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创建型模式
学习一个设计模式,至少应该明白,这种设计模式要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要记住关键代码,还有优缺点是什么。
创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创建对象的。有时候为了保证创建的对象唯一,或者创建的高效等等,就需要用到这些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就是保证创建的对象是唯一的,实现方式并不唯一,下面会考虑多线程环境下的实现。
然后单例模式有三个要点:
- 某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
- 它必须自行创建这个类的实例。
- 它必须自行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
下面是非多线程情况下的单例模式(最简单的实现方式)——任务管理器的实现
class taskmanager{ private static taskmanager tm = null; private taskmanager(){...} public void displayprocesses(){...} public void displayservice(){...} public static taskmanager getinstance(){ if(tm == null){ tm = new taskmanager(); } retrun tm; } }
上述代码中,tm实例和初始化方法无法被外界访问(也就是不能被new),外界只能通过调用getinstance方法去获取这个类的实例,那么为什么实例必须是static的呢?(tm)
- 通过静态的类方法(getinstance) 获取instance,该方法是静态方法,instance由该方法返回(被该方法使用),如果instance非静态,无法被getinstance调用;
- instance需要在调用getinstance时候被初始化,只有static的成员才能在没有创建对象时进行初始化。且类的静态成员在类第一次被使用时初始化后就不会再被初始化,保证了单例。(最主要的原因)
- static类型的instance存在静态存储区,每次调用时,都指向的同一个对象。
下面我们考虑多线程情况下的单例模式,饿汉单例模式和懒汉单例模式。
饿汉单例模式
饿汉单例模式能保证在多线程情况下的对象唯一性,那他是怎么实现的呢?
最关键的一点,是他在类加载的时候就创建好了对象,这样就保证对象已经存在。
class eager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finale eagersingleton = new eagersingleton(); private eagersingleton(){} public static eager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懒汉单例模式
懒汉单例模式用到了一种技术叫做延迟加载技术(lazy load),即类加载时并不自行实例化,需要的时候再加载实例,为了避免多个线程同时调用getinstance(),可以使用关键字synchronized,另外可以通过对代码块进行同步,而不是对这个getinstance方法同步来优化。
简单工厂模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工厂方法模式是最常用的创建模式,简单工厂模式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基础。直接放代码:
package createpartten; /** * created by lettino on 2018/11/12 */ interface chart { public void display(); } class histogramchart implements chart { public histogramchart() { system.out.println("创建柱状图"); }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创建柱状图"); } } class piechart implements chart { public piechart() { system.out.println("创建饼图"); }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创建饼图"); } } class linechart implements chart { public linechart() { system.out.println("创建折线图"); }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创建折线图"); } } public class chartfactory { public static chart getchart(string type) { chart chart = null; if (type.equalsignorecase("histogram")) { chart = new histogramchart(); system.out.println("初始化设置柱状图"); } else if (type.equalsignorecase("pie")) { chart = new piechart(); system.out.println("初始化设置饼图"); } else if (type.equalsignorecase("line")) { chart = new linechart(); system.out.println("初始化设置折线图"); } return chart; } }
优点:
- 这个时候,只需要客户端调用chartfactory就可以创建对应的类了,而且客户端并不需要知道创建的过程,降低了耦合性,如果需要更换产品,只需要修改传入的参数即可。
- 另外还可以通过xml将参数提取出来,这样就可以只修改配置文件来创建需要创建的对象。
缺点:
- 这个简单工厂类中集合了所有产品的创建逻辑,指责过大,一旦这个类出现问题,所有的类的不能创建。
- 扩展比较困难,每次扩展需要修改工厂类,这个违背开闭原则,如果产品类型过多,会造成工厂逻辑过于复杂。
-
简单工厂使用了静态工厂方法,造成工厂角色无法形成继承的等级结构。
使用场景
- 工厂类负责创建的对象比较少,不会造成工厂类中的业务逻辑太过复杂。
客户端只知道传入工厂类的参数,对于如何创建对象并不关心。
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中包含四个角色:
- product(抽象产品) 他是定义产品的借口,是工厂方法模式锁创建对象的超类型,也是产品对象的公共父类。
- concreteproduct(具体产品) 它实现了抽象产品借口,某种类型的具体产品由专门的具体工厂创建,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之间一一对应。
- factory(抽象工厂) 在抽象工厂类,声明了工厂方法(factory method)用于返回一个产品。抽象工厂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所有创建对象的工厂类都必须实现该接口。
-
concretefactory(具体工厂) 他是具体工厂类的子类,实现了抽象工厂中定义的工厂方法,并可由客户端,返回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
与简单工厂模式相比,工厂方法模式最重要的区别是引入了抽象工厂角色,抽象工厂可以是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类或者具体类。抽象工厂模式
下一篇: 合并两个有序链表的golang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