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在中国古代,为了考上状元要经过多少次考试?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6-29 21:41:49
在古代历史上,无论是庶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几乎都认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理,原因就在于学而优则仕,一旦金榜题名,便可跻身官宦,光宗耀祖。这其中,又以考中状元为大多人的最大人生目... [详细]...

  在古代历史上,无论是庶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几乎都认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理,原因就在于学而优则仕,一旦金榜题名,便可跻身官宦,光宗耀祖。这其中,又以考中状元为大多人的最大人生目标。

在中国古代,为了考上状元要经过多少次考试?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那么,在古代,一个状元要经过多少场考试呢?

  科举制创自隋朝大业元年(605年),隋朝灭亡后,唐朝对科举制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考试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定期举行的为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称制科。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

  常科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陛下突发奇想,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所以只能算是半场考试。也就是说,在唐朝,一个状元,只要经过四场半考试就够了。

在中国古代,为了考上状元要经过多少次考试?

  宋初科举,也是实行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开宝六年,宋太祖开始实行殿试,并将殿试制度化、常态化。自此以后,殿试便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一个状元,要经历五场考试。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

在中国古代,为了考上状元要经过多少次考试?

  元代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三场所试项目分别为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同。会试之后,便是殿试。所以,元朝的状元,最多也不过是参加七场考试。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由府、州、县的长官监考,正场一场,复试一场,考试通过后为秀才,然后是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就成了举人。再高一级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考取的叫贡士,如果能考过这一关,就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也就是殿试。殿试又叫廷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其中,乡试、会试都是考三场。

  所以,在明清时期,一个状元,大约要经过九场考试。

  看完了我国古代的考试,不得不让人感叹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一个学生小升初至少得考三场,中考得考九场,高考即便经过改革,至少也要考四场,加起来不少于十六场,这还不算平时的各种考试及会考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