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数据结构 读书笔记1(概念到栈)
一、基本概念、术语:
1.数据:计算机中可以操作的对象,能被识别、输入、处理的符号集合;(图像、音频等通过编码成为字符数据;
2.数据元素:组成数据、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单位;(建立数据模型的着眼点);
3.数据项: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组成数据项;
4.数据对象: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简称数据);
5.数据结构:不同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的组织形式)
6.(1)逻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互相关系:集合(平行)、线性(一对一)、树形(一对多)、图形(多对多);
(2)物理结构(存储结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
把数据元素 存储到存储器中;
·顺式存储:数据元素在连续存储单元(数据逻辑关系同物理关系);
·链式存储:数据元素在任意存储单元;需要一个指针存放数据元素地址;
(3)逻辑结构面向问题,物理结构面向计算机;目标:将数据及其逻辑关系存储到计算机内存中;
7.数据类型:性质相同的值及其操作;
(1)原子类型:不可再分基本类型:整型、实型…;
结构类型:由若干个类型组合;整型数组;
(2)抽象数据类型(ADT):数学模型及定义的操作;(仅取决于逻辑特性)
体现了问题分解、抽象、信息隐藏;(抽象:隐藏实现过程)
二、算法:
1.算法:解决问题求解步骤;计算机中为指令的有限序列;
2.算法五个基本特性:输入(0or多)、输出(1or多)、有穷性(非无限循环,时间有限)、确定性(无二义性)、可行性(每一步能通过执行有限次完成);
3.算法设计要求: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输入不合法时,算法也能做出相关处理)、时间效率高存储量低;
4.算法效率度量方式:事后统计、事前分析估算(算法的好坏和输入规模);
事前分析估算:测定对运行时间有消耗的基本操作的执行次数;(只分析算法或步骤);
把基本操作表示成输入规模的函数;
5.函数的渐近增长:输入n没有限制时,超过N,函数总大于另一个函数,称这个函数渐近增长快于另一个;(即判断效率关注最高阶项的阶数即可);
6.(渐近)时间复杂度:语句执行次数T(n)是问题规模n的函数;
T(n)=O(f(n))表示随n增大,执行时间增长率与F(n)相同;
时间复杂度一般指最坏时间复杂度;平均运行时间是期望运行时间;
7.空间复杂度:S(n)=O(f(n)),n为问题规模,f(n)为语句关于n所占存储空间的函数;
三、线性表:
1.线性表(List):0or多个数据元素的有序序列;
2.(直接)前驱/后继;
3.元素个数n为线性表长度;n=0,空表;
(一)4.线性表顺序存储:(数组)
顺序存储结构三个属性:起始位置、最大存储容量、当前长度;
5.获取元素:
6.插入元素:
a.插入位置不合理(溢出、不在范围内)抛出异常;
b.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遍历到第i个位置,分别后移一位;
c.插入元素;
d.表长加一;
7.删除操作:
a.删除位置不合理:抛出异常;
b.取出删除元素;
c.从删除元素开始遍历到最后一个元素,分别前移;
d.表长减一;
8.线性表线性存储:
优点:无需为元素逻辑关系增加存储空间;快速存取;
缺点:插入删除需要移动大量元素;长度变化大时,难确定存储空间容量;存储空间碎片;
(二)线性表链式存储:将数据存在任意的存储单元中;为了表示元素与后继数据元素逻辑关系,则存储本身信息(数据域)和直接后继的存储位置信息(指针域:存储指针或链);这两部分组成数据元素的存储映像,称为结点(node);
9.线性表链式存储:n个结点链结成一个链表;链表中每个结点只包含一个指针域则称单链表;
10.头指针:链表中第一个结点的存储位置(若有头节点则指向头结点;头指针不为空);最后一个结点指针为空NULL;
11.头结点:第一个结点前,可无数据域,指针域存储指向第一个结点的指针;(线性表为空则头节点指针域为空);
12.结构链表定义:
13.单链表的获取:
a.声明结点p指向第一个结点;初始化j为1;
b.当j<i,遍历链表;p指针后移累加;
c.若到链表末位p空,则第i个元素不存在;
d.否则查找成功,返回p的数据域;
14.单链表的插入:
注意先换指针域后换数据域;
使用了malloc标准函数,生成一个新结点;类型同node;
15.单链表的删除:
a.声明结点p指向第一个结点,用j计数;
b.遍历链表,让p不断指向下一个结点;
c.若到链表末尾p为空,则第i个元素不存在;
d.查找成功,则引入中间结点q,将p->next给q,在将q->next(p->next->next)给p;即实现了原本指向的元素(即第i个元素)被跳过;
e.用c语言标准函数free回收节点、释放内存;
对于插入或删除数据 越频繁的操作,单链表的优势越明显;
16.单链表的整表创建:动态的,不需要预先划定、分配,从“空表”依次建立各元素结点逐个插入;
(1)头插法:
a.声明结点p和计数器变量i;
b.初始化空链表L;为L的地址内存放头节点;头结点指针指向NULL;
c.生成新结点(malloc)赋值给p,随机数字赋值给p的数据域;
把现在头结点指向给p,让头结点指向p;
(2)尾插法:把新结点放在最后;
a.初始化链表L;声明中间结点p和推移(始终指向末位)结点r;声明计数器变量;
b.循环:生成新结点p,随机赋值,让尾结点r指向新结点p;
c.现在p才是尾结点,故将p赋值给r;
d.循环外将尾结点指向赋NULL结束链表;
17.单链表的整表删除:在内存中释放;
a.声明递推结点q和释放节点p;
b.第一个结点赋值给p;未到表尾时循环:将p结点的指向(下一个节点)赋给q;释放p;
c.循环结束后需要将头结点指针域清空;
18.单链表与顺序的优缺点:
查找多时,用顺序;插入、删除多时,用单链表;
元素个数不确定时,用单链表;
(三)其他链表结构:
19.静态链表:用数组描述链表;数组元素由两个数据域data(存放数据)和cur(存放后继元素在数组中下标)组成;
(1)
通常建的比较大,防止溢出;
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不存数据;未被使用的数组元素为备用链表;
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下标0)的元素的cur存放备用链表第一个下标;
最后一个元素的cur存放第一个有数值元素下标,相当于头结点;
第一个备用下标为7,第一个有值下标为1;
(2)静态链表插入:静态链表也要建立和释放,数组需要自己实现malloc和free函数;
a.malloc:返回第一个备用的下标(i)为首cur,且需要把这个的下一个空闲(即空闲i的cur)赋给首cur(它成为了第一个空闲);
b.插入:获取最后一个元素下标k(它的
cur即为首数值元素的下标);用malloc获取空闲分量的下标j;将插入值e赋给空闲j的数据域;
c.找到插入元素的前一位,用k定位(k本来是最后一个下标,把它的cur赋给它之后,就变成了第一个有值元素下标,再赋则后移直到i);
d.让k指向新元素,新元素cur为原i指向的cur;
(3)静态链表删除:
a.通过函数实现free;即定位末位k,k指向第一个非空;定位删除结点j,让k的指向为j的指向,即j被跳过了,现在第一个非空元素是j指向(下一个)元素;
b.把空闲结点回收到备用链表;即把删除结点插入到头结点和头结点的指向之间;(删除结点k指向原备用链表头的指向,让备用结点指向k)
(4)listlength:返回l中数据元素个数;
a.用i(下标值)标记非空头结点;用j计数;i不断递推直到为零;
b.返回的j为元素个数;
(5)静态链表优缺点:只移下标不移元素,但表长难确定、难以随机存取;
(四)循环链表:
20.循环链表:将单链表终端结点的空指针改为指向头指针;头尾相接的单循环简称循环链表;原来判断p->next是否为空,现在判断p->next是否为头结点;
(1)关键:用尾指针(rear)而不是头指针指向链表;则头结点rear->next->next;
(2)合并两表:
把p作为中间结点,先保存a的头结点,让a的尾结点指向b的第一个结点(即不要b的头结点了,只保留a的);再让b的尾结点指向p(a的头结点);释放p;
(五)双向链表:
在单链表的每个结点中,再设置一个指向前驱结点的指针域;
求长度的listlength,查找元素的getflem,获得元素位置的locateelem与单链表相同,但插入和删除需要改变两个指针;
(1)插入:先将插入元素的前驱和后继插入(添指针,不改变其他元素);后结点的前驱(p->next->prior);前结点的后继(p->next);
(2)删除:让欲删除结点被跳过就行;
四、栈与队列:
(一)栈(stack):
1.栈:仅在表尾进行插入和删除的线性表;
2.栈顶(top):允许删除和插入的一段;(表尾)
栈底(bottom):另一端;(固定端)
栈又称后进先出,即LIFO结构;
插入=进栈、压栈、入栈;(push)
删除=出栈、弹栈;(pop)
3.栈的结构定义:
栈顶top指示栈顶元素在数组中位置,top小于stacksize,存在一个元素则top为0,空栈-1;
当stacksize为5时:
4.栈的顺序存储结构:进栈:
5.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出栈;
6.两栈共享空间:两个相同类型的栈,让一个栈为数组的始端(下标0),另一个栈为末端(下标为数组长度n-1);
(1)结构定义:即两个指针,向中间聚拢,当两指针值差1时,栈满;用于此消彼长型;
(2)push操作:判断满否;判断在哪个栈中,前栈则将插入值赋给top1后元素,后栈则赋给前元素;
(3)pop:
7.栈的链式存储:(链栈)
(1)链栈结构:top(栈顶指针)为原表中的头指针,此时头结点也失去意义;
其中,stacknode用于创建结点,中有数据域和指向后继的指针域;linkstack中有一个指向结点的栈顶指针top和一个给它定位的数据count;
(2)进栈:
创建新结点s;把插入数值赋给新结点数据域;新结点指向现在的栈顶S;让新结点s成为栈顶;栈顶位置标记count++;
(3)出栈:
把栈顶结点赋给p;下移栈顶指针;释放结点p;标记count–;
(4)栈中元素变化不可预料则链栈;变化可控,顺序栈;
8.栈的应用——递归:
(1)斐波那契数列:
(2)递归函数:直接或间接调用自己的函数;
递归至少有一个条件,满足时不再引用自身而是返回值退出;
(3)迭代是循环结构,递归是选择结构;
(4)递归退回恢复前行过程中存储起来的数据;(先存储的后恢复)
即前行时,压入栈中;退回时,恢复调用;
9.栈的应用——四则运算表达式求值:
(1)后缀(逆波兰)表示法:所有符号在要运算数字之后;
换为
(2)计算:从左到右遍历,遇到数字进栈;遇到符号将栈顶两个数字出栈运算;运算结果再进栈;直到得到最终结果;
(3)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从左到右遍历,数字则输出,符号则判断与栈顶符号的优先级;右括号(左括号得等配对)或优先级低于栈顶,则栈顶依次出栈并输出,当前符号进栈;输出后缀表达式为止;
本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ego_ib/article/details/107435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