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到底就多坏?他是如何祸乱朝政的?
杨国忠,唐朝时期奸相,是造成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人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然而天宝年间,虽然唐玄宗日渐怠政,虽然李林甫专权擅势,但大唐依然延续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人均粮食达到了七百斤,与1982年的水平相当,国力达到了封建统治的顶峰。那么,杨国忠这个家伙到底干了点什么,他得有多坏,才能把这么厚的老本折腾光呢?
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说:
其一,乱
李林甫为了排斥异己,任人唯亲,一直兼着吏部尚书,杨国忠也是一样,但他比李林甫还不学无术,上台后没多久就将选官工作搞得一塌糊涂,还美其名曰是提高效率。
按照惯例,吏部选官有三步:首先,吏部要组织面试、笔试,按照身、言、书、判四项标准对候选人进行综合判断,然后给出任职建议,并附上资历、声望等说明材料。
第二,要进行“三注三唱”,也就是三次公示,如果候选人对任职不满,或者社会各界对候选人有不同意见,均可提出,吏部将予以调整。
第三,吏部将初定名单交由门下省审核,如无不同意见,上报皇帝御批。
这个程序专业而繁琐,一般要耗时半年左右。因为官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家国与万民的利益,朝廷不能不慎重。但是杨国忠上台后,为了表现自己精明强干,能力过人,硬是将这一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与提速。
他撇开吏部绝大多数官员,只叫几个下级令史到家中,一会就拟好了所有的任职名单。三注三唱、门下封驳的程序全免。他通知所有的候选人,以及门下侍中、黄门侍郎、给事中,还有尚书省的官员统统到场,然后将候选人一个个叫进来当面询问有无意见。大家都没有见过这阵势,全都蒙圈,一条意见也没有。于是当场就宣布任命决定!
于是乎,原来需要半年才能结束的官吏选拔,在杨国忠的提速下,一天时间就全部搞定。于是乎,天下一片哗然。
天下百姓嗷嗷待哺,数千仕子翘首以盼,各地才俊引领而望,而如此重要的吏部铨选,凭几个低级令史,便一笔定了乾坤。公平何在!天理何在!
面对如此草率的选官制度,很多名士对朝廷失去了信任,其中一个叫张彖的进士,名气很大,别人都劝他拜谒一下杨国忠,或者贿赂那几个掌大权的令史,他却说:“君辈依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然后愤然隐去。
看来张彖的估计十分乐观,他还想着皎日出生,不曾想,大唐没有迎来皎日,却来了安禄山的大锤。
其二,狂
杨国忠与堂妹虢国夫人,也就是杨贵妃的二姐有私情,同宗兄妹之间发生这样的事情十分羞耻,但杨国忠却满不在乎,甚至同虢国夫人公开打情骂俏,被别人私下里称为“雄狐”。就连写《新唐书》的老夫子欧阳修都爆了粗口,骂他“施施若禽兽然”。
为了在堂妹面前抖威风,选官时杨国忠让虢国夫人姊妹坐在屏风后面,自己则在前面对着满堂官员呼来喝去,候选人进厅后,没人面试,却听到屏风后妇女们叽叽喳喳的笑声,杨国忠还指着维持秩序的三品吏部侍郎对堂妹说:“我这个紫衣小吏如何?”对三品大员来说,这是何其大的侮辱!而杨国忠,就是这样的轻狂。
曾几何时,大唐宰相何其庄重。宋璟一身正气、张九龄风度翩翩、就连李林甫也算不威而怒,令安禄山心惊胆战。而杨国忠呢,据《旧唐书》记载是“攘袂扼腕,颐指气使。”典型的小人得志。
其三,怨
怨是指杨国忠搞得民怨沸腾。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与南诏的战争。天宝九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南诏起事,唐军一败涂地,而杨国忠遥领着剑南节度使,这事太伤宰相大人的面子。于是,杨国忠一再命令从中原募兵,攻打南诏。但是中原百姓承平日久,有非常害怕南方的瘴疠,听说去了就是九死一生,所以没人应募。
杨国忠急了眼,到处抓壮丁,凑人数。结果造成部队战斗力低下,从天宝九载到十三载,唐军一败再败,前后折损了二十多万青壮年。由于杨国忠瞒报军情,玄宗不知真相,百姓也得不到响应的抚恤,十分凄惨。杜甫在《兵车行》中形容道:“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二是天宝十三载,秋雨连绵,下了一个多月,玄宗忧心忡忡地问杨国忠灾情如何。而杨国忠拿了几株十分饱满的麦穗对玄宗说:“雨虽然大,但庄家长得挺好!”于是朝廷没有赈济遭灾的百姓,造成人民*,苦不堪言。
三是杨国忠敛财的本事突出,这也是玄宗重用他最重要的原因。杨国忠除了担任右相、吏部尚书外,还兼任着四十多个专使,专门负责巧立各种名目,盘剥民脂民膏,以供皇家日益剧增的开销。而且他自己也贪了很多,活得很爽。
传说杨国忠挥金如土,以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女婢“肉阵”取暖;以“楼车”载女乐。他的府邸比皇宫还要壮丽。
综上所述,杨国忠可谓坏到了骨头里。那么,怎样的人生观驱使他这样做呢?用他自己的话讲:“吾本寒家,一旦缘椒房至此,未知税驾之所,然念不能致令名,不若且极乐耳!”这句话可概括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用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的话说:“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