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出兵前孙权强调不能杀关羽 吕蒙为什么执意下杀手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权杀吕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权曾经多次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为什么还要执意杀关羽,吕蒙有什么打算?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对关羽来说,是一辈子当中风头无两的一年。
当年八月,关羽趁着雨季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七军,大败救援樊城的魏军。此后又引得陆浑悍民孙狼等以及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前来投靠。声震华夏,曹操甚至一度考虑过迁都。
然而,也是在这一年冬天,关羽因为一时大意,失了荆州,败走麦城。最后兵败被吕蒙所杀。一代武圣,就此殒命。
94版《三国演义》截图,关羽败走麦城被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可能都注意到,孙权曾多次嘱咐吕蒙,只取荆州,但不杀关羽。那么,吕蒙为什么不顾命令执意斩杀关羽呢?
孙权的态度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应当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关于怎么处置关羽这件事,孙权的态度究竟如何?
电视剧里是这样展现的——关羽兵败被围麦城,试图走小路突围入川,这一计策被吕蒙识破,他亲自带兵阻击关羽。关羽以寡敌众,自知不敌,因此引颈自刎。此时有来使驱马赶到,大喝“主公有令,不得斩杀关羽”。然而迎接他的,只有正提着关羽首级的吕蒙。
2010版《三国演义》截图
孙权是否真的嘱托过不杀关羽?仅凭电视剧里的情节是不足以断言的。先看小说《三国演义》的记载。在吕蒙“白衣渡江”、攻打荆州之前,孙权曾与其有过两段对话:
第一段对话,乃是试探吕蒙是否有攻打荆州之意——
权曰:“孤本欲取荆州,前言特以试卿耳。卿可速为孤图之。孤当随后便起兵也。”——《三国演义·七十五回》
第二段对话为战前动员,孙权本打算让其弟孙皎和吕蒙一同出征,被吕蒙谢绝,于是封吕蒙为大都督。
孙权召吕蒙商议曰:“今云长果撤荆州之兵,攻取樊城,便可设计袭取荆州。卿与吾弟孙皎同引大军前去,何如?”
——《三国演义·七十五回》
除此之外,孙权对吕蒙别无其他指示。其后关羽败走麦城,孙权再次问计吕蒙,言谈之中,也只是问应当怎样擒住关羽,并未嘱托不可杀关羽。其后,关羽被押去见孙权,乃是群臣建议孙权不可留关羽,孙权亲自下令将关羽、关平父子推出去斩杀。
孙权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遂命推出。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三国演义·七十七回》
依《三国演义》来看,并非吕蒙执意要杀关羽,而是孙权亲自下令斩杀关羽父子。那么,在《三国志》中,这段公案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孙权占领江陵(今荆州市荆州区)后,将关羽麾下士卒的妻子儿女全部抓获,关羽部众因此不攻自散。孙权派遣大将朱然和潘璋截击关羽,但并未有只言片语提到不可杀关羽。于是在临沮(今宜昌市远安县)被俘之后,关羽不久便被杀害。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
关羽被杀时,孙权正在两百里之外的江陵,自然不可能当场下令将其斩杀,但两百里的距离,急行军两天就可到达,朱然、潘璋并未征求孙权的意见就决定斩杀关羽,可见,孙权对于杀关羽这件事,很有可能是支持或默许。
值得注意的是,孙权遣去截击关羽的兵马,乃是由朱然、潘璋率领,最后抓住关羽的,是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尽管《三国志》中并未明确指出究竟关羽死于谁手,但很有可能就是马忠,或是朱、潘其中一人。
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三国志·吴书二》
也就是说,在斩杀关羽这件事上,吕蒙极有可能是背了孙权和马忠的锅。最终被戏说成了杀害关羽的罪魁祸首。
关羽之死的直接原因
后人提起关羽兵败的故事,总要以“大意失荆州”讲起。意思是讲关公傲慢大意,中了陆逊和吕蒙的计策,因此才导致荆州失守,最后被杀的结局。这一俗语也从此流传下来。
然而,陆逊只是小施谋略,当时已威震华夏的关羽,为何会就此一败涂地呢?这还得从关羽自己的性格说起。
尽管关羽勇猛无当,且足智多谋,然而一个成功人士,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容易产生傲气,不将其他人看在眼里。关羽在樊北斩杀魏军将领庞德之后,并没有就此攻下樊城。然而,此时后方的南郡太守麋芳、将军傅士仁已经和他生起了嫌隙。原因在于关羽出军围困樊城,两人只是出给军资,并未前去援助,因此关羽放话回来要收拾两人,引得两人惴惴不安。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三国志·蜀书六》
因此,在吕蒙“白衣渡江”,占领荆州之后,傅士仁和麋芳在吕蒙的三言两语之下,就归顺了东吴。这段故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傅士仁听从吕蒙的意思去劝降麋芳,正逢关羽派遣使者向麋芳征粮,还威胁说去迟一刻就要斩立决。本来犹豫不决的麋芳立马倒戈。
关羽回击荆州被吴兵所围,派部下前往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境内)向刘封和孟达求援。这个刘封是刘备养子,当初刘备想封他为将军时,关羽曾表示反对,最后刘封被封在了上庸。因为记恨这件事情,刘封决定不去援助关羽,部下只得赶往四川求取支援(《三国演义》记载)。
在和孙权的关系上,关羽也处理得极差。当初孙权想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女儿提亲。关羽非但没有答应,反而大骂来使,说孙权的儿子配不上自己女儿,拒绝了求婚的要求。(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三国志》)
在野史《典略》中也记载,关羽在围攻樊城时,孙权没有积极前去援助,关羽大骂孙权使臣,威胁说,一旦攻破了樊城,难道还灭不了你们吗?(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语出《三国志》注)这样一来二去,关羽与孙权的关系几乎崩裂。
关羽在被吕蒙、陆逊摆了一道后,迅速失去了所有盟友。假使傅士仁、麋芳不降;假使刘封、孟达同意出兵援助,关羽未必不能重整旗鼓,再夺荆州。
然而其时悔之已晚,关公最终落得被围的局面。同时,又因为此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一段经历,东吴方面自知即使俘虏了他,最终也无法驯服,最终横下心来,将关羽斩杀。
可以说,关羽虽然忠肝义胆、智勇双全,但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正是这些性格中偏执的一面,使他在东吴的“荆州夺回战”中一败涂地。
关羽必死的原因
如果说恃才傲物、四面树敌是关羽被斩杀的直接原因,那么,“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或许可以概括关羽为什么非死不可的原因。
一切从“刘备借荆州”说起。鲁肃愿意借荆州给刘备,乃是存了联刘抗曹的意思,刘备则是为了“跨有荆益”,以图北上中原。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敢开口,一个真敢借。这一借之后,再要回来就不知要猴年马月了。
三国时荆州地区
众所周知,荆州一带乃是三国争霸的主战场。在大运河开凿之前,荆州是贯通南北,左右东西的交通中心。长江中游横贯整个荆州,溯江而上可达巴蜀,沿江而下可通吴越,北有汉、沔相连,南有湘、资、沅、澧,四水相通。在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策》当中,荆州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据点。对于刘备来说,没有荆州,两路出击就成了笑话,统一天下不一定失败,起码得延后不少时间。
而对于孙权,如果没了荆州,东吴本土就有了危险。尽管最初借了荆州给刘备,但作为交换条件,刘备退出江夏郡,还从长沙郡分出汉昌郡,由鲁肃任太守。这样,孙权在荆州所占的地盘和江东由此连成一片,而江陵作为荆州抗曹的主战场,为孙吴起到战略缓冲的作用。这是孙权从“借荆州”得到的好处。
在孙吴的建国计划中,荆州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收复荆州也是必然的。孙刘集团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终于在建安二十四年爆发。当时刘备已经打赢了汉中之战,而且关羽势如破竹,声名远播。如果自己再不动手,等到刘备统一北方,那吴国的失败也就成了必然。所以即使不考虑将来是什么情况,为了眼下,荆州必须得拿下,关羽也必须得死。因为关羽是蜀汉大将,也是唯一一个精通水战的将领。
从吕蒙大军对荆州民众的怀柔政策,也可以看出孙吴对荆州势在必得的决心。根据史料记载,吕蒙在占据荆州后发布了非常严格的命令,总结起来就是不许骚扰百姓。吕蒙的一个部将因为偷拿了荆州百姓的一个斗篷,被吕蒙下令当即斩首。
不难看出,吕蒙的真正想法是通过收拢人心,达到暂时控制荆州的目的。然而,毕竟关羽打理荆州十年,尽管一时有所得失,但在人心方面肯定比他们更胜。因此,关羽一日不除,荆州就仍有失守的危险。为了稳固占有荆州,关羽自然也就不得不死。
尾声
关羽英雄一世,最后的遭际令人神伤。尽管吕蒙背信弃义偷袭荆州会引来许多人的唾骂,但关羽之死,却是整个东吴集团,特别是在孙权的授意下形成的局面。
而刘备那边,既失荆州,又折了关羽,元气大伤。在孙吴袭取荆州后,吴、蜀之战的焦点转移到夷陵。待到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继位之后,对荆州一带失去了原本的战略重视。而当时的晋将王濬已经在长江上游修造楼船,操练水军。
随着“王濬楼船下九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三国纷争,也就此定下终局。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罗贯中:《三国演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