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清朝的腐败是因为乾隆的原因呢?
历史上许多的朝代的衰落都是从内部引发的,而清代的腐败就是从乾隆时期开始的,为何如此说,全因为他的这一举措,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个国家实力的依据不仅仅是看这个国家某一方面的能力,相反,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和他的综合实力密切相关的,只有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百姓生活安稳,政治文化程度发达才可以算的上是强国。而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清代能够使整个中原地区获得如此大的发展,其中肯定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清代最后的结局却和它现在强盛的实力完全不符,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清代衰亡的苗头实际上在它最强盛时就已初见端倪。
当时的清代如果算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虽然看似艳丽无比,盛极一时,但是如果细看就会发现这朵花上面已经开始有星星点点的黑斑了,这朵花经过康熙的开垦,雍正的种植,直到乾隆统治时才得以盛开,盛开之后,好大喜功的皇帝没有细心呵护,给这朵花留下不少威胁。其中最大的一个威胁就是当时官场的贪污腐败之风。
当时国力强盛,官场蛀虫再猖狂也不至于将整个国家拖垮吧,但是真的去细究的话就会发现当时朝内几乎从上到下都在贪污,就连一国之君也在其中,皇帝对于臣子的孝敬从来都不推拒,全都照单全收。
这样上行下效,这种不良风气越来越难以控制,官员们日常办点什么事都要送礼,而且这种贪欲越来越难以抑制,很多人为了得到更多,开始目无法纪,接连出现了不少贪污受贿的案件。如果说当时谁最猖狂,那么当属和珅了,他贪污掉的银两完全可以抵得上国库好几年的收入。
官场有如此风气,统治者怎么也该出来管管啊,为什么会一直放任呢?实际上每个人都会贪心,贪欲在官场上是最难遏制的,不管在哪朝哪代,都会有贪污的事情发生,但是不管这个问题很难解决,统治者能做的就是找人监管或者三令五申不许贪污,要么就是努力提高贪污成本,加重刑罚,虽然这样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还是非常有限的,毕竟谁也不能保证监管的官员可以一直清廉,一直公正无私,而且即便刑罚再重,但是贪欲总会战胜理智。
当时清代在贪污这方面也是有相关的律法的,但是毕竟是人治的时代,法律时常被权力制约,皇帝就经常带着头无视法律,下面的人自然也就把这条刑罚不当回事了。所以关于贪污的刑罚再严重,只要这条律法可以允许权力钻空子,自然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当年乾隆时有一位臣子被人告发,说其贪污受贿,当时刑部已经按照律法判其死刑了,但是皇帝却觉得这个人能力不错,这样杀了有惋惜,于是就下令免了其刑罚,这人之后的仕途也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反而越走越通顺。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并不觉得贪污腐败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值得计较的事,而且还因为他的这种放纵出过不少令人瞠目结舌的事。
乾隆45年,一个叫做陈辉祖的官员,他的弟弟犯了贪污的罪名,他受其连累被判了连坐,但是皇帝可能觉得这个人不错,就这样有点惋惜。
于是就让人把他放了同时还让他去负责一起贪污的案子,但是这人并没有因此就兢兢业业好好办事,相反,他和他弟弟一样起了贪欲,一上位就开始大肆收受贿赂,刚开始有人把这事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没有做出什么反应,直到后来说的人多了,皇帝才让他自尽。人虽然被处死了,但贪官的胆子也因此越来越大,他们认为做官的主要人任务就是敛财。
乾隆一面喊着严厉法度,可实际做的却是用君权进行干涉,法律在乾隆那里失去了威信。
乾隆并不是一直都是这般放纵的,实际上在他刚刚登基那会,他对于律法还是相当重视的,不会时不时就拿权力干涉,当时如果犯了贪污的罪名,不管多大的官,都得扒了官服处以极刑,甚至连家人也会遭殃,但是到了后来,乾隆帝可能觉得天下一片盛世之景,就开始有点飘飘乎乎了,对于一些政事也全凭个人喜好,一些犯错的官员如果在他跟前印象不错,他也会选择纵容。
乾隆43年,广东海关擅自挪用关税,本应该处以重罚,当时这件事一出来,刑部就说按照律法应该严惩,但是皇帝却不不知为何大手一挥免了当地的关税,他的百般纵容使得官吏们越发无视律法。
作为皇帝,在做事方面他实在掺杂了太多个人喜好,对于他非常喜欢的臣子他会百般纵容,比如和珅。历史上不乏皇帝器重臣子的事情,但远远达不到乾隆对和珅的依赖程度。和珅在军机大臣、内务总管的职位上待了二十多年,成为清代最大的一条蛀虫,贪了钱财比国库还要多得多。
和珅可能是历史上最贪的官了,而且君臣相处那么久,对于和珅的贪皇帝估计心里也是知晓的,但是架不住和珅这人颇为能说会道,而且长相还好看,要了解乾隆可是一个非常注重外表的人,所以和珅自然是经常哄的皇帝很开心。
乾隆帝也不是一个*,和珅这人确实是有几分真本事,而且又很忠心,即便贪一些对他的皇位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顶多在其做得比较过分时皇帝才会斥责几下,一般君臣二人之间相处的还是蛮和谐的。
乾隆一旦没钱,就去问和珅怎么办?和珅当然不可能拿出自己的钱给乾隆用,于是就发明了“议罪银”,简单的说也就是抄别人的家,来充实国库。
罪贪的没被抄家,不贪的却被抄家了,贪官反而被升官了,简直是千古奇闻,这样的事也就乾隆能做得出来。
这样一个巨贪无比却非常受皇帝宠信的官员自然也就助长了官场上的贪污之风,而且再加上皇帝后来又很注重享受,时不时就挥霍一番,有时候国库银子不够用了就会从百姓那里索取,所以在乾隆后期,整个官场存在着不少隐患,统治者连带着官员都忘乎所以,所以清代的衰败之像也由此产生。
其次穷兵黩武,消耗国力
乾隆皇帝一直将康熙作为自己的军事标榜,想在军事方面要做点样子出来,乾隆皇帝在位长达60余年,在军事方面,主要就是“平”而非“定”。哪里有起义,哪里要*,乾隆就带军队镇压。只不过大部分都是扬兵耀武,小题大做,在两平准葛尔丹、平回部、两平金川等地……战争断断续续延长了45年,严重消耗了清代的国力。
除此之外,还乱杀学士
文字狱,虽然在以往的朝代也有发生过,但是在清代特别的严重,康熙时期有13起文字狱案件,雍正时期有20件,但是到了乾隆时期,性质大大改变了,发生了高达130多起案件,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冤案错案。
我们所熟知的非常有名的一本书《四库全书》这本书是乾隆下令编写的,跟明代的《永乐大典》不一样,《四库全书》主要是将其他书籍的内容拼凑过了,整理成一本大全。
刚开始,乾隆皇帝是向社会征集书籍,但是没想到,很多书籍都记载了一些清代的黑历史,让乾隆皇帝十分不悦,于是就出现了一场残酷的文化毁灭运动。破坏程度堪比秦始皇焚书,但是,功勋却不如秦始皇,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四库全书收集了3500多种书籍,但是其中涉及到一些清代的黑历史的禁书高达3200多种,书籍六七万部。
知识分子触怒统治者,统治者兴起文字狱,历代都有,但是清代时期是最为严重的。严重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如说内阁学士胡中藻写了句诗“一把心肠论浊清”,在清代国号前加个“污浊”的“浊”字,实在大逆不道,最后被斩首。这样的结果导致了,那些文化人不敢在自己的作品中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思想,反而那些乐于阿谀奉承之人,喜欢拍马屁的人混的比那些有才学之人好。
日本学者说,清代康乾盛世是真的有,那富裕程度不比唐代差,惋惜到乾隆手里把家业给败了,乾隆才是大清第一罪人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