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如此热衷机器人挑战赛?
2004年,第一届DARPA Grand Challenge无人驾驶汽车挑战赛的结果并不如预期。虽然奖金高达100万美元,但没有任何一个团队完成比赛。表现最好的队伍是CMU的Red Team,但也只行驶了11.78KM(共240KM),就一头栽进了石头中。
结果是失败了,但在某种意义上整个比赛极为成功。
2005年,一年后的第二次挑战赛,完成比赛的团队数一下就升到了5个,其中Sebastian Thrun带领的斯坦福队,以Stanley汽车获得了冠军。不久后Thrun加入Google,创立了神秘的X部门,而无人驾驶汽车也在Google孵化了十年,并逐步走入公众视野。
除了DARPA、国外知名的机器人比赛还有euRathlon、FIRST、EuRoC、RoCKIn、APC、RoboCup和ARGOS等,有的注重娱乐,有的更希望看到行业的垂直应用。这些项目都表明,比赛在推动机器人进步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在IROS 2016一个关于机器人比赛的workshop中,丰田研究院的CEO Gill Pratt告诉雷锋网,从Thrun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除开技术突破,机器人挑战赛所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其实是“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即对人才的培养。Pratt此前曾在DARPA担任项目经理,负责过另一项比赛,DRC机器人挑战赛。DRC可能是最知名的机器人比赛,也勾起了很多人对机器人的兴趣。
另一个例子是Anthony Levandowski,他参加了2004和2005年的DARPA无人驾驶挑战赛,所在队伍开发了所有参赛队伍中唯一的无人驾驶摩托车。后来,他加入并联合成立了Google无人驾驶汽车部门。今年他又联合创立无人驾驶技术公司OTTO,目前这家公司已经被Uber收购。
无论是因为什么,比赛激发了参与者的创造力,让相关领域的人才得以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