。

  随着诸葛亮的逝世,魏延也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危机,被告谋反,最后被杀。那魏延是否真的谋反了呢?

  在罗贯中先生看来,魏延就是个反贼,在《三国演义》魏延刚归顺刘备那会儿,诸葛亮就认定魏延会反,“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后因刘备发话才免于一死。诸葛亮在世时之所以不杀他,是因为“怜其勇而用之”,但他还是担心“久后必生患”,因而在临死之前,秘布计划;最后,由卧底马岱杀了魏延。但这是小说家的言论,信不得。那真实的情况是如何的呢?

魏延之死是诸葛亮的意思,还是杨仪的打击报复呢?

  魏延并未谋反,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死后,众人遵诸葛亮遗命准备南撤,但此时魏延尚在前线,于是丞相长史杨仪便命费祎去探魏延口风,在魏延看来,诸葛亮虽死,但他魏延还在,并不同意南撤,希望继续北伐。因魏延和杨仪素来不合,所以,魏延根本不想听从杨仪的安排。魏延后得知杨仪准备率军南撤,“延大怒”,于是赶在了杨仪之前南撤,并烧毁了所过地方的栈道,这明摆着魏延不想让杨仪回蜀中,更绝的是魏延上书杨仪反叛,当然杨仪也不示弱,也上奏朝廷魏延反叛。“延、仪各相表叛逆”,这就让后主刘禅有点儿懵逼了,只好询问董允、蒋琬,但没想到没有一个人替魏延说话,“咸保仪疑延”。

  这下魏延可惨了,一方面是杨仪“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另一方面是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面临南北夹击的风险。魏延只得据守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杨仪派大将王平相抗,王平于是大声对魏延军说:“丞相尸骨未害,尔等安敢造次”,军士们都觉得理亏在魏延一方,于是都不听从魏延的命令,各自散去。没办法,魏延只得“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后被杨仪“遣马岱追斩之”。

  虽然表面看上去魏延是因为谋反而被杀的,但其实他根本没有想过谋反,何以见得?

  第一,如果魏延真心谋反,当初由何必南撤呢?直接往北降魏即可,因为凭魏延当时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自立山头,要想反叛只得降魏。因而魏延没有选择北向,而是南撤足见其绝无反叛之心。

  第二,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想得是继续北伐,“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只是因为不服杨仪,“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所以才南还击杀杨仪。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三国志》作者陈寿先生的认可,“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诸葛亮:这锅我不背

  诸葛亮死前曾召开了一次秘密军事会议,参与人员有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但唯独没有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魏延,并且诸葛亮还交待令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听从命令的话,便弃他不顾。而诸葛亮的这系列做法,不得不让人疑虑魏延之死是诸葛亮有意为之,为何?

魏延之死是诸葛亮的意思,还是杨仪的打击报复呢?

  第一,诸葛亮召开秘密军事会议为何不让魏延参加。

  第二,诸葛亮死后为何要把大权交给只是长史的杨仪,而不交给征西大将军的魏延,要知道北伐军中,除了诸葛亮就属魏延的官职最大,这不明摆着制造不和谐气氛么?

  第三,对魏延不管不顾,这明摆着让魏延无路可走么。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点,诸葛亮不让魏延参加会议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二人有军事意见分歧,何以见得?从诸葛亮死后的安排就可以看出,诸葛亮主张南撤,而前文也提到过魏延主张的是继续北伐。其实早在第一次北伐时,二人就有分歧,魏延主张出奇兵奇袭长安,这也就是一直争论不休的“子午谷奇谋”,但诸葛亮却不同意。魏延就常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从魏延的态度来看,魏延内心深处还是对诸葛亮不蛮服气的。这个诸葛亮自然知晓,而魏延“又性矜高”,诸葛亮在世时,尚有人能震得住他,诸葛亮一死,就很难说了。因而,诸葛亮死后的安排就不能太倚重魏延,那怎么办呢?只能不让他参会,并把大权交予杨仪,而对于魏延也只是不管不顾,并没有要杀他。

  其实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也是无奈之举,他既已亡,蜀军上下必会有所影响,在此时撤军无疑最为妥当,而魏延此人性子傲,必定不会同意撤军,而希望继续北伐。而就魏延日后的言论来看,确是如此,所以,诸葛亮为蜀汉大局考虑,只得弃魏延于不顾。

  因而,如果说魏延之死是诸葛亮有意为之,诸葛亮这锅就背得太冤了。

  杨仪:庸奴!复能作恶不?

  杨仪可以说是魏延之死的直接指使者,魏延之死,他脱不了干系。当初就是他派马岱杀得魏延,马岱将魏延的首级交给杨仪后,杨仪竟然“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从杨仪对魏延死后的态度来看,杨仪对魏延可以说是恨之入骨,那二人为何有如此大的仇恨呢?

  “延......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原来是因而魏延性子孤傲,别人都让着他,而唯独杨仪不让着他,因而魏延十分气愤,所以到最后二人关系恶化到“有如水火”。这二人窝里斗是出了名的,连诸葛亮都经常为此感到头疼。“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而在诸葛亮死后,杨仪本是按照诸葛亮遗命南撤,但没想到魏延竟然“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这明摆着是想断杨仪回益州的后路啊,这能不让杨仪气愤吗?新仇加旧恨,再加上杨仪本就“性狷狭”,所以才作出了这一系列过激行为,因而杨仪对魏延的做法便也能理解了,说白了就是公报私仇泄私愤。

  结语

  魏延之死,实则是魏延和杨仪二人内讧导致的结果,是内部矛盾,因而根本就谈不上是魏延谋反,更不可能是诸葛亮有意为之,杨仪的打击报复到还算是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