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周政权是怎么一步步被权臣篡夺的?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北周。
人类社会最初的权力非常朴素,谁跑得快、谁力气最大、谁能够带着大家打到最多的猎物,谁就是老大,就有权力。这种朴素的权力能管的人不多,撑死一个几百上千人的部落,而且权力来源清晰可见,完全属于自身素质,还是不能保证终身万世享有的素质,权力随时可能被竞争者取而代之,更别提顺利传给后代。
但随着部落扩大到几万、十几万乃至上百万时,最高权力就不可能朴素了,一是大多数部落成员都不能再直接接触到首领,距离产生美,也产生神秘感,成员们不再了解首领;二是首领自身也越发需要巩固权力,会极力编造权力神圣、神秘的谎言,使得反抗者减少;三是首领凭借自身威望和权力支配最多的资源,往往能够击败反对者,杀鸡儆猴之后,反对者自然少了。
反对者少,首领就能安稳地坐着位置,实现终身制,接着能够对后代进行培养,如果后代够争气的话,世袭制也就顺其自然了。
当然,肯定有人能够直接接触到首领的,对应于帝制时代,这帮人就是大臣、宦官、后妃、宗室以及外戚等*,他们跟老百姓不同,他们是清楚皇权交替过程的,不会闹出皇帝用金锄头的笑话,皇权的最主要敌人就是他们,但皇帝统治天下的帮手也是他们,这就是权力的矛盾。
放到北周,杨坚原本是北周的大臣,最后却夺了宇文氏的权,就是因为皇权衰弱,一旦有大臣获得绝大多数大臣的助力或者默许,皇帝根本无力阻拦改朝换代。
皇权衰弱是那个时代各个政权共有的问题,不过北周的问题又有些特殊,因为北周从建立伊始皇帝的威望就不够。
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是西魏八柱国之首,可跟北齐奠基人高欢相比,他并不是一路从首领身份打上来的,他与其他几位柱国的关系并不是首领与臣属的区别,只是势大首领跟势小首领的区别,因为宇文泰成为老大本身就是诸将权宜的结果,作为回报,他势必要给诸将足够大的权力。
八柱国中,宇文泰总领百官,督中外军。广陵王元欣是西魏宗室代表,本人并无多大才干,是皇族在军队中的门面,地位仅次于宇文泰。剩下六位柱国各督两位大将军,加起来就是十二大将军。
这些柱国跟大将军跟宇文泰的关系是同僚而非臣子,为此宇文泰晚年对他们进行拉拢分化、排异打压,逐步提升自己的威权。
但宇文泰五十岁就去世了,这出乎了他的意料,他既没登上帝位,也没安排好后事,毕竟他的威权不等于宇文家族的威权,他的嫡长子宇文觉才16岁,在诸将朝臣中根本毫无威望,为了家族延续,宇文泰把后事托付给了侄子宇文护。
宇文护一直跟着宇文泰南征北战,威望肯定是比宇文觉高的,却也比不上宇文泰,尽管他在勋贵于谨等人的支持下稳定住了局面,并推堂弟宇文觉完成禅代,但北周的皇权弱势就此定基,还难以弥补。
宇文护为了加强皇族权力,不断采取措施对付勋贵,削弱异己*,单柱国就灭了好几个,三朝岳父独孤信就是被他收拾的。可宇文护集来的权不会上交给宇文觉,这样又不可避免地出现君臣矛盾,结果就是宇文护接连废掉宇文觉和宇文毓,最后被宇文邕干掉。
宇文护专权属于两边不讨好,被他打压的勋贵自然是愤恨不已,被他架空的宇文邕也极其不满,偏偏宇文护在军事上极少建树,凭借军功进一步提高地位乃至夺位的路子被他自己堵了。
宇文邕则是北周典型的强势君主,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对内推行种种制度,甚至为隋唐描绘了蓝图;对外灭北齐,伐突厥,武功赫赫。
凭借一身文治武功,宇文邕压住了国内的勋贵*,但不代表他们不存在,杨坚就是其中一员,其父杨忠是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属于高级勋贵,再算上勋贵间的联姻,他的*盘是比较广的,尤其这些*普遍对皇室不满。
此外宇文邕的灭佛政策为北周集聚了大量财富,同时也引发信奉佛教的各阶层的不满,如果高压政策能够持续,这种不满自然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弭,但这时候,北周又出了两项意外,一是宇文邕英年早逝,二是继位的宇文赟是彻头彻尾的昏君。
经过宇文邕的强力灭齐,北周的领土和人口都大为扩张,可大规模战争的消耗也是很恐怖的,如果宇文赟是那种休养生息、慢慢消化北齐的皇帝,北周皇权说不定大有起色,然而昏暴无能的宇文赟对群臣采取无差别打击,父亲留下来的托孤班底如宇文神举、宇文孝伯、王谊等人,还有宗室长老宇文宪等人,都遭到打压甚至处死。
另一方面,勋贵们也没能获得多大关照,宇文赟信任的只有那些谄媚之徒,无论是关中勋贵还是河北豪族,他都不予重用,想杀就杀,就是杨坚也收到过他几次死亡威胁,要知道杨坚还是他的岳父呢。
再让宇文赟闹下去,皇权越来越衰弱,估计他最终的结果不是被废就是被杀,一如南北朝历史上的那些弱势君主。
结果宇文赟暴毙了,导致北周幼主在位。宇文赟再废也是个成年君主,说话肯定比小孩管用,有君主天然的势,但幼主没有,他只有一个皇帝的名头,无威无权,无德无义,一旦有大臣具备这些,取代他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
杨坚代周,一是北周宗室无人,他抢先当上了辅政大臣,继而大权独揽;二是凭借勋贵的支持,以府军瓦解三总管之乱,稳固地掌握局势;三是北周皇族人望丧失殆尽,杨坚通过出身(勋贵)和信仰(佛教)两方面迎合了各个阶层,夺得人望,皇位已如囊中之物。
总的来说,杨坚代周,原因就是北周皇权衰弱,一旦皇帝不再强势,皇位的选择权就落入到勋贵手中,勋贵选中了杨坚,杨坚就取周而代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 联想Z5畅享版预售开启:1元抵1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