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明朝一三品官没路费回家,朱元璋为何把他斩了?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7-07 15:19:16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我国历史上,历来讲求以清廉为美,对于贪腐之事、之人尤为憎恶,其中表现突出的帝王,非朱元璋莫属。朱元璋出身低微,自... [详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我国历史上,历来讲求以清廉为美,对于贪腐之事、之人尤为憎恶,其中表现突出的帝王,非朱元璋莫属。

明朝一三品官没路费回家,朱元璋为何把他斩了?

  朱元璋出身低微,自幼家人都间接死于元官“贪腐”,深恶之。成为皇帝以后,朱元璋开始大力打击大臣贪腐,而且标准极为严苛。“凡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待”。贪墨60两白银就要处死,看出朱元璋确实下了决心。

  朱元璋对贪官有多恨,对清官就有多爱。

  有一年,王朝显现异象,朱元璋召集许多官员一起商讨关于这次异象的事情,其中来了一名叫曾秉正的官员,在天变一事中,洋洋洒洒进了千言。

  历代王朝出现灾祸或者异象,虽然大家不会直接指责皇帝,但是也会屡屡暗示,这是帝王做错了事情,上天给了警示,如果帝王不改正,恐怕会有大灾祸降临。

  但是曾秉正并未有此意,他没将天变之事归咎于朱元璋,而是归于20年兵乱,他认为此次天变之事,是一个明王朝的转折点,从兵戈到玉帛的转变,王朝应该从战争的苦难中走出来,进行修养生意,还耕于民。

  皆邦家休养之人

  朱元璋一听,曾秉正将此事说得甚好,不仅将朱元璋本人与此事分离开,而且还提出了战争胜利的根本在于百姓的生产,从这一说法入手,朱元璋还可以借此将武将功臣权力收回,稳固自己的*。

  最重要的是,曾秉正是一位出了名的清官,朱元璋知道后十分器重他,直接将他升为三品高官,曾秉正也因此平步青云,成为当时清廉文官的典范。

  可惜好景不长,曾秉正虽然一直恪守清廉,并且秉承直言敢谏的风格,但是他却没掌握好尺度,比较朱元璋不是李世民,你曾秉正也不是魏征。

  曾秉正竟然仗着朱元璋的宠爱,多次忤逆他的旨意,朱元璋终于忍无可忍,下旨罢了曾秉正的官,让他回家养老去了。

  解甲归田,急流勇退,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方富绅,这样的结局看似也并不是什么坏事,甚至是多少高官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问题是,朱元璋时期的京官,俸禄非常低微,靠微薄的俸禄根本无法养自己的全家,但是他们又不敢收别人的“孝敬”,毕竟60两银子就够处死了。甚至是刘伯温那样级别的官员,也都是勉强度日,失宠的时候也要靠卖字画才能糊口。

  普通官员尚且如此,何况一直以清官著称的曾秉正呢?他的经济状况真可谓是家徒四壁,虽然让人难以置信,但这确实是明朝三品大员真真切切要面对的情况。

明朝一三品官没路费回家,朱元璋为何把他斩了?

  曾秉正穷到什么地步,他罢官返乡的路费都拿不出来,最终无奈之下,拿自己的4岁的女儿换了些钱,作为返乡的路费。

  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

  这件事情传到朱元璋耳中,曾秉正因为清廉拿不出返乡路费的事情,朱元璋并没有因此感动,反而因为他拿女儿换钱的事情极为震怒:“腐此贼”。当时对阉割刑罚称为腐刑,曾秉正一个三品官员,遭受此等辱刑,此后便再无记载,不知所踪了。

  置腐刑,不知所终。

  曾秉正,因为清廉纳谏上位,最终也因清廉纳谏而终。朱元璋的态度为何在此期间有如此大转变呢?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曾秉正自身。

  曾秉正因为“天变”的讨论博得朱元璋的宠爱,表面是因为他清廉且敢言,其实是他的言论对朱元璋有利,而且顺应了朱元璋当时的想法,与他的未来方向符合。

  曾秉正在后来,不仅仅屡次以言论对朱元璋进行对抗,他还提出了“种族隔离”这样的言论,奉行儒家之上并不是什么大错,但是这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早就过时,朱元璋的王朝已经稳固,正是团结一心,共力生产的时机,绝非是分高低贵贱,种族区分的时候。

  通过这件事情,曾秉正的思想狭隘的缺点让朱元璋看在眼里,对于曾秉正的印象分也开始衰减。曾秉正却毫不知情,还如从前得宠时一样侃侃而谈,或直言进谏,自然惹得朱元璋十分反感。

  除此之外,朱元璋虽然对那些功勋武将并不友好,但是对文人也一直都有所戒备,尤其是从胡惟庸开始,文人在他心中的地位更是一降再降。

  曾秉正的言论,在朱元璋眼里可不是简单的“直言”,甚至让朱元璋极为忌惮。当时的大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相对比较成熟的时期,这时候许多人都改了汉姓,融入汉族,天下归心。

  在朱元璋眼里,曾秉正 不仅不是刚正不阿的“强项令”,甚至是一个彻头彻尾,以清廉为外衣的“乱臣贼子”。

  最重要的是,曾秉正在罢官返乡,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没有去找同僚借钱,也没有选择售卖字画等方式,反而直接拿自己的女儿去换。

  曾秉正这样做的心思,就是想让朱元璋看看自己多么清廉,想通过以女换路费这样的荒唐事去证明朱元璋让他罢官是错误的,曾秉正的这种做法中带着对朱元璋的怨气呢。

  朱元璋自然明白曾秉正的用意,试问三品京官再穷,又怎会到了用女换路费的地步呢?所以,朱元璋知道后才勃然大怒,并且给曾秉正加了一个用意很深的刑罚——腐刑。

  “士可杀不可辱”,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的格言,朱元璋偏偏要用这样的刑罚去辱曾秉正,对于曾秉正来说,这是比处死还要难受的刑罚。

  曾秉正最后“不知所终”,可见在受刑后他并没有自尽,而是选择离开,脱离了史官的视线,最终去了哪里,什么结局,都无从得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