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前期用贤臣后期用宦官,唐玄宗为什么要这么做?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唐玄宗用宦官是为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早年通过两场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成功夺得了大唐王朝的最高权力。之后,他又励精图治,重用贤臣,让国家逐步走上正轨,并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不过,到了唐玄宗在位后期,他却开始沉迷酒色,荒淫无度,而且“远君子,亲小人”,特别宠信奸臣。在他的影响下,大唐王朝吏治败坏,朝政混乱,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那么,唐玄宗在位后期为什么那么宠信奸臣呢?难道是因为他老糊涂了吗?事实上,唐玄宗越来越重用奸臣和他的年龄并没有半毛钱关系,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奸臣更好用。
唐玄宗在位前期,重用了一帮贤良之臣,比如著名的姚崇、宋璟、张九龄,在这些人的悉心辅佐下,大唐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不过,在盛世的背后,有一个严重问题却没有被人提及,那就是唐朝的*财政问题。
在唐朝之前的隋朝,由于隋炀帝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最终使得民变四起,推翻了隋炀帝的统治。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借鉴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按理说,国家藏富于民是一件好事。正是在这些仁政的影响下,才使得唐朝前期统治集团频繁动荡,但基层百姓这边却安如磐石。
但是,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以及整体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唐朝的*财政支出也在不断变大。虽然财政收入也有相应提高,但却赶不上财政支出的速度。到了唐玄宗执政时期,这个问题就变得迫在眉睫了。
一个国家要想增加收入,除了发动战争去掠夺外,就只能通过加税来搞增收了。不过,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臣显然是不支持以加重百姓负担作为前提,来给国家解决财政困境的。他们认为统治集团应该厉行节俭,减少支出,来解决入不敷出的问题,而不是让百姓来买单。但是,唐玄宗作为一个盛世的帝王,他想要的是最精彩的人生,而不是节衣缩食的生活。既然贤臣们不愿去干给百姓加赋的事情,那皇帝就去找愿意干的人。李林甫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上了历史舞台。
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奸臣之一,他担任宰相十九年,期间大权独揽,闭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唐玄宗就是因为重用李林甫而被后世评价老眼昏花。但事实上,李林甫之所以能得到重用并非是他善于溜须拍马,而是他精通财技,善于敛财。唐玄宗当时正愁钱不够花,突然冒出了个李林甫能帮他大幅增加收入,唐玄宗不重用他还重用谁?
李林甫一生干的最大一件错事就是他建议皇帝将原本属于*控制的地方军事、财政大权下放给节度使。这样做的初衷原本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让地方节度使自行经营,自负盈亏。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安禄山、史思明等节度使利用这个权限趁机壮大,最后发动了“安史之乱”。
李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继任了宰相之职。后人普遍认为杨国忠之所以能升到这个位置,主要就是依靠自己妹妹受宠。而事实上,杨国忠也是一个理财(敛财)的好手。唐玄宗之所以重用杨国忠,最主要就是因为他擅长搞钱。
不过,当唐玄宗把搞钱作为官员业绩考核目标后,虽然解决了财政问题,但却产生了更多新问题。唐玄宗宠信奸臣虽然并非是因为老糊涂,但他执政后期安于享乐,怠慢朝政,没有及时发现国家的隐患。结果使得地方节度使权力不断扩大,终于以一场长达八年的兵变,让唐朝由盛转衰。唐玄宗自己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Python发送邮件以及对其封装
下一篇: 多个 .NET 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