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不是腾讯、阿里们的“专利”
有关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巨头们的“专利”的预言,尚未成为定数。
一味地将产业互联网与互联网巨头绑定,特别是将产业互联网与大型互联网平台绑定的做法并不恰当。
正确而理性地看待产业互联网,并且将产业互联网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关系厘清,才是真正能够把握产业互联网风口的前提所在。
谈及产业互联网,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会谈及腾讯。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腾讯才是产业互联网的首倡者。
除了腾讯之外,人们还会将产业互联网与阿里、百度、京东、美团等头部的互联网巨头联系在一起。
此外,产业互联网的概念里有“互联网”的字眼,于是,人们更是将产业互联网与互联网玩家深度绑定在了一起。
仅仅只是将产业互联网与头部的互联网巨头们深度绑定,甚至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他们的“专利”的做法,并未真正了解产业互联网的涵义。
真正了解产业互联网的内在逻辑,并且以互联网之外的视角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我们才能真正明白,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什么互联网巨头们的专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新旧玩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的新赛道。
产业互联网的重点在产业,而非互联网
如果产业互联网的重点在“互联网”,那么,我们断言,产业互联网是腾讯们的“专利”尚且存在一定的逻辑。
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凭借这些资源,他们可以继续在互联网领域以及衍生于互联网的领域里继续呼风唤雨。
然而,当产业互联网的重点不在“互联网”,而在“产业”本身的时候,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同外界将产业互联网概念里的“产业”仅仅只是理解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不同,笔者更多地愿意将产业互联网里的“产业”理解为实体经济,特别是蜕变了的实体经济。
对于业已掌握了海量资源和流量的互联网巨头们来讲,他们所具备的优势仅仅只是局限在虚拟经济层面的,在实体经济层面,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
比如,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可能掌握了海量的数据和流量,但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他们需要的是将这些海量的数据和流量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才能将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
然而,他们并不能像掌控互联网那样,掌控以制造、物流、农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
这就意味着,他们无法按照他们的想法和逻辑来推进产业互联网,若想要让让产业互联网真正逻辑,还是要看以实体经济为代表的“产业”的脸色。
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并不是腾讯们的“专利”。
产业互联网的终点在新产品,而非新服务
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的模式,用户获得的是新的服务,也可以说是互联网式的服务,但是,用户获得的产品变了吗?
很显然,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这就告诉我们,以互联网模式仅仅只是改变的是信息对接的方式,而没有改变用户获得的产品本身。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特别是随着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新型的商业模式开始从信息的撮合和对接,开始更多地转移到了上游的产业端。
同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进行去中间化的处理不同,产业互联网玩家在于产业端进行了结合之后,并不是以这样一种结合为终点的,而是以是否有新产品的产生为终点的。
简单来讲,产业互联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产业有新的产品的产生,而不仅仅只是局限在信息服务上的优化和提升。
没错,互联网巨头的确在互联网时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流量,可以说,他们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信息对接的服务做到了极致,但是,他们的这种极致的服务仅仅只是局限在信息层面,并没有真正对产品本身有任何的改变。
这才是互联网模式走入到死胡同,而不得不进行改变的根本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有新产品的产生呢?仅仅只是有数据和流量就可以了吗?
很显然是不行的。
我们必须将新产品生产出来,才算是真正完整了产业互联网的全过程。
然而,互联网巨头并没有完整的产品生产线,它们还需要将自身的资源与具备了完整的产品生产线的制造企业深度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产业互联网的完美闭环。
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同样不是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巨头们的“专利”。
产业互联网玩家是虚实结合体,而非虚实分离体
尽管互联网巨头们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甚至将实体经济彻底逼退到了角落里,但是,我们依然要看到的是,互联网玩家们仅仅只是在虚拟经济层面有优势,说白了,他们还仅仅只是一个局限于某一种经济形态的存在。
然而,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真正能够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的玩家,并不仅仅只是具备单一的素质就可以的,若想要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必须是一个“综合型选手”。
同互联网玩家仅仅只是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以建筑起巨大的规模优势不同,他们在产业端若想要建立起相应的优势,必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同互联网玩家需要耗费长时间才能建立一整套的产业链条不同,有关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则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过程,那些业已具备了产业链基础的玩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强大的技术优势,快速实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达成比传统的互联网巨头还要完备的结合体。
产业互联网玩家需要是一个虚实结合体,而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则是一个虚实分离体,抑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虚拟经济体。
同时,互联网巨头们想要建构一套虚实结合体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比那些实体经济玩家将新技术应用到生产系统,并且建构一套虚实结合体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同样不是腾讯、阿里们的“专利”。
产业互联网的目的不是维护互联网,而是消灭互联网
回顾腾讯提出“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仅仅只是看到了互联网回归实体经济的大方向,为了适应这种大方向,维持业已获得的规模优势,于是,他们便开始用产业互联网标榜自己。
后来的阿里、腾讯、美团等巨头,无一不是如此。
事实上,产业互联网的终极目的,并不是为了维护互联网,更不是为了维持互联网巨头现有的地位,而是为了消灭互联网,特别是告别互联网时代以平台和中心为主导的底层逻辑。
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产业互联网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维持互联网的地位,甚至像阿里巴巴那样,试图借助新零售的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s2b模式试图进一步维持自身的地位,那么,显然低估了产业互联网的作用,更曲解了产业互联网的内在含义。
笔者认为,产业互联网更像是一场校正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的过程,它不是为了维持互联网的地位,而是为了彻底打破互联网的优势,从而让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一种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里。
然而,那些互联网巨头们在看待产业互联网的问题上,仅仅只是站在维持自身地位的角度来看待的,而不是站在自我革命,自我重塑的角度来看待的。
同互联网巨头们沉重的历史包袱不同,业已被逼退到角落里的实体经济的玩家们并没有太多的包袱,他们可以放开手脚,全身心地参与到产业互联网的战役当中。
无论是在探索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上,还是在落地和实践新技术对于产业的深度改造上,几乎都是如此。
如果互联网巨头们可以放下历史包袱,站在与传统实体经济玩家同一条起跑线上来看待产业互联网,并且真正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场深入而全面的自我革命,甚至找到一条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通过反哺实体经济,拥抱实体经济,解决了自身实体经济偏弱,虚拟经济偏强的先天不足,我们同样可以说,他们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同样不仅仅只是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巨头们的“专利”。
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产业互联网的市场是庞大的。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产业都会产生诸多类似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
需要明确的是,产业互联网并不仅仅只是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的“专利”,而是一个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身处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新赛道。
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究竟谁是最后的胜利者,一切都还没有定数。
上一篇: 外国吃文化之人体大餐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