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巨头扎堆造车,频繁跨界,造车真的是手机行业的“解药”吗?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7-07 12:14:02
如今,汽车行业风云再起,巨头扎堆奔赴造车,跨界频繁。...

一个多月之前,雷军才刚刚对外宣布小米将进军汽车行业,并声称“会压上自己所有的荣誉来造车”,一个多月之后,华为与赛力斯共同研发的汽车就已经亮相上海车展,而且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汽车的预定量就突破了3000台。

巨头扎堆造车,频繁跨界,造车真的是手机行业的“解药”吗?

除此以外,无人机龙头大疆、扫地机器人龙头石头科技也都宣布入局造车,还有网络安全龙头360也被传出了造车传闻,再加上之前的滴滴,一时之间,造车好像就变成了门槛特别低的事情了。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作为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的成熟行业,每一辆汽车背后牵扯到的是成千上万个产业链,大到一个轮胎,小到一颗螺丝都有明确的分工,巨头造车实则并不容易;而且,造车是一场“烧钱”活,曾经的巨头乐视网就是被造车拖下了深渊。

“超级蛋糕”的巨大诱惑,引来巨头纷纷抢食

曾以为近几年掀起的造车新*大战就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最高潮,没想到原来这才是刚刚开始而已。

最近的汽车圈可谓是看点不断。一个多月之前,雷军才刚眼含热泪地宣布小米将进军汽车行业,一个多月之后,“友商”华为就联手赛力斯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最新的汽车。

除此以外,像大疆、石头科技等巨头也宣布入局,再加上之前的滴滴等企业,汽车行业突然就变成了巨头们的竞赛场。

为什么突然之间,互联网巨头们一下子都涌进来做汽车了呢?原因还是跟新能源汽车火热且潜力巨大的市场有关。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到底有多火?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稳居全球第一,累计销量已超550万辆;今年1-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53.3万辆,同比增长3.2倍;售出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

巨头扎堆造车,频繁跨界,造车真的是手机行业的“解药”吗?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又有多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180万辆;在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里则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占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而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汽车新车销售的5%左右,按此计算,还有4倍的增长空间。

当然了,除了上面这个原因外,汽车背后巨大的生态也是互联网巨头们入局造车的重要原因,在如今移动互联网红利已经见顶、巨头为抢夺用户时间必须寻找新的承接点。

正是在造车这巨大蛋糕吸引下,巨头们才纷纷加入了战局。

投资巨大,想吃这块“蛋糕”并不容易

造车真的有这么容易吗?其实并不然。

造车首先就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烧钱”是这场造车游戏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以国产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为例,去年,比亚迪的营业总成本高达1490亿,其中营业成本为1263亿,研发费用为74.65亿,销售费用为50.56亿。由于销售汽车需要众多的线下门店,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恐怕就需要上百亿的资金。

巨头扎堆造车,频繁跨界,造车真的是手机行业的“解药”吗?

除此以外,造不造得出来,何时能量产又是一个大问题。

以三大造车新*为例。蔚来早在2014年就已经成立,但第一辆车es8的量产交付是在2018年,历时4年的时间;小鹏汽车量产交付的第一款车g3,花了3年;理想汽车的第一款车li one2019的量产交付,也是在公司成立4年之后。

还有的公司则是根本造不出车,像曾经的乐视网,阵仗很大却迟迟未见真车;甚至是如今的龙头特斯拉,曾经也陷入过量产的困局之中。

造车两字虽然看似轻巧,但实际上企业需要为此做出很多的准备。例如不久前宣布入局的小米,直接就晒出了其账户上的现金余额——1080亿元现金,足可见造车需要花费的力气到底有多大。

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是块“蛋糕”,但想吃上其实并不容易。

谨防风口过后,一地鸡毛

以往烧钱去催熟一个行业的故事,最终就只“烧”出了一个巨头或者全军覆没。如今,造车显然又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巨头们蜂拥而上,所以我们应该防止未来再次出现“一地鸡毛”的情况。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即便巨头们烧得起钱,也造得出车,但这背后还有不少的风险。

售后上,能否做好售后服务也是未来的一大难点。

研发、生产都不过是造车开始,在卖出一辆汽车之后,长达数年的售后服务,无疑更加考验互联网巨头,汽车不是手机,坏了可以换,强如特斯拉,如今也因为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而被消费者诟病,抵制事件频发。

巨头扎堆造车,频繁跨界,造车真的是手机行业的“解药”吗?

除此之外,活得久也是互联网巨头造车的一大考验。

即便巨头们能成功造出车来,但如果活得时间不够长,消费者买车后没多久车企就活不下去了,对消费者而言同样是一个巨大的风险。近几年,倒下的新能源车企数量并不少,它们不少都已经研制成功出汽车,少部分更是已经售卖,但后面因为经营不善最终破产,消费者只能自己吃掉这个亏。

总而言之,造车这件事,可能容易可言。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确实前景广阔,国内互联网巨头入局造车也值得支持和认可。然而,造车这件事,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成功的,如今巨头们加速造车,我们除了看到美好的一面之外,更需要谨防最后的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