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当初如果辞官回乡的话 韩信最后还会被杀吗
对汉朝和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放弃官职爵位,成为一介平民,最后能不能最终逃过一死?
韩信如果放弃官职爵位,他的结局,会怎样?
会与吕后,以及刘邦的性格有关吗?
那么,吕后,刘邦,都是什么样的人?
01
吕后刚开始出现在我们眼前时,一副贤妻良母的模样。
刘邦的家境其实相当不坏,当然那得看跟谁比。
跟项羽一比,那就连渣渣都不是了,跟平头百姓们比,刘家的日子过得,还是宽裕的。
理由就是,刘邦老爹刘太公是个特别有想法的人,几个儿子因材施教,各自都赋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
刘邦少年时游侠江湖,寻信陵君而不得,转拜张耳门下,由此奠定了他的人脉基础,至少混了个脸熟。
刘邦的四弟刘交,喜好读书,聪慧博学,年少时就四乡知名,后来拜在荀子的弟子门下,系统学习。
游侠,游学,还都是拜在响当当的大人物门下,这得花多少钱?
好比说,你一个乡下少年,拜在苏东坡门下做私传弟子,咱们不说那些学费啥的,就光是与此相关的人情往来,衣物,交通上的支出,恐怕就不是普通家庭承受得起的。
苏东坡来往的都是什么人,你作为私传弟子,好意思太寒酸吗?
几套应季的高级衣物得准备吧,出门车马得有吧,还有住房,仆人等等,得,放到现在,就算节俭点,这一下子也就是十几万下去了,连个泡都不泛。
刘邦自己家里搞成那个鬼样子,跟刘邦自己成亲分家后,挥金如土,毫无节制的性子一如既往有关。
吕后的性子,从后来看,是个特别有主见的,按我们这土话说,是个特别“霸家”的女人,要说她此时一丝怨言都没有,只怕很难说得过去。
但是史书就是没有记载,我们能看到的,就是此时的吕雉,奉老养小,勤俭操持,估计还从娘家“坑”了不少,独自维系家庭的努力程度,很难不让人感动。
提起这,我又觉得特别理解写史的人,无论吕雉此时是否有过怨言,她做到了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后来刘邦亡命芒砀山,吕雉依然不离不弃,以一女流之身,不惧艰险,多次前往,带去情报和衣食,为刘邦续命。
那个时代,长途旅行是多大的风险,我想大家都了解,何况吕雉一个女流之身。
安享这一切的刘邦,有没有想过吕雉是怎么一次又一次地挨过来的。
那个年代,离婚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何况吕雉本就出身富户,娘家比刘家要有钱得多。
吕雉之所以做到了这一切,要说没有对刘邦的爱,没有真情,提起这恐怕各位看官也都不信。
那么,在经历了以上这一切,又在项羽楚军的大牢里,度过两年五个月的,生死不定,经历一个女人会在大牢里经历的一切的时光,在终于重见天日,获得生机,携老牵小,出现刘邦面前时,是怎样的一副光景?
是喜出望外,相拥而泣?是感激涕零,深揖拜之?
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吕雉,见到刘邦时,她迎来的,是刘邦的无情,冷漠,是戚夫人华贵衣物装饰下的轻蔑,讥笑。
有谁了解,两年五个月的时间,把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大小十几口人的家庭,完整的带出大牢,一个人都不少的吕雉,究竟经历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她需要多少的坚持,努力与勇气?
谁在乎过?谁又感激过?
或者,谁理解过?
如果说,这一刻的吕雉,还多少有些麻木,还多少有点面对新身份的茫然,不知所措,那么,此后不断传来的,戚夫人恃宠而骄,哭闹要求更换太子的消息,终于让她觉醒了。
于是,一个毫无感情的政治机器,吕后,诞生了。
从此,每一天都是战争,她在之处,即是战场。
她不仅是为自己,她更是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儿子而战。
为此,谁挡路,就干掉谁,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刘邦本人,也不例外。
02
吕后干掉韩信,为儿子继位的将来,扫除最大威胁时,刘邦的反应,意味深长。
“帝且喜且怜之”,司马迁史记描画传神,极为精到。
说人话就是,刘邦了解韩信死后,痛并快乐着。
我们了解,如此强烈而矛盾的两种情绪,如果同时作用于一个人时,那一定就是真爱了。
刘邦的真爱,会是韩信?
是的,如假包换。
刘邦的高光时刻,不过十几年时间,他的前半生,不,是大半生,是痛苦而纠结的。
所谓落拓不羁,所谓轻佻浮浪,那都是他故意做作出来的表象。
他越是表现得快乐开心不在乎,我们就越会了解,那些真正能让他快乐开心的,无法触及的痛苦。
成家立业过日子,从来就不是刘邦的追求,这些他完全不在乎,他要的是什么?
是仗剑四方,名动江湖,八方豪客慕名追随,见得刘邦之面,纳头就拜,起身就喊哥哥那种快意恩仇的日子。
当然,若是顺便成就一番富贵,也当笑纳,“大丈夫当如是”。
生不逢时,人生之大悲哀,大痛苦,莫过于此。
刘邦有谋略,有决断,有原则。
萧何,曹参等兢兢业业,小心维持的官职,对刘邦而言,谈笑之间,轻松搞定。
穿行于沛县黑白两道,刘邦挥洒自如,行云流水一般,连吕太公的阅历,都吃不透,看不到这个人的上限在何处。
后来的斩白蛇大忽悠,就更是体现了刘邦对自身处境的清醒与谋略。
亡命芒砀山,是决断,不让家乡人无谓远戍赴死,是他的原则。
如果没有秦末大乱的及时到来,刘邦此后会怎样,我们很难知晓。
然而,刘邦这个人的志向有多远大,他的才华有多惊心动魄,以及他究竟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有人能够了解吗?
包括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等等,有人能够理解刘邦为此付出的一切吗?
没有,一个都没有!
甚至,后来的张良,项羽,真的理解刘邦吗?
跟自己一同出身草莽的,不理解他,出身富贵的张良,项羽们,就更不理解了。
刘邦“好辱大人”,对交往的各诸侯贵族,还有儒生们,轻慢无礼。
除了个性使然,除了对一切等级,礼节的蔑视,他刘邦一个暴发的草莽,不这么做,难道等着被人笑他是土包子?
也许别人可以,但他刘邦,不能忍,宁愿被人骂,好过被人轻视,被人讥笑。
所有这一切,没有人理解。
直到,韩信的出现。
同样的出身草莽,同样的惊才绝艳,同样的心怀天下,壮志豪情,又是同样的被人讥嘲不务正业,在困顿日常中消磨,不甘,两人只要打个照面,一对眼神,无需多言,尽在不言中。
万丈红尘,茫茫人海,是什么样的神迹,需要安排出多少的因果转折,才能在这乱世之中,让这般相像的两个人相见。
为什么,直到相见,才会了解,仿佛用了一生的力气,只在等你到来。
什么叫一相见成万古愁,什么叫一转身则云海散。
时空纵横,我们能想象出,几百年后,三顾茅庐,君臣相见时,诸葛亮眼神里的光彩吗?
有梦想的人,身上都是有光的,只有他们的同类,能彼此看得到。
如果这都不算爱,那还有什么,会让我们期待?
爱,有很多种,而一个人爱的能力,是有限的,这里多了,那里就会少。
与刘备,诸葛亮的纯粹赤诚,贯彻始终不同,完成统一大业的刘邦,韩信,都变了。
对于刘邦来说,本来韩信没问题,就算他曾经在受拜齐王时,背叛过自己,他也坚信自己能收拾得了他,嗯,其实也不大信了,那不已经让他当个富贵闲人,不问军权了吗。
问题在于,韩信年纪比他小了二十多,年轻得不像话。
他刘邦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偏生太子又生性软弱,一旦自己过世,能指望谁制住韩信?
他太了解韩信了,那就是年轻二十多岁的他自己。
无论政治,军事影响力,刘邦一旦去世,没有人能扛得住韩信,甚至连有勇气与他一战的人,都找不出。
大汉,与韩信,孰轻孰重,难道就任由自己的梦想戛然而止,难道任由此后的天下,再执刀兵,烽火离乱?
为什么,到最后,梦想与情感,总是要背道而驰,相知相成而为陌路敌仇呢?
爱,终究是有限的,这里多了,那里就会少。
当梦想越来越大时,最终会吞噬掉你的一切。
于刘邦如此,于韩信,也是一样。
知遇之恩,刘邦活着当然算数,这是韩信的原则,底线,可要是刘邦死了呢?
韩信可不是什么天真小可爱,无论受拜齐王,还是楚王,他都能迅速扫除敌对,稳定地方,政务,军务,同样都是一流,超一流,至于他的谋略,决断能力,那也不用说了,“兵仙”的名头,自古就他独一个。
楚汉争霸之后,他受拜楚王,成建制收编原属项羽的楚军。
以楚军的底子,加上韩信超强的练兵,统合能力,很快就搞成了天下知名的强兵,至于刘邦都自忖不如的程度。
连原属楚军的高级军官钟离昧,他也照收不误,还特地派兵保护,他想干什么?
不想干什么,待天下有变而已。
他韩信四十岁都不到,他等得起。
03
韩信成为平民,能不能逃过一死?
被免去楚王,成为淮阴侯,圈禁在大汉京城,手中没有一兵一卒的韩信,跟一介平民有何差别?
然而只要刘邦一死,还是那句话,谁能挡得住他?
尝过了权力的滋味,现在又想让他放弃?
何况,韩信自问足够对得起刘邦,之后的事嘛,各安天命吧。
大不了,把刘邦当年的路,换个起跑点,再走一遍就是。
韩信这样的人,生来就要是做不得了的大事的,项羽,刘邦也一样。
遭逢乱世,他们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若是生于太平之世,大致这世上无非多了几个大而无当,夸夸其谈的人罢了。
于此,他们的幸运,却正是大多数人的不幸所造就。
换句话说,他们的困顿,不甘,痛苦纠结不得志,却正是普罗大众们的幸运。
秦末大乱,楚汉相争,短短八年,天下人口何止减半,战争的暴烈程度以至于此。
秦末再不好,能比这更坏吗?
何况,诸侯贵族,地主豪强们的战争,跟普罗大众有关系吗?
笔墨至此,我竟也有些茫然,不知自己情绪该投向何处。
梦想与情感的交错,亏得在下只是小小微尘,所谓茫然,不过是费了一根烟,二两酒,不必经历如刘邦一般的灵魂炼狱,在自我的撕裂里辗转挣扎。
韩信等得起,刘邦却没有时间了。
当年齐地称王,影响燕赵代三国,面对项羽三分天下的诱惑时,一度进退失据的韩信,终究是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而圈禁淮阴侯的刘邦,何尝没有进退失据,何尝不想守住底线?
做一个闲散的富家翁,不香吗,即便是跪着?
不必去派人打探什么,只需扪心自问,刘邦就对韩信此时的痛苦,感同身受,他们本就是一路人。
如此,才会出现极其矛盾的,痛并快乐着,才会有,“帝且喜且怜之”。
如果吕后没有进化为政治机器,韩信依然活不成。
刘邦会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了结韩信,正如他对樊哙下的诛杀令。
既然相知相成,何妨伴我终老,对你好,对我好,对天下芸芸众生,也好。
唉……
退一万步说,即便韩信没有所谓的政治野心,从始至终表现得温良恭俭让,他能逃过一死吗?
不能!
对于超级政治机器,吕后来说,儿子,家庭,是她的一切,是她生命,战斗的意义所在。
她必须赶在刘邦过世之前,消除一切能威胁到这一点的隐患,保证儿子的顺利继位。
威胁张良,胁迫萧何,诛杀异姓王,她无所不用其极,为的只是,安全感。
那两年五个月暗无天日的时光,那楚军死牢里潮湿腐臭的气息,丈夫刘邦的冷漠,身遭无处不在的讥笑,敌意,时时刻刻都缠绕着她。
她曾以莫大的坚忍与勇气,支撑起一个家庭的所有,又带领他们走出绝望,然而这一切,可曾换来一丝丝的暖意?
冰冷,彻骨的冰冷萦绕不去,这个世界对她如此残酷,如同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她太缺乏安全感了。
即便已然如此,还有人试图挑战她的底线。
那些诸侯们各自心怀鬼胎,不过争一时利益长短,吕后争的是什么?
她争的是命,儿子,家庭就是她的命,谁敢动一下念头,她就要跟你玩命。
情感的付出破灭之后,吕后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如同一只渴血的怪兽,永无止境。
重要的,不是你想不想*,而是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成为隐患的可能性。
为此,我们看到,在最后一个有能力的诸侯王,英布被诛杀后,刘邦就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死了。
是不是很巧,是不是太巧了?
且不说,彭越,英布被诛杀的鬼使神差,就是那代王陈豨,燕王卢绾,他们的所谓*,又有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存在?
他们究竟是*,还是被逼*?
陈平的违背诛杀令,放过樊哙,以及刘邦决定宽恕发小卢绾,却又阴差阳错,提前病逝,错过了兄弟两人再见面的机会,逼得卢绾只能再次携家带口,逃亡匈奴。
凡此种种,是不是太巧了?
为什么所有这些,利益的最大获得者,都是吕后呢?
无论如何表现,最终的结果都是,韩信死定了。
小结:*如画。
刘邦,韩信,吕后,乃至项羽,这些中华历史中,个性鲜明,辨识度极高的人物,集中涌现在楚汉争霸,大汉初建的那段短暂的时光中,一代又一代地,成为滋养我们这个文明的文化符号。
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爱恨情仇,与权谋争斗,家国情怀又错综交织在一起,难分彼此,谁对,谁错,谁能说得清?
或许,这些都不重要,他们来过,他们努力地爱过,也恨过,他们有幸赶上了自己的时代,为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过,他们活得那样纯粹,精彩,他们都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他们,活在千百年来,每一个时代的街头巷尾,他们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田间地头,舞台酒桌,并将与我们这个文明共存亡。
这一切,还不够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唐玄宗如此宠爱杨贵妃的原因有哪些?
下一篇: AI怎么绘制圣诞节装饰小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