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3D打印市场增长迅猛 产业链尚未成型
3D打印医疗应用市场未来三年年平均增速将保持在25%以上,市场规模超百亿。2013年在所有涉及3D打印的应用专利中,有38%与医药领域有关,潜在发展空间巨大。
自2015年开始,中国的医用3D打印或将进入加速增长期。
“在今后十年内,医用3D打印将稳定实现年均40%-50%的增长速度。”苏州大业三维打印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大业”)副总经理吴展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苏州大业公司是中国较早进入3D打印行业的新兴公司,2014年,该公司在医用领域实现收入100万元,2015年过半,苏州大业已完成去年全年收入额。
由于医疗的个性化需求和高附加值特征与3D打印的特性十分吻合,使得该领域成为最适合使用3D打印技术的领域,应用专利数量远超其他行业,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
近年来,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正逐年攀升,尤其是医用产品。据川财证券统计,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60亿美元,最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3%,未来3D打印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而3D打印医疗应用市场未来三年年平均增速将保持在25%以上,市场规模超百亿。2013年在所有涉及3D打印的应用专利中,有38%与医药领域有关,潜在发展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中国的政策环境逐渐呈现出支持倾向。
随着“精准医疗”得到中国*的高度重视,除了基因测序,更加具有个性化特征的3D打印技术在仿生组织修复、个性化组织、功能性组织及器官等精细医疗制造中的应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制造2025”规划也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列为重点发展领域;2015年2月,工信部发布“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计划到2016年医用3D打印将初步成为新药研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工具;此外,工业4.0等诸多政策均利好医用3D打印的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目前,医用3D打印产业虽然应用范围广泛,但仍以研发需求为主;行业壁垒较高,上下游产业链尚未成型。监管政策和行业标准几近空白。
医疗3D仍以研发需求为主
苏州大业的客户以医院和医疗器械公司为主。据吴展名介绍,截至目前,包括深圳二院、深圳宝安医院、武汉协和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北医三院等大型综合医院以及迈瑞公司。其订单以科研为主,并非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涵盖医疗器械、手术导板、医疗模型、护具(矫形器)以及植入产品。
在医疗领域,另一家3D打印公司AOD的客户来源几乎与苏州大业完全一致,“目前已占领陕西省多家三甲医院,提供1:1的骨科模型和耗材。”AOD公司市场总监刘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虽然以医院客户为主,但这并非意味着在现阶段3D打印直接面向病患,而是以科研用途为主。川财证券调研显示,目前,3D打印在医疗中的应用领域包括医疗教学、手术模拟、患者沟通、牙科及骨科、医药科研以及药物筛选等。
以武汉协和医院为例,该院泌尿外科使用3D打印模型进行模拟手术,在5月末的一次3D打印论坛上,泌尿外科主任章小平教授表示,3D打印技术可为复杂疾病提供病变模型和体外研究,通过在体外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从而实现手术创伤最小化。
医疗器械公司的采购目的同样用于研发,吴展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迈瑞向苏州大业定制的骨科耗材用于产品研发。”在谈到3D打印率先占领研发用途的原因时,吴展名分析,无论哪个行业,最先接受新兴技术的基本上是工业研发。
医用3D打印暂时难以面向消费市场的另一原因是临床脱节,章小平认为,目前,3D打印技术上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有通过不断研讨和学科交叉,把各个专业的顶尖技术融合应用,才有可能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上取得进展。
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最近一年,医用3D已开始从研发用途逐渐过渡至特定人群的大众消费。
北京瀚思维康健康管理公司的客户可以购买一种3D打印的鞋垫。瀚思维康是一家体检+诊所的医疗机构,2014年,该机构通过步态检测仪的检测结果,为客户量身定做3D打印鞋垫,据瀚思维康总经理苏小虎介绍,这种鞋垫可用于矫正客户的走路姿势,并预防糖尿病足等多种足部疾病,2014年已销售出3000多双,价格在300-400元。
行业壁垒较高,产业链尚未成型
虽然3D打印的市场前景巨大,但川财证券的调研显示,3D打印的行业壁垒较高,并且医疗领域更高。
据悉,3D打印的行业第一个壁垒是材料和软件,“目前可用的材料种类少,软件主要为进口。”川财证券的调研显示。
吴展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苏州大业的主要材料大概七八种,包括光敏树脂、尼龙、玻纤、钴铬合金、钛合金、316不锈钢等材料。”
而在软件方面的研发较为困难,吴展名说:“苏州大业已逐步自主制造设备、丰富材料,但软件的研发进展较慢,全部为进口。”
AOD公司面临的情形与此类似,虽然该公司的创业团队以清华大学为主,但仍然在材料选用方面难有突破,其市场总监刘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我认为,材料是3D打印的最大困难。”
“总体而言,我国的3D打印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认为,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关于3D打印的核心技术多数都在国外,而我国医疗行业使用的3D打印机和金属打印材料多数依赖进口,国内的技术还欠成熟。
3D打印的行业壁垒还包括集成技术和市场接受度:“设备、材料、软件、工艺的整合能力,是不可复制的竞争壁垒。在市场接受度方面,需要对消费者和患者进行教育,对医生进行培训。”川财证券的调研结果显示。
而具体到医疗行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医疗3D打印的行业壁垒更高,除上述三点外,医疗3D打印还需完成机械、材料、软件、生物、医疗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并且在政策准入方面,医用3D打印产品获得注册证的时间周期较长。
由于上述诸多行业壁垒,医疗3D打印的产业链格局尚未定型。
不过,行业壁垒高企也为投资机构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投资机会,川财证券建议,投资者高度关注这一行业投资标的,商业模式是选择投资的重要依据。
据悉,AOD公司的商业模式根据涉及的行业特性而异,在医疗领域,AOD与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器械公司为客户,研发生产用于科研项目的3D打印产品;而在大众消费市场,如文化创意领域,AOD公司的商业模式初步以加盟店形式为主。
医用3D行业标准缺乏
在刘源看来,中国的3D打印产业与国外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这体现在装备的可靠性、精密度、材料质量和丰富程度、应用领域等。”刘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而从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来看,中国同样存在较大差距,吴展名援引一家瑞士公司的数字显示,该公司在2013年的销售量达到15万件,2014年升至20万件,收入则达到2亿欧元。
事实上,截至目前,中国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3D打印公司,而是以通用技术为主。AOD公司十分看好医用3D市场,刘源说:“在医疗专项,AOD公司已经成立了30人的团队,未来会逐渐成为医院的刚需。”
造成中国3D打印行业落后发达国家的主要因素除了技术落后外,政策监管和行业标准成为首当其冲的因素。
吴展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下半年,CFDA发布文件规定,医疗用3D打印产品必须通过验证和注册,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产品获得注册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先做一些不需要验证注册产品或者一类医疗器械。”
吴展名预计,在一年内中国也不会出现医疗注册产品,“因为目前还没有出台任何一部行业标准,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验证注册。”
医疗3D打印面临的第二大障碍是跨界融合,多家被访公司表示:“这个产业需要将IT、设备、材料、医疗等各学科融合。”
材料来源是3D打印公司普遍反映的第三大难关,“中国是钛生产大国,但是目前专门生产适用于3D打印钛粉的企业极少,并且产品质量与国外差距较大,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不高。” 戴尅戎举例,以神经外科常用的钛网为例,进口产品的价格在万元以上,钛网也非常适用于3D打印,但上游钛粉供给处于空白状态。
此外,摆在世界各国医用3D打印公司面前的技术难点是打印速度过慢,“3D打印使用的技术是逐层堆积打印方式,并且目前大多数是试用双喷头打印机,速度难以提升,这也是全球3D打印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刘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