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明堂辟雍?汉朝修建的明堂辟雍有哪些作用?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左右)建造的明堂辟雍,位于长安(今中国中西部西安市)南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于“国之阳”的规定。它是一座重要的早期坛庙,外围方院,四面正中有两层的门楼,院外环绕圆形水沟,院内四角建曲尺形配房,*夯土圆形低台上有折角十字形平面夯土高台遗址。
据复原后得知,*建筑下层四面走廊内各有一厅,每厅各有左右夹室,共为“十二堂”,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层每面也各有一堂;上层台项*和四角各有一亭,为金、木、水、火、土五室,祭祀五位天帝。五室间的四面露台用来观察天象。全体各部尺寸又有许多繁琐的数字象征意义。整群建筑十字对称,气度恢弘,很符合它的包纳天地的身分。
源流
成书于春秋时代的《考工记》记载,夏有世室,商有重屋,周有明堂,它们的基本形式都是在土台上建屋,平面呈井字形构图,相邻为九,间隔为五。但至今尚未发现这时期的明堂遗址。不过作为一种祭祀性建筑,它应当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中。
考古发现的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遗址,方位正南北,方形,内有4根对称的柱子,柱子连线可划分成井字形构图。“大房子”面积很大,室内约120平方米,显然是氏族成员集会的场所。在以农业生产为主,又以血缘关系为社会纽带的原始社会后期,氏族成员集会的一项主要活动就是祭祀与农业有关的神帝和自己的祖先。所以“大房子”可能就是明堂的最初形态。
汉代明堂辟雍
西汉元始四年在长安建造的明堂辟雍,位于长安南面正门安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于“国之阳”的规定。明堂方位正南北,正方形围墙每边长235米,墙正中辟阙门各3间,墙内四隅各有曲尺形配房1座。围墙外绕圆形水沟,直径东西368米,南北349米,这就是所谓的辟雍。
四阙门轴线正中为明堂,南北42米,东西42.4米,整个建在一个直径62米的圆形夯土基上面。遗址正中为一接近方形的夯土台,南北16.8米,东西17.4米,残高约1.5米。夯土台四角又各附2个对角相连的小方土台,由此隔出四面的厅堂,每面厅堂外又各有敞厅8间。明堂遗址室外原有地面在发掘时已被破坏,参照与它的形式基本相同的王莽九庙遗址,现存的4个厅堂和敞厅原来都应当是半地下结构。明堂的主体是在它们的上面,由室外木梯进入。
根据遗址结构,并结合汉代建筑的一些间接资料,可以推测出它的原状是一个十字轴线对称的3层台榭式建筑。上层有5室,呈井字形构图;中层每面3室,是为明堂(南)、玄堂(北)、青阳(东)、总章(西)四“堂”八“个”即“四向十二室”;底层是附属用房。至于明堂“上圆下方”之说,据现有结构,有可能上层*太室顶上为圆形屋顶,也可能另有所指。中心建筑(即明堂)的尺度,如不计算四面敞廊,每面约合28步(每步6尺,每汉尺0.23米),恰与《考工记》所记“夏后氏世室”实即春秋战国时的理想方案相同。
东汉光武帝中元元年(56)建造的洛阳明堂,位于洛阳南面正门平城门外大道东侧,与长安明堂的位置相同。遗址已在1977年探明,整个范围东西约386米,南北约400米,大约相当于长安明堂环水沟以内的范围。推测是明堂中心建筑外面围廊的范围。
东汉经学家对明堂制度有很详细的论述,还有关于洛阳明堂形制尺度的具体记载,参照遗址范围,大体上可以肯定洛阳明堂仿自长安,基本形式和尺寸相似。但它增加了许多象征的具体涵义。如明堂中心太室为方殿圆顶。圆顶直径3丈(约10米),天为阳,3为阳数;方殿每面6丈(约20米),地为阴,6为阴数,形、数相合,象征天圆地方。建筑通高81尺(约27米),象征“黄钟九九之数”;9室象征九州;12堂象征十二月、十二辰;28柱象征二十八宿;36户象征三十六雨;明堂每面24丈象征二十四气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C# windows语音识别与朗读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