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新玩法 还是苹果套路深
杀熟一词想必很多小伙伴都经历过,但大数据“杀熟”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作为一种全新的套路,全新的玩法如今已经不知不觉得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或许大家从来没有注意过,你打车、订酒店、买会员这些在平常不过的行为,但却不经意间被一些我们最常用最信赖的商家给“杀熟”了。那么今天就带着揭秘的态度来为大家领略一下如今他们都是如何进行“杀熟”的。
杀熟杀熟 杀的就是熟
杀熟:常言道:“人熟为宝”,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对比较了解,知根知底,长此以往便会产生信任,也就是说熟人好办事,关键时刻,熟人之间可以谋取更高的个人利益。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种熟人社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理性对熟人关系的侵蚀,社会上出现一些专门拿熟人下手谋取利益的行为,即为“杀熟”。
如今,在极端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的驱使下,“熟”者已经成为一些人直接获利的吞食目标,出现所谓“杀熟”现象。所谓“杀熟”,简单说就是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地专赚、专骗熟人钱物,损人利己——损熟人而利己。瞧,面带笑容,在亲切搭讪、唏嘘问候中,温柔地宰你一刀。
以上两段话出自百度百科,但不难看出,杀熟这一现象在社会中相当普遍。当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们可能越来越少的选择去小商小贩那里购买商品,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种电商平台,以及互联网消费。出门可以不带钱,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支付行为,但殊不知就在这些看似正规的交易中还出现了“杀熟”的行为。
微博网友@廖师傅廖师傅曝光大数据“杀熟”现象
最近有一则新闻可以说火爆了微博,有一名名为@廖师傅廖师傅的微博网友亲述了自己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这名网友经常通过某旅行网站预订特定的酒店房间,常年的价格基本都在380-400元左右,但通过前台询问酒店的价格却发现酒店价格只有300元,而用朋友的账号进行查询也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查询却依然是380元。
事情一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除了预定酒店,在预订机票,购买电影票,打车出行中都有涉及“杀熟”的现象,网友们也开始了纷纷吐槽自己在日常中所遇到过的各种被宰的经历。
大数据时代“杀熟”防不胜防
互联网“杀熟”其实并非只有中国才存在,早在2000年,亚马逊就出现过差异定价的现象,那时,一名亚马逊用户在删除了浏览器的cookies之后,再用浏览之前的DVD时,却发现商品从26.24美元降到了22.74美元。
消息一出,如潮的谴责声涌向亚马逊。后来,亚马逊CEO贝索斯为此公开道歉,称这只是向不同顾客展示的差别定价实验,绝对跟客户数据没有关系,一切只是为了测试。但在当时那样的互联网环境下,显然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波澜。
其实在互联网行业中之所以商家能够这么明目张胆的“杀熟”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致。在这样的数据共享的时代,商家可以随随便便知道你的个人信息,通过大数据可以了解每个人的消费习惯,再看人下菜点而已,但消费者却对此一无所知。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些对价格不敏感的土豪或公款出行的用户,价格高一些这群人也是不会在意,反之对于价格斤斤计较的就会便宜给你。这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本没有问题,但由于商家会利用你的个人信息找到你的消费习惯,从而定制属于你的消费方案着实有点细思极恐。
消费“杀熟”不违法
那么肯定有些人会问,难道“杀熟”就不违法吗?笔者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不违法。根据我国《价格法》第14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不得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由于该法未针对“同等交易条件”进行详细解释,根据这一规则,某些平台根据地理位置、手机型号、浏览记录、消费记录做的“差别定价”并不能和“价格歧视”划上等号。另外,根据欧美的一些相关法律,此类行为也并不被判为违法。
这就好比会员消费,你充了会员自然就会享受到优等待遇,没充值的人只能随波逐流一样,没有人会质疑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但从本质上,虽然商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来区别对待本质上没问题,但在情理之中并不能被大家所接受。
说起会员想必大家绝对不陌生,上QQ要会员,看视频要会员,听音乐也要会员,甚至连下小片片都要会员,但这小小的会员还存在着不小故事。
苹果套路深 只抽成不杀熟
如今的智能手机基本上就是分为两大阵营,由苹果主打的iOS和以国产手机为首的安卓阵营,但是其中有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普遍苹果用户要比安卓用户在享受服务方面要多花一部分钱。
特此笔者也做了实验,测试了腾讯视频和爱奇艺视频的会员充值,结果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
首先是爱奇艺视频的会员充值,可以看到无论是包月还是包年,安卓用户都要比苹果用户贵,而在包年服务中更是相差了40块钱,可见差距还真不是一般的小。而在腾讯视频中也是如此,同样是包年,其费用也相差了35元。
除了笔者的测试外,网络上还有多网友进行了其他APP的测试,无论是QQ会员、优酷会员、只要是主流的APP都存在这一现像。
就当我们针对这些视频网站的会员口诛笔伐的时候,苹果却还在这里猛插一刀,不得不说苹果真的太会玩了。
话说苹果用户要为购买第三方服务多支付一笔钱这还是要从苹果的APP生态圈说起。iOS与安卓系统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封闭的特性,所有iOS设备想要下载APP全部都需要从苹果自家的APP Store中下载,也就是说任何APP在上架之前都要经过苹果的内部审核,这种情况自然就是“我的地盘听我的”,各种条条框框都要遵循苹果的规定走。
其中有一条规定就是,所有付费软件和功能,都要从走苹果App Store的窗口支付,而这条路可不是白走的,苹果要从中收取30%左右的抽成(或叫服务费)。作为APP开发者肯定不愿意自掏腰包上交苹果,那么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上面这种情况,想要购买会员就必须从App Store支付走,那么想从这里走就要留下“买路钱”。
所以苹果的会员费用要比安卓要高出一些,就是这其中的30%,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最苦的还是我们用户,我们不光要花钱跳广告,还要忍受两家公司同时对我们的压榨。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几年前微信与苹果的大战,苹果强制下架了微信中的赞赏功能,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微信赞赏功能直接走了微信支付,并没有从苹果的支付渠道中通过。那么苹果自然就不高兴了,因此对微信赞赏功能强制下架。
就当大家本以为会上演用苹果不用微信,用微信不用苹果的大戏的时候,两家貌似突然有了缓和,宣布未来还将重新上线赞赏功能。看来两个富可敌国的巨头都不愿意头破血流,微信在中国的地位不用过多的赘述,想必苹果下架微信,就将会直接失去中国市场,一旦失去了中国市场恐怕苹果的日子也不好过。
当然,苹果从软件服务中抽成想必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关键在于,相比于其他平台出现的大数据“杀熟”,苹果公司显然是老司机,不用“杀熟”的方法,而是用生客、熟客我都按照杀熟价格收取的套路,这样的玩法显然更高明。
关于“杀熟”再说两句
曾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过一项调查,大约76%美国成年人表示,发现其他人购买同一商品的价格逼自己便宜会非常恼火。而作为消费能力相对较差的国人,这一感受只会更严重。因此虽然线上消费杀熟可以理解,却在情感上无法接受。
笔者作为一名九零后,也是一名资深的线上消费者,从法理上,可以理解商家的“杀熟”逻辑,但确确实实损害了用户的情感。我们都知道,国内的互联网消费环境可以说是非常浮躁,各家公司为了圈钱真是绞尽脑汁,视频网站动不动就120秒的广告让人看得想骂街,明明是百兆光纤却享受龟速的下载,想要享受优质的服务只能充值会员。
作为用户,我们仿佛就像待宰的羔羊,任凭他们宰割。无论是哪个平台,哪个系统其实都没有真正从用户角度想过问题,只是一味的从用户那里获取,而作为用户却无能为力,哪怕他们明着告诉你“你有钱,我就向你多收钱”我们都无力还击。
其实经过这样的一番调查,笔者对于这样的消费环境表示痛心,因为至今还没有解决这一“杀熟”的方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要充值会员就换部安卓机,想要订酒店便宜就要货比三家或重新申请账号。这一切我们只能坐以待毙,被动的承受,最后只能希望我们的互联网公司能多位用户考虑考虑,不要一股脑的往“钱”看,虽然定价差异化不犯法,但确实伤害了消费者对你们诚信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