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网络运营

Robotaxi卡位战背后:滴滴的资本焦虑与技术沟壑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6-28 22:46:12
技术的发展从来不是线性的,而是会在某一段时间急速上升。现在正处于又一次技术革命浪潮中,其核心为人工智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企业由于存在天然的数据优势,所以表现活跃。...

在这场并不短的赛跑中,谁的技术更为成熟,谁的数据更为精准全面,谁就离商业化更进一步,而非单纯的营销和市场卡位。

一点财经 李 婧|作者

严 睿|编辑

滴滴,似乎稍显“反常”。

2020年,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个于美国硅谷最先起步的概念,在中国迎来了规模化落地时代。百度、文远知行、滴滴、高德……这些公司扎堆于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推出了自己的落地计划。

这其中,滴滴格外“激进”,大面积营销传播其无人驾驶网约车项目,甚至让公众有种已经进入到无人驾驶时代的错觉。

虽然滴滴在2016年就开始组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2017年在海外设立ai实验室,但在此后两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声量传出。

直至去年8月,滴滴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并高调对外亮相。再后来,拿牌照、获投资、无人驾驶网约车于上海落地直播、招募种子用户……一系列动作都是加速式的。

但是滴滴真的做好准备了吗?直播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失误,也许不是答案,但隐藏着部分真实。

01

“不能慢”的滴滴

进入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robotaxi行业消息不断。之前低头忙研发的企业们,开始成群结队地向外界展示成果:

6月27日,在央视主持人、段子手朱广权的直播下,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

更早前的6月23日,与高德地图合作的文远知行宣布,广州用户可通过高德地图一键呼叫文远知行robotaxi;4月28日,高德与自动驾驶公司auto x在上海接入robotaxi体验活动;4月19日,百度apollo在长沙开启robotaxi打车服务……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国内有声量的robotaxi公司都冒了出来,有互联网巨头,有科技创业新贵,也有一直说要做robotaxi的网约车平台。

Robotaxi卡位战背后:滴滴的资本焦虑与技术沟壑

robotaxi是使用自动驾驶技术代替人工驾驶员进行驾驶行为的出租车服务,这是个技术为先,急不得的行业,“技术”、“车”是它的关键要素。

全球首家落地robotaxi的企业,背靠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a,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后,才终于在2018年12月推出自动驾驶载人服务waymo one,于凤凰城上线。

国内,同样是先有技术积累。比如百度apollo 的robotaxi,背靠的是百度于2013年启动的无人驾驶车项目,这个项目的技术核心是“百度汽车大脑”,包括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四大模块。

另一家公司文远知行,基本遵循同样的轨迹。作为技术创业公司,它于三年前正式开始运营,成为自动驾驶领域另一流派的代表。

2019年11月底,文远知行启动了robotaxi全开放运营服务,运营首月40辆车的车队共完成8396个出行订单,服务4683名用户,事故率为零。今年 5 月,文远知行称其旗下无人驾驶车队超 100 辆。

在自己探索运营落地的同时,文远知行也在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比如今年6月,其与高德的合作落地。

随着更多玩家来到了牌桌上,robotaxi的落地时代正式开启。正如安信证券所说,“robotaxi在国内已成星火燎原之势,2020年将是规模化运营的元年。”

众多玩家中,据介绍,waymo、百度等处于第一梯队,滴滴、小马智行、文远、autox等属于第二梯队。当然,在这些企业中,有一家企业显得尤为突出,那就是滴滴。

与文远知行、百度等相比,于2016年进入行业的滴滴入局似乎并不晚。但与它们较为平稳的从技术积累到商业落地曲线相比,它的表现却相当迅疾。

去年8月,滴滴突然将久不闻其声的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沃芽科技;该月末,滴滴自动驾驶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完成首秀,正式向外界披露。

紧接着,去年9月,滴滴获得上海颁发的首批载人师范应用牌照;去年10月,滴滴方面宣称将于2019年年底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当然,直到今年6月,滴滴才正式在上海开始robotaxi运营。

一年时间内,独立、亮相、融资、落地,在网约车领域风云叱咤的滴滴,到了无人驾驶这个偏技术的领域,似乎仍然在延续自己的互联网节奏。其原因何在?是什么让它如此焦虑?

02

卡位战与技术沟壑

烧钱无数,连续6年盈利未果的滴滴顶着500亿美金估值的高帽,却死活也跨不进资本市场的门槛。眼看估值逐渐下滑,滴滴上市早已是程维、柳青最大的焦虑。

在将自动驾驶部门从滴滴母胎里剥离出来后,滴滴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盈利。而对于成为独立公司的滴滴自动驾驶,似乎被推上了不得不断奶求存的曲折小路。

“今年对robotaxi至为关键,是它的规模化运营元年,也是它的卡位元年”。正如安信证券所说,在这场可能由互联网巨头、创业科技公司、汽车企业、网约车平台所共同构成的竞争格局中,提前卡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年间步伐大、稍显“急躁”的滴滴,或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也告诉一点财经,滴滴此次急于推出自己的robotaxi有强行占坑的意味,充满营销味道。作为入局者之一,滴滴必须要拿下这一阵,因为对自身的破壁发展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不拖累滴滴,一方面还可以秀一把让投资人和公众动心,滴滴无人驾驶网约车又会是下一个超级独角兽。”

这么看,滴滴的火急火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问题是,对于投资者,对于消费者来说,滴滴们真的已经拥有成熟技术和大规模商业化的能力了吗?这是个问题。

在这个注重技术积累的行业,滴滴的根基并不稳固。虽然早在2016年就开始自动驾驶研发,但其技术储备较为薄弱。“滴滴前些年做自动驾驶动静不大,自动驾驶团队其实刚成立不久,前几个月还在大量招人,仍需要继续技术储备”,和信证券投顾曾表示。

据一点财经了解,在招聘网站上,滴滴仍然在招聘大量自动驾驶方面的人才,包括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工程师、自动驾驶智联工程师、自动驾驶内外饰工程师等。

Robotaxi卡位战背后:滴滴的资本焦虑与技术沟壑

它的技术缺陷,在最近的直播中也得到了展示。比如第一次自动驾驶体验未能成功启动,耗时约5分钟左右;行驶过程中,对面方向左转来车时,没有减速避让,擦边而过;途中遇三轮车占道时,车辆停滞很久,通过远程协助才解决问题……

在自身储备不足时,滴滴需要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凶悍的竞争对手。在出行领域与之形成竞争的高德,此前已分别在4月、6月与autox、文远知行达成合作,进行规模化落地探索。

比如4月27日,高德打车宣布接入autox无人车,并在上海联合启动体验招募活动。用户

可通过高德打车平台呼叫无人车,在上海市*指定许可自动驾驶范围内体验用车。

与陷入存量用户市场的网约车相比,robotaxi显然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是一个更好的故事,对滴滴来说有着更强的吸引力。

今年5月底,滴滴自动驾驶获得来自软银超5亿美元的融资。“无人驾驶的普及还需要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上付出巨大的努力,想在无人驾驶领域取得成功的企业都需要准备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滴滴总裁柳青显然做好了讲述又一个资本故事的准备。

Robotaxi卡位战背后:滴滴的资本焦虑与技术沟壑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7月1日后,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sd)的价格将上涨1000美元。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给出了积极评价。

然而,马斯克的特斯拉故事,核心仍然是它的技术能力。“随着监管部门的逐步批准,该软件会越来越接近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其价格也将继续上涨。到那时,fsd的价值可能会在10万美元以上。”马斯克曾表示。

当下还无法讲出技术故事的滴滴,显然需要面对一个现实。“宣传造势莫当真”,和信证券投顾曾如此评价它的一系列动作。

03

robotaxi商业化有多远

对robotaxi来说,现在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时代。

一方面,受“新基建”、5g等因素影响,今年是自动驾驶的爆发期。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指出将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

与这些产业相关的自动驾驶,显然会受益于此。“自动驾驶十分幸运地蛰伏在5g、ai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几大领域的交汇处,未来有望乘着‘新基建’的东风,进一步加速商业化落地进程。”长城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称。

另一方面,疫情发生以来,人员隔离的硬要求,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出行方式。在这种思考中,自动驾驶显然同样也是受益者之一。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在5月份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后,自动驾驶汽车和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代中,如电动汽车百人会在《自动驾驶robotaxi商业化现状、挑战及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所说,“现阶段领先企业的示范运营以商业化为主要目的”,验证运营模式及商业模式。

Robotaxi卡位战背后:滴滴的资本焦虑与技术沟壑

据车百智库整理(截至4月)发现,百度、文远知行、autox等走在了robotaxi商业化的前端,其中百度甚至已面向公众开放;滴滴进入较晚,且仍处于种子用户招募阶段。

在这场由企业所推动的robotaxi商业化中,消费者端的诉求同样重要。

《建议》中有一项数据值得深思:根据大陆集团的研究,2018年在调研中有79%中国消费者有意愿接受自动驾驶,而2013年该数字为89%。

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接受度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有一个用户道出了真谛:“反正自动驾驶出租车我是不敢坐,车辆和涉及到人生命安全的东西还是我自己掌控比较好。”

人们的这种不安全感根源在于当前robotaxi技术上的不足,以及技术无法落地。拿此次滴滴的直播来说,据业内人士透露,其激光雷达采用的是64线的velodyne,较笨重且造价高;整个直播体验过程中,其路线较简单,行人、车辆较少,全程车速在30km/h,且大部分为右转。

对于自动驾驶企业来说,技术根植于数据之上,而数据非一朝一夕所能积累,哪怕自豪于数据的滴滴,也有着诸多不足。

在直播中,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to韦峻青曾提到一组数据:滴滴自动驾驶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千亿公里数据的自动驾驶公司,其自主研发的车载设备桔视覆盖了滴滴平台上50%以上的订单。

其中,桔视是车内外监控设备,相当于行车记录仪或车内监控,所能积累的主要还是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数据,而无法和车辆的驾驶行为数据相打通,比如速度、方向等数据。

作为网约车平台,滴滴车辆行驶了有千亿公里,但这些数据是否真的有千亿公里可能要大打折扣:一有些没有存储;二是行车记录仪数据,成像质量和分辨率较低,且只是前向数据;三,这些只是原始数据,如果要使用,还需要人工标注,否则无法使用。

显然,就当下来说,大规模商业化与应用还有些遥远。

滴滴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车里面一个司机都没有,随叫随到,想去哪里都可以,非常安全——达到这种程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还要很久的时间。三到五年的时间是不太可能出现的,五到十年可能不可能,很难说。”

而在这场并不短的赛跑中,谁的技术更为成熟,谁的数据更为精准全面,谁就离商业化更进一步,而非单纯的营销和市场卡位。

04

结语

技术的发展从来不是线性的,而是会在某一段时间急速上升。现在正处于又一次技术革命浪潮中,其核心为人工智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企业由于存在天然的数据优势,所以表现活跃。

在自动驾驶领域,同样如此。随着百度、文远知行、滴滴等众多企业的摸索,robotaxi已有了雏形。

虽然仍伴随一些不足,但所有的进步与创新都值得鼓励。对近期不要太过乐观,对长期不要太过悲观,想必会是这个行业的发展诀窍——以长跑的心态,从技术端扎扎实实开始修炼,才是这个行业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