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无人车迈出重要一步:正式向公众开放服务
14日,Uber正式在美国匹兹堡市向公众开放无人驾驶汽车出行服务,标志着这家打车应用起家的 独角兽 初创公司在无人驾驶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Uber开放的无人驾驶汽车服务并非面向所有人,Uber只向1000名最频繁使用Uber服务的忠实用户发送了邀请,他们将成为第一批能够体验到Uber无人驾驶汽车的用户,此外,第一批向公众开放的无人驾驶汽车能够行驶的区域也十分有限,仅限于匹兹堡市中心有限的部分区域,在过去的18个月中,Uber在这些地区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试验。
无人驾驶一直是Uber关于未来的野心勃勃的重要计划,从去年几乎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整个无人车研究团队挖过来后,Uber的无人车计划一直在公众注视的目光下快速推进,与其他同样从事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公司相比,Uber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向公众开放服务也标志着无人车技术开始从实验测试阶段走向广泛应用阶段。
尽管具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但目前无论对于Uber还是其他从事无人驾驶技术和应用的公司来说,在未来依然面临技术的完善、心理克服以及监管制度等一系列挑战,无人驾驶的最终实现依然任重道远。
Uber首批无人驾驶汽车长什么样
Uber的首批无人驾驶汽车基于福特Fusion车型(即国内的蒙迪欧)进行了定制化改造,车身共装有20个摄像头和7个激光发射器,大部分位于车顶,少部分安装在车头和车尾,车顶的激光雷达进行360度不间断扫描,将路面信息实时反馈进车载电脑并形成实时三维图像,构成无人车所 看到的 外部世界,另外位于车顶的天线则提供了GPS定位和无线连接功能。
(图片来源:The Verge)
在车身的后排,Uber安装了一台触摸屏平板电脑,为乘客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互动界面,乘客可以通过触摸屏发出指令,例如屏幕上会显示 准备好了吗? ,乘客可选择 是 ,随后车辆就将进入准备行驶状态。
(位于后排的供乘客使用的触屏平板电脑)
在向公众开放初期,Uber为每一辆无人驾驶汽车都配备了两名工作人员,一名坐在驾驶座,负责随时接管车辆的控制,另一位工程师坐在副驾驶座位,他从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上获取车辆捕捉到的实时的路面信息数据,并且随时进行任何技术上的调试和保障工作。
上路体验:同车有两名Uber员工陪同
在过去18个月,Uber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这些路段上进行了不计其数的测试,行驶里程达到上百万英里。Uber的首批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能够在城区路段上进行正常保持车道直线行驶、转弯、根据交通灯指示通过路口或停车、根据前车的速度进行动态跟随和及时停车、在障碍物前停止、预测过路行人动作及时停车等,但对于更为复杂的行车动作,目前还无法完成,例如在路口需要右转时遇到红灯,Uber无人驾驶汽车只会等在路口,直到变成绿灯才进行右转动作,而非向正常人类驾驶那样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右转。另外在路口如果遇到前方有障碍,例如前方有卡车临时停车,Uber无人车也不会智能地绕过去继续前进,而是在后面停车等待。
在整个行车过程中,坐在驾驶座的Uber驾驶员双手都悬停在方向盘上,准备随时接管车辆的操纵,在车辆的中控台上,分别有两个特制的按钮,一个红色的醒目的按钮用于切换到正常人工驾驶模式,另一个按钮则用于切换到无人驾驶模式。
在行驶过程中,坐在后排的乘客可以实时看到车辆捕捉的路面信息,也就是车辆所 看到的 真实的世界,同时乘客也可以在后排利用触摸屏上自带的摄像头进行自拍,Uber加入的这些人性化的人机交互体验都是为了提升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图片来源:The Verge)
Uber及无人驾驶的下一步计划
Uber的无人驾驶汽车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更像是一次盛大的公关宣传活动,距离实现真正的完全替代人工服务的无人驾驶出行体验还很远。
目前,Uber进行的第一批向公众开放的无人驾驶车队,依然还处在整个Uber无人车计划的前期实验阶段,Uber方面称,希望通过首次公开测试收集用户的反馈以及路程信息数据。
未来Uber计划在接下来几个月将路测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匹兹堡整个城区范围,并且进行从城区向机场的往返路程。除了第一批福特Fusion车外,未来Uber无人驾驶车队还将加入100辆沃尔沃XC90车型。
从技术方面,Uber称还将提高车辆控制的准确性和智能度,例如能够在红灯路口及时右转以及在前方有临时停靠车辆时能够自动绕行等。此外,车身装载的无人驾驶技术所需的设备也将变得更孝更轻,与车身的协调度也将更好。
Uber或许是目前在进行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最为激进的公司之一,自从去年几乎将整个卡耐基梅隆大学无人驾驶研究团队挖过来之后,Uber在18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技术测试上路并最终向公众开放,但这些还仅仅是未来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服务的第一步。
从现实来看,未来至少还有技术、心理和监管制度等方面的障碍需要克服,这些是整个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上一篇: 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
下一篇: 对话:大数据与新营销的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