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两年具划时代意义的CPU:Intel/AMD你站谁?
这两年cpu新品的性能进步是过去10年内最大的,发生的事几乎也是最多的。
多得现在就这么简单想想这个话题都有无数个画面在脑海中闪出,终于能上六核的酷睿i7、下放到z370的酷睿i9、第一代锐龙ryzen、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7nm来了、10nm难产、供不应求、七八年前的老u都敢涨价、旧主板当新主板卖...真是值得拿出来回顾一番。
那今天就以划时代意义的cpu为主线给大家回顾一下这两年来cpu市场发生过的事吧。
这回就先从cpu霸主intel先开始说起吧,6核i7在现在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在当时还是很值得欣喜的。
intel篇
打破11年的4核僵局,主流桌面级平台终于出现6核酷睿i7
代表处理器:intel i7-8700k
自从2006年首款4核心的酷睿处理器qx6700于lga775平台上面世以来,intel就保持了主流桌面级平台最高端的酷睿i7只给4个核心这种传统达到了11年之久...
这对于一个曾经以“摩尔定律”来标榜自己进步速度的半导体公司来说,简直太说不过去了...
对此,业内惯用的解释说法是——intel唯一对手amd的推土机处理器太弱了,根本连4核8线程的i7都干不过,intel哪有必要拿更多的核心出来呢?嗯,这话貌似也很有道理,锅确实该让amd背一半。
终于2017年第四季度,intel推了首款桌面级超过4核心的酷睿i7——intel i7-8700k,规格达到了6核12线程,最高睿频可以达到4.7ghz,这在当时整个业界都觉得终于有点新意了(不挤牙膏了)。
上市价格很高,曾一度卖到了3399元,让人觉得哭笑不得,你难得来个给力点的i7,但价格也水涨船高了不少啊(上一代i7是2799元)。
点评:虽说是在amd锐龙超多核心攻势压力下才匆忙拿出的产品,但由于酷睿架构的单核效能优越,它依然是当时游戏性能最强的处理器,就算放到现在也依然很强。
凌驾于i7之上,最高达到18核的酷睿i9
代表处理器:intel i9-7980xe
如果说前面的6核i7是因为受到了锐龙1800x的压力才被拿出来防御的话,那这个酷睿i9就是intel用来反击amd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的利器了,当时第一代线程撕裂者高达16核32线程,而且价格亲民,intel的10核i7-6950x有点挂不住面子了,所以搬来了强大的救兵——酷睿i9来给自己扳回一城。
最高18核的酷睿i9-7980xe是当时hedt平台上能买到的核心最多、性能最强的u了,24.75mb三级缓存、支持4通道内存,给你强大的44条pcie 3.0通道,厉害的点数不胜数,但价格也贵上天了,达到了1999美元,国内差不多就是15999了。
点评:酷睿i9开始,预示着a/i两家发烧级平台(hedt)的堆核之战正式打响,amd来一个16核,intel就发一个18核;你来一个28核,我又搞一个32核,什么?还不够?我再搞一个64核!
下放到桌面级平台的利剑:z390也能跑的酷睿i9
代表处理器:intel i9-9900k
虽说前面介绍的酷睿i9-7980xe很厉害,但毕竟也要搭配价格高昂的x299主板才能使用,amd这边的8核锐龙省着点的话甚至还能用b350来带,专属于hedt平台的酷睿i9就显得比较高冷了。
为此,intel马上把酷睿也下放到主流桌面主板上,第一款降临的就是酷睿i9-9900k了。
规格和频率都非常高(和它价钱一样高),达到了8核16线程,最高睿频可达5.0ghz,也是史上首款默认状态下就能睿频至5.0ghz的酷睿处理器了,而且为了控制住这么多高频的核心,内部的导热介质也重新用回了钎焊,但价格也达到了4999元,也是史高。
点评:这颗i9-9900k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销售意义,虽然性能实在是强,但高高在上的价格让很多用户都只能望而却步,转身投靠锐龙2代了...
回顾:就在i9-9900k发布的几个月附近,intel的处理器因为生产线调整而降低了产能,导致全部都价格暴涨,最夸张的i5-8400近乎翻倍。
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i9-9900k自然价格也不会低了,所以那几个月内多数时间都处于高价+缺货的状态。
内存在当时也处于一个非常高位的状态,显卡也正从gtx往rtx过渡,这些要素直接反作用于整个pc市场的生态,导致很多主板厂商、机电厂商都销量下跌不少。
intel目前核心最多的服务器级至强
代表处理器:intel xeon w-3175x
参数看上面就知道厉害了,28核56线程,tdp高达255w,需要搭配服务器专用的豪华c621主板才能驱动。
点评: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刷新了跑分冷却散热的手段,在2018年台北电脑展上,intel丧病地拿了1770w的压缩机来给它制冷散热,现场实现了26核全核心5ghz频率运行的壮举,跑分也是空前的高,创下了单路cpu跑分之最。
intel篇小结:至此,intel这两年比较有划时代意义的处理器就是这几款了。虽然也有全新的f后缀型号、更高端的i9-9980xe,但本质上终究还是装着旧酒的新瓶子,就不纳入里面了。
6核i7、8核甚至18核的i9,一别过去10年的挤牙膏姿态,两年内就给你如此巨大的提升,这背后是intel的良心发现吗?是intel忽然得到外星黑科技组织的指点了吗?是intel工程师手抖多给了你核心吗?不!这后面的功劳,我认为得归功于amd,关于amd这两年的奋斗史,请大家翻页继续看。
2amd篇:屠龙勇士amd篇这两年内amd的处理器发布史才更像是一位屠龙的勇士,一步步进取、一步步往上爬,不断反击,逼着intel拿出各种酷睿来进行防守...
两年故事的起点:zen架构锐龙降临,苏妈露出老母亲般的微笑
代表处理器:ryzen 7 1800x
聊到这两年的cpu,那一定是怎么都绕不开这个让amd翻身做主的zen架构锐龙了,照片上是苏妈第一次公开场合正式发布ryzen处理器,当天公开了包括性能跑分、规格参数、上市售价等等等等,透过苏妈自信从容的笑容我看到了amd处理器的曙光。
稍微关注diy的玩家应该都知道amd锐龙了,推翻推土机架构重新研发,zen架构中引入多项革命性的技术,新增smt超线程并且提升了每个核心的单核性能,上来直接给你一个8核16线程套餐,还在坚持4核8线程酷睿i7的intel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后面的6核小弟ryzen 5 1600/x同样也很威风,但就不展开讲了。
点评:ryzen 7 1800x虽然单核性能与主频在当时依然是略逊于intel的酷睿处理器,但它是一张全新的能让amd回到舞台上与intel正面刚的重要王牌。在这之后,第二代锐龙在这zen架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再加上制程福利,频率逐步提高,单核性能也就起来了。
intel那边只有4个核心的i7-7700k面对这个8核的锐龙就显得有点疲软了,也是这个原因,逼得intel在7700k上市了9个月之后,就马上拿出了6核的i7-8700k。
锐龙继续出招:4核8线程的锐龙5让e3走下神坛
代表处理器:ryzen 5 1400
在ryzen 5 1400到来之前,4核8线程是i7级别的处理器才能享用到的规格,被看作是“小i7”的至强e3也因为拥有和i7相近的规格而火了很多年。
但ryzen 5 1400拥有同样的4核8线程规格,当时只要千元出头,而且还能搭配又新又实惠的b350主板,同时拥有原生usb 3.1 gen2接口以及pcie 3.0通道,简直幸福多了。
点评:ryzen 5 1400的意义在于更全面地普及了4核8线程的电脑,对很多用户来说已经够用、而且价格厚道,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是电商平台中千元级销量最高的cpu,远超过intel。
线程撕裂者登场:发烧级平台也能刚正面了
代表处理器:amd threadripper 1950x
在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发布之前,amd发烧级平台是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的,intel也称霸了这个领域n多年了,当时发烧级平台最高端的型号就是10核心的intel i7-6950x和i9-7900x了,而且价格也高高在上的。
直接堆砌zen单元使线程撕裂者的规模达到了空前的16核32线程,由于面积巨大所以散热效果也更好,频率稳定发挥稳定,直接又碾压了价位相近的10核i9-7900x,而这是amd史上第一次超越intel最*至尊酷睿的产品,那个让能让我们感觉到活力的amd回来了。
点评:与intel那边价格高昂充当象征性意义的酷睿i9不同,这款16核32线程的线程撕裂者1950x,价格只要8000元左右,在当时对于那些有高核心需求的用户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这也奠定了线程撕裂者与epyc的基础。
在这大半年之后,ryzen 7 1800x也推了第二代产品ryzen 7 2700x,但更多的只是架构的优化以及频率的小幅提升,远达不到第二代线程撕裂者那么震撼。
王炸!32核的性能怪兽——第二代线程撕裂者
代表处理器:amd threadripper 2990wx
这个大家伙是真的对得起它“线程撕裂者”的名号了,完美符合摩尔定律的发展规律,从第一代的16核32线程直接升级到这一代的32核64线程。这下子是真的足够吊打intel的i9-7980xe了,而且价格也同样美丽,只要13500元左右即可带回家。
amd这边采用堆砌ccx单元增加核心数量的方式优势完全体现出来了,因为这种方式相比intel单片die刻蚀多核心的方式良品率要高许多,研发难度也更低,所以接下来epyc还能往更疯狂的方向继续堆砌...
点评:堆核大战就该这样玩,32核的它为amd的高端产品形象加分不少,而且也越来越多工作站、小型服务器级别的用户愿意采用amd的处理器了,信任感一点点积累起来。
工艺反超intel,全球首款7nm处理器,惊人的64核!
相关处理器:amd epyc(霄龙)rome
第二代霄龙沿用了成熟的、与线程撕裂者一样的ccx单元堆砌方式,上图就是霄龙的开盖图,可以看到里面有四周8个相同的die以及中间1个大die组成。四周的每个die里面其实就是一个zen 2,共8核心,8个die总共就是64核心了。
点评:抢先采用了优秀的7nm工艺,先进的架构,超级多核,单路64核128线程,双路就能轻松达到128核256线程了,简直是服务器级神u。
而intel那头最*的服务器处理器暂时也只是28核56线程的至强而已,即使你单核效能再高,28拳也难敌64手啊!
amd篇小结:正是zen架构锐龙的逆袭,使得躺赢了多年的intel重新拿出了自己的技术储备与之对抗。
锐龙ryzen盘活了沉寂多年的处理器市场,让intel更加重视,也让diy玩家重新感受到每一代产品升级所带来的性能大幅提升。
服务器级处理器方面也由于架构的优越性,amd这边堆砌核心的速度也许已经远超过intel能抗衡的范畴了,这对于企业用户、数据中心来说,也是一次武装的升级了。
第三代锐龙7nm新品已经在路上:
zen 2架构、16核、4.7ghz、继续沿用am4接口
最近已经收到不少信息,amd将在6月正式发布ryzen 3000系列新品,最高端的ryzen 9 3800x据说能达到16核32线程,频率最高也能达到4.7ghz,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它的单核性能就基本上能平齐intel了,加上核心数量的优势,想想就值得兴奋。
是谁说摩尔定律失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