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彻底击垮匈奴的窦宪,在历史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6-29 12:26:16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窦宪,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说起匈奴,我们很熟悉了。盘踞在我国北方一带的游牧民族,长期统治着东至朝鲜半岛,西至西域各国的辽阔疆域。对于他们的来龙去脉... [详细]...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窦宪,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说起匈奴,我们很熟悉了。盘踞在我国北方一带的游牧民族,长期统治着东至朝鲜半岛,西至西域各国的辽阔疆域。对于他们的来龙去脉,至今我们都知之甚少,只知道其最高首领叫单于,以下为左贤王和右贤王,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王。

  匈奴人善于骑射,崇尚武力征服,匈奴是一个勇敢而强悍的民族,自中国有历史以来一直是最棘手的问题。从战国到西东汉,没有一年不受滋扰之苦。西汉的卫青和霍去病就因连战蛮裔而载入史册。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也就是汉武帝全面推行经济*改革那年,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以骑兵五万为先锋,步兵数十万为后盾,大规模出征。此战,卫青兵团出塞一千多里,至窴颜山(窴读如田,今蒙古国都兰哈拉山);霍去病兵团出塞二千多里,封狼居胥(今蒙古国肯特山),把大汉的旗帜高高插在了匈奴的腹地。

  从此,大漠以南再无匈奴的王庭。虽然匈奴实力大减,但不表示没有匈奴,不然不会有昭君出塞。不过到昭君出塞的时候,匈奴就已经慢慢分裂为两支,南部这一支归附于汉朝,北部一支则一直对立,实力也已经大不如前。但依然经常南下骚扰,这让东汉王朝很苦恼。

彻底击垮匈奴的窦宪,在历史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而此时,刚好权臣窦宪犯了事情,窦宪这个人脾气暴躁,眦睚必报。此前,他的父亲曾犯过事,大臣韩纡负责审理,结下仇怨。

  现在窦皇后成了太后,临朝听政,窦家权势熏天,窦宪大权在握,于是他派刺客砍了韩纡儿子的人头来祭父。后来,他又派刺客刺杀了皇室子弟刘畅,原因是窦太后很喜欢这个刘畅,他担心刘畅与自己争权。这次太后大怒,查出真相,差点杀了他。窦宪希望将功赎罪,于是请命带兵出击匈奴。

  朝廷批准,窦宪挥师北上,出鸡鹿塞汇同南匈奴、北疆边防司令,三军在稽落山跟北匈奴会战。北匈奴大败。杀名王以下13000人,投降200000人。班固为此专门作了《燕然山铭》。这次战役是中国对外战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胜利果实,可称空前。

  公元91年,东汉和帝永元三年,窦宪决心趁北匈奴微弱,一举把它消灭,于是派左校尉耿夔(kui)、司马任尚,率军出居延塞,将北单于部包围于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似在今*阿勒泰附近地区),大破北匈奴军,俘获北单于母,斩名王以下5000多人。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向。大汉远征军出塞5000里,才行班师。这是自汉代出兵以来,最远的一次进军。

  中国人所发动的战争中,往往局限边疆,很少能影响世界局势。金微山之战,不但对中国重要,使中国解除了历时三百年之久的匈奴汗国的威胁,从而,使汉代北部边患由此暂时解除,中国北方地区遂被东汉王朝统一。

  而且也使世界特别是西方格局发生了变化。北匈奴残余部众在漠北不能立足,于是向西方迁徙。北匈奴的远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便乘虚而入,成为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日后“五胡之乱”的远源。

彻底击垮匈奴的窦宪,在历史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而北匈奴的西迁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三百年后,复苏而又重新强大的北匈奴终于迁延4000公里之遥,抵达黑海北岸。原住黑海北岸的西哥特部落不得不向西侵入多瑙河上游。原住在多瑙河上游的汪达尔部落,受不了西哥特的压力,向西侵入到罗马帝国。古罗马终于亡在这些排山倒海而来的野蛮民族手中。

  从此中国边塞只剩下南匈奴,永远成为中国的附庸。这人一度使中国受辱屈膝的强大国度。在形式上仍继续存在一百余年,到了三国时期,它在最后一任单于到邺城拜见曹操时被留下。从此名实俱亡。

  所以说,窦宪才是真正彻底击垮匈奴的人,不过可惜的是,只因为他大奸臣的角色,让他的功绩被后世遗忘,被严重的抹去。

  窦宪击垮匈奴后,威震天下,满朝文武,望风承旨,唯命是从。窦宪凯旋而归时,迎接的大臣甚至想呼其为“万岁”。可见其权势已经到了熏天的地步了。

  公元92年,14岁的汉和帝受不了外戚专权,于是和太监联手布置力量,一举收捕了窦宪家族和党羽。窦宪兄弟全部自杀。一代英雄就是伏法。

  窦宪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被公认为是东汉外戚专权的祸首,因而备受贬斥,以至于他的历史功绩也几乎被其罪过所掩盖了。实在可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