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年度十大技术盘点 你的手机用了几个
手机年度十大技术盘点 你的手机用了几个
第1页:全面屏问鼎屏幕最终形态
看看手里的全面屏手机,早就没了当初刚上手时的惊艳。不过想想,这不就是我们以前期盼的未来科技么?以前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技术其实已经悄然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而2017年恰恰是这些黑科技集体爆发的一年,见多了的我们自然对这些技术已经见怪不怪。
手机年度十大技术盘点 你的手机用了几个
全面屏、面部识别、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技术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智能手机上的一场革命,但其实这仅仅是个开头而已。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已经出现或者不久就会面世的智能手机技术。
1、全面屏问鼎屏幕最终形态
文初我们提到了全面屏,2017年的全面屏大潮席卷整个手机圈,到现在上至价格不菲的旗舰,下到千八百块的入门机,全面屏都成了标配。
iPhone X
但全面屏其实并不全面,我们所说的全面屏大部分都指的是上下加长的屏幕,通过减少前面板额头和下巴的面积来增加屏占比。全面屏只能算是消费者和厂商对屏幕形态的期盼,在传感器、听筒、摄像头隐藏方案和屏幕装配技术尚未成熟之前说全面为时尚早。
三星盖乐世Note8
目前市面上全面屏的形态大致有三种:一是三星盖乐世S系列/Note系列的双曲面全视屏,另一种iPhone X为代表的异形全面屏,还有就是应用广泛的18:9非异形直板屏幕。据悉,20:9的超长屏幕或将于明年面世。
但事实上,屏幕的一味加长并非好事,虽然横屏时可以带来更宽的视野,但以目前应用较广的6英寸全面屏来说,竖屏整屏的阅读视角跨度过大,体验不佳。
三星S9初始渲染图(图片引自网络)
全面屏会是手机屏幕的最终形态吗?目前确实有这样的发展趋势,但想要实现还得解决前面板部件的隐藏和抗衰落稳定性的问题。据悉,三星S9正是因为无法通过跌落实验从而取消了下巴微边框设计。当然,手机形态是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这时候我们就要说一说折叠屏幕手机了。
第2页:折叠屏幕说等等 面部识别成主流
2、柔性可折叠屏幕说再等等
全面屏就是智能手机的最终形态了?以现状和周边技术走向来说,短期内智能手机屏幕形态确实会以全面屏为主。但全面屏更多的只是在整体观感上给人视觉冲击力,实际用途并不明显,想成为智能手机的终极形态只有这些还有些欠缺。屏幕可折叠手机
(图片引自网络)
最近折叠手机的概念被炒火,手机可以像笔记本一样打开关闭,打开后可以将一整块大屏幕呈现于用户眼前。这可以说是对未来形态的一种探索。
但私以为,以目前用户对智能手机的功能理解,这种折叠形态缺少存在的必要性。以手机的应用功能来说,更大屏幕除了看电影时可以带来更大的视野外,用处不大。想要用于办公,这样的屏幕相对于电脑又太小,而且即便折叠起来,手机的便携性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形态想要流行起来就得让智能手机出现新的必要的使用场景。可弯曲的柔性手机(图片引自网络)
其实柔性折叠形态在未来是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的。因为柔性折叠可以让设备拥有更多形态,最直观的就是更加便携,比如手机不用时可以通过弯曲箍在手臂上,拿下来掰直又不会影响正常的使用。但以现在的技术来说,还需要一个可以解决电池、芯片等无法柔性弯曲的可行方案。
3、面部识别赶超指纹成为主流
现在去看主流手机的发布会,厂商们很少再去宣传我这手机指纹解锁有多安全多快,而是在说我的面部解锁有多快。全面屏形态的到来,让本已成熟的电容式前置指纹方案不再适用,面部识别成为这个时代最便捷的生物解锁方式。Face ID
在安全方面首屈一指的,自然要数苹果的Face ID面部解锁。因为相比于其它单摄的面部解锁,Face ID的面部识别是可以感知深度的,这就可以确保面部识别功能不被照片欺骗。另外,由于采用的是发射光线后反射接收,也就解决了光源的问题,所以在暗光下仍能实现解锁。
其它面部解锁虽然安全性不如Face ID,但使用体验还是十分不错的,在不用于支付只用来解锁屏幕的话,这些面部识别可以获得比iPhone X更快的响应速度。
荣耀点云深度摄像头(图片来自微博)
国内的不少厂商也在跟进可以感知深度的面部解锁,而且已经拿出了成熟的解锁方案,比如前不久荣耀发布的手机配件点云深度摄像头。目前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模组的小型化,据悉国内厂商最快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推出支持该功能的手机。
第3页:指纹识别要翻身 双OIS得有舍有得
4、屏幕下指纹成为指纹识别唯一翻身机会
iPhone X的Face ID在理论上来说是相对安全的,但网上经常爆出iPhone X被同事、被孩子、被双胞胎兄弟解锁,安全性不高。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面部识别要考虑到面部的变化,而面部相近的人也并不是不存在。如此来说,还是指纹识别更加靠谱一些。
显示区域的屏幕下指纹识别(图片来自网络)
前不久,Synaptics确认将与vivo打造屏幕下指纹识别手机,据悉,Synaptics与vivo已经沟通解决了规模量产问题,采用Synaptics Clear ID FS9500方案的手机指纹识别功能可以在OLED屏幕安全稳定的运行。
高通屏幕下指纹识别展示
其实在之前,显示区域的屏幕下指纹识别方案早就面世,比如年初在巴塞罗那MWC2017上汇顶展出的光学指纹识别方案,上海MWC2017上高通与vivo合作展出的超声波式屏幕下指纹识别方案。但到目前为止,还并没有相关产品上市。不过现在看来,我们在明年就可以体验到搭载屏幕下指纹的手机。
屏幕下指纹是否会火还得看其产品的真实体验,如果真能获得稳定可靠识别的话,那么指纹识别仍能与逐渐占据潮流的面部识别一争高下,毕竟指纹识别属于接触性生物识别,安全性比面部识别要可靠得多。
5、双OIS普及还有多远
双摄像头已经基本完成普及,设置有些机型在前置也用上了双摄。但我们不难发现,国产双摄手机很少有支持OIS光学防抖的,只有少部分双摄的其中一个镜头支持光学防抖,双镜头都支持OIS光学防抖的几乎不存在。
OIS光学防抖自然不用多说,良好的OIS光学防抖可以为拍摄画面提供优良的稳定性,拍摄过程中的轻微抖动几乎感受不到。另外,由于OIS的存在,即使快门时间较长,画面也不会因为手抖糊掉,这就给提升画质带来了可能。
支持双OIS光学防抖的三星盖乐世Note8
在今年下半年,我们也终于见到了支持双OIS光学防抖的机型——三星盖乐世Note8和iPhone X,这就保证了双摄分别工作时都能获得良好的拍摄体验。但问题就在于双OIS的镜头模组较大,不少国产机型未支持OIS也是因为光学防抖模组较大的原因。看来想要国产手机都有OIS双摄,只能寄希望于模组的小型化了。
第4页:充电耍花枪 一辈子的电池你怕不怕
6、充电也向着多样化发展了
手机电池技术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卡在瓶颈上,正常尺寸的手机上,能够放置4000mAh已经十分不容易。而不断上升的性能需求和更多的其它硬件消耗,让续航很难得到保障。所以充电方式成了发展的着重点。
魅族55W快充20分钟满电(图片引自网络)
在MWC2017上,魅族展出的55W快充可以说是极限一般的存在。第三代快充技术Super mCharge,采用11V/5A 全新高压直充方案,充电转化效率达到98%,能够20分钟充满一部3000mAh的手机。目前还难以量产,但魅族已经在其魅族PRO 7 Plus给出了足够优秀的快充方案——mCharge 4.0。
mCharge 4.0采用了5V/5A的低电压大电流的快充方案,最高输出功率25W。3500mAh的电池30分钟即可充达70%,40分钟充电到90%,完全充满只用时60分钟。这样的快充表现可以说是十分优秀了。从这一代iPhone开始支持无线充电
在这个领域,作风一向“稳健”的苹果也不得不有所动作,在新一代产品中,我们看到了快充,也看到了无线充电。无线充电虽然功率不高,但好在可以利用更多的碎片化时间对手机进行充电。相信有苹果这个领头人,明年会有更多的国产手机支持无线充电。
7、石墨烯电池用一辈子 就问你怕不怕
新的电池技术研发传闻一直都有传言,但之后均没了下文。而近日,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某团队研制出的新型铝-石墨烯电池。
浙江大学服务号(图片来自
微信公众号)
据悉,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下,这种新型电池依然能够实现1000次充放电性能不减。在100摄氏度的环境中,它能实现4.5万次稳定循环。如果智能手机用上这种电池,每天哪怕充电10次,也能用上近70年。而且可以实现充电5秒,通话两小时,可以说是在电池方面有了颠覆性进化。当然,想要商用还需时日。
第5页:AR新世界 AI开元年 5G眼瞅要起飞8、AR的虚拟世界离我们不远了
AR测量(引自Laan Labs)
AR全称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相信对手机圈了解的人都会对AR有所耳闻,比如之前风靡一时的《Pokemon Go》游戏以及春节期间找红包活动,都与AR有关。当然,用过百度地图的用户肯定也发现,地图中的实景导航也是AR技术的一种应用。
AR应用家居选购(引自硅谷密探)
在2017年,AR的热度不断升高。WWDC 2017大会上,苹果宣布在iOS 11中带来了全新的增强现实组件ARKit,今年的iPhone新品上,我们也看到了苹果对AR的一系列支持。目前AR的应用并不多,主要应用在游戏上,而在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基于AR技术的应用。
9、人工智能初见端倪
人工智能芯片(图片来自网络)
2017年手机圈最火的话题有两个,一是全面屏,另一个就是人工智能。各大厂商在这方面纷纷发力,让手机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比较突出的要数华为的麒麟970芯片,集成了神经网络运算单元NPU,其AI运算能力相比四个Cortex-A73核心有大约25倍性能和50倍能效的优势。苹果的A11仿生芯片也采用了神经网络引擎,不仅能执行神经网络所需的高速运算,而且具有出色的能效。
神经网络引擎
神经网络为更多智能化功能提供了基础。比如麒麟970的NPU可以帮助手机更精准和快速地识别拍摄场景,让手机对边缘虚化的处理更准确,可显著提高AR场景渲染的速度,同时也能降低功耗。苹果的A11仿生芯片神经网络引擎每秒运算次数最高可达 6000 亿次,能轻松胜任机器学习任务。
三星Bixby一句话规划路线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硬件上,软件系统也有较为成熟的体现,最显著的代表就是学习型人工智能平台三星Bixby。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三星Bixby比以往的语音助手更加聪明,用户的一句命令就可以实现多步骤操作,准确而且深入。同时,Bixby可以轻松在语音、视觉、触摸、文本控制等多种交互方式中*切换,也可协同操作。
2017年可以说是手机人工智能的元年,从这一年开始,人工智能让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未来的智能手机,将不仅仅是一部机器,它会更像一位生活管家,为你提供更加全面、更加贴心的服务。
10、5G网络将成为手机连接生活的重要纽带
5G网络一直都是个热度不减的话题,比4G网络高100倍的网速自然拥有着极高的吸引力。而在近日的3GPP TSG RAN全体会议上,有声明称首个5G新空口标准的完成为全球移动行业开启5G新空口的全面发展、支持于2019年尽早实现5G新空口大规模试验和商用部署奠定了基础。5G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或许你会觉得5G离我们还有些远,但其实我们的需求逐渐在向着5G靠拢。前几年有个词汇叫物联网,到现在的人工智能,这些项目在很多时候都需要稳定快速的网络进行支持。云计算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在未来的人工智能中,很多场景都依赖高强度的计算,这些计算无法由终端进行,就需要将命令传输至云端,由云端计算并输出结果,再传输到对应终端,快速的5G网络保证了数据命令的及时送达。这就让手机成为整个物联网体系的控制端变成可能。
写在最后
2017年可以说是手机技术进步显著的一年,不管是外形、内部结构上的微观技术,还是与手机相关的智能网络体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石墨烯电池、5G网络在2018年还不能商用,但在明年,我们会看到更进一步的全面屏形态,会看到更加完备的硬件搭配,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体系。
而在更远的未来,手机将不仅仅再是一部手机。
(责任编辑:李亮 HA011)
上一篇: 给应用添加shortcut功能
下一篇: 黑莓真惨:变卖房产 白宫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