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技

无人机云系统仅三家获批 未来不太可能商业化运营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7-08 12:39:17
今年上半年频发的无人机扰航事件,让监管政策进入快车道。除了相关部门规章的事前约束外,如何保证飞行中的无人机实时处于监控之内,仍是各界关注焦点。早在2015年,中国民航局印发的《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

今年上半年频发的无人机扰航事件,让监管政策进入快车道。除了相关部门规章的事前约束外,如何保证飞行中的无人机实时处于监控之内,仍是各界关注焦点。

早在2015年,中国民航局印发的《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就规定某些类型的无人机应该接入无人机云系统(下称“无人机云”)。近期国家空管委印发的针对无人机的专项整治方案,也要求无人机生产企业通过预留接口等技术手段,保证无人机“可识别、可监测、可追查”。

2016年,中国民航局批复了三家无人机云运营公司的许可。而即将出台的无人机“管理规定”,更为无人机接入无人机云提供了依据。

此外,一位接近中国民航局的人士称,考虑到无人机云数据的安全性,运营公司走纯商业化的道路“可能性不大”,以*补贴的形式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无人机云运营商门槛较高

无人机云系统,是指轻小型民用无人机运行动态数据库系统,用于向无人机用户提供航行服务、气象服务等,对民用无人机运行数据(包括运营信息、位置、高度和速度等)进行实时监测。

接入系统的无人机会即时上传飞行数据,无人机云对侵入电子围栏的无人机具有报警功能。接入无人机云的无人机,一般需要加装硬件模块和软件系统。

参与无人机云系统开发的工程师许诺(化名)告诉澎湃新闻,无人机云的开发始于2012年,当初并非针对无人机,而是为了管理在低空空域运行的航空器(包括有人机和无人机),2014年底技术攻关基本结束。

一方面,有人机使用无人机云还需要经过复杂的测试;另一方面,民用无人机出现,安全隐患开始暴露,有关部门认为,可以先将这套系统用在对无人机的监管上。

随后,中国民航局召集相关无人机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单位,于2015年底印发《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该规定中,对某些类型的无人机应该接入无人机云进行了较明确规定。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3月,U-Cloud正式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的运行批文,成为首家获得民航局批准的无人机云,运营主体是中国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

2016年4月20日,U-Care同样获得试运行批文,运营主体是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8月,由成都福来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运营的飞云系统,也通过中国民航局试运行的批文。

实际上,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疆”)也于2014年开始研发自己的无人机云GEO,曾多次向监管部门推荐自己的产品,但截至目前未获得批准。

许诺分析称,这或许是因为当初制定《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时,各方就达成共识,无人机生产和研发企业,不能作为无人机云系统的提供商,“这主要是出于公平公正的考虑,不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

此外,由于无人机云可能需要与空军或者民航进行一定程度的数据交换,可能会使用一些敏感数据,有关部门对于无人机云的提供商资质把关较为严格,有外资背景的公司,不太容易获得批准。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大疆曾获得红杉资本融资。

“比如某个地方有核电站,云系统要提示无人机不能飞,这些数据不能随便让一家企业掌握。”许诺说。

“商业化可能性不大”

虽然2015年就规定某些类型的无人机应该接入无人机云,但这项工作的推进并不顺利,原因在于没有法律法规进行制度化的保障。

《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根据重量,将民用无人机分为7类。该规定第十四条要求,“对于重点地区和机场净空区以下使用的Ⅱ类和Ⅴ类的民用无人机,应接入无人机云,或者仅将其地面操控设备位置信息接入无人机云,报告频率最少每分钟一次。对于Ⅲ、Ⅳ、Ⅵ和Ⅶ类的民用无人机应接入无人机云,在人口稠密区报告频率最少每秒一次。在非人口稠密区报告频率最少每30秒一次。 ”

今年4月以来,无人机扰航事件频发,让有关部门监管举措的出台加速。

4月27日,空管委印发《无人驾驶航空器专项整治方案》,要求“研究制定数字身份识别规则、指导制造企业通过加装芯片、飞控芯片软件植入或直接预留接口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可识别、可监测、可追查。”

一位接近中国民航局的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因这些规定和文件属于部门规章,缺乏法律效力,在操作层面很难落实,尤其对个人无人机拥有者约束力不够。

5月中旬,澎湃新闻记者在位于成都郫都区的飞云系统的监控室看到,两块大的屏幕上,密密麻麻闪烁着一些标记,上面包括正在飞行的无人机的坐标、轨迹、以及相应位置的气象等信息。目前,三家无人机云的数据已实现了共享,即在任何一家无人机云上,都可以看到接入另外两家无人机云的航空器数据。

工作人员介绍,一旦无人机超过批复范围飞行或者进入禁飞区,用户手机安装的飞云软件和短信,将会收到提醒,并根据需要采取制止措施。目前接入飞云系统的以企业为主,占90%以上。

其他两家无人机云的运行方式,也与飞云系统类似。U-Cloud系统一客服人员介绍,加入该系统后,用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飞行,查看到无人机的飞行轨迹、飞行里程、以及哪些区域禁止飞行等信息,但目前接入无人机用户数“应该不多”。

这位客服人员称,如果只是接入U-Cloud系统不收费,但加装硬件模块需要300多元的费用。

澎湃新闻同时也了解到,飞云系统目前接入为免费,但使用硬件模块需缴纳300多元押金。

前述接近中国民航局的人士称,考虑到无人机云数据的安全性,运营公司走纯商业化的道路“可能性不大”,以*补贴的形式运行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