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中的原型辛德勒 辛德勒的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连姆·尼森 饰)来到德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辛德勒和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的工厂雇用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
1943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辛德勒目睹这一切,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毫无疑问,辛德勒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救世主”,受到人们的敬仰。但他不是一个天生的善人、圣人,他也有着正常人应有的一些品格。1.贪财重利。首先,战争初期他只是一个渴望发战争财的商人,因为雇佣波兰工人所需金钱比犹太工人高而毫不犹豫的雇佣了大批犹太工人。而他的犹太会计史丹将一个独臂的老人放入工厂中,也惹得他十分不满,因为老人无法给他带来更大收益。2.喜欢貌美的女子。工厂刚开办时,辛德勒招募女打字员,应聘者众且均年轻貌美,只有一个打字速度很快的中年妇人长相较一般。然而辛德勒录用了除了那个中年夫人之外的所有人。
耐人寻味的表情。
以及,电影中一位女子设法见辛德勒一面以期他收留自己的父母,她没化妆时辛德勒不愿同她相见,化妆后辛德勒才愿意见她。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十分真实可信,辛德勒的思想是一步步转化的,他不是天生的善人,他不过是个内心蕴藏着良知的普通人。直到一个红衣女孩的身影出现在辛德勒的视野中,辛德勒内心的良知才慢慢得到了唤醒。
这个红衣女孩也是剧中为数不多的几处彩色镜头之一。她代表着希望。
而后,辛德勒的行为思想都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在女子表达出希望将无生存能力父母带入工厂的期愿后,辛德勒一面痛骂女子,告诉她老夫妇无法给自己的工厂带来利润,一面将那对老夫妇接了进来。
而再后来,红衣女孩的死亡,彻底触动了辛德勒的心弦。
他的眼神充满讶异,内心的希望破灭了。
紧接着,电影的高潮到来,这里的犹太人要被送往奥斯维辛*。辛德勒的良知被完全唤醒,他同德军将领阿蒙交涉,以钱来交换犹太人。散尽财富买来了一千一百名犹太人。他令史丹将这些人的名字打到一个名单上。
这也是全剧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几近泪目。
辛德勒将这些犹太人带回家乡,他开设工厂为德军生产子弹炮弹。在辛德勒的授意下,这些武器无一可用。
最后,故事以战争终结,德国投降拉下帷幕。辛德勒所拯救的一千一百犹太人,至今已发展到六千多人。他们的血脉因辛德勒的保护而得以发展壮大。辛德勒在战后与妻子感情失和,屡次经商均以失败告终,于1974年。
这就是电影的结局,但在生活中辛德勒的命运还再继续。
二战结束后,辛德勒和许多纳粹分子逃到了南美,但他们依然遭到了以色列特工机构的追杀,不过对于辛德勒,犹太人却给了相当丰厚的回报,他们给他当时开的工厂投资,不过却都倒闭了,后来辛德勒把妻子留在了南美,他一个人回到德国,在德国他的生活并不好,被德国的激进分子骂道“亲吻犹太人的猪,应该和犹太人一起烧死。”因为没钱只能靠救济金度日。
后来德国人也开始反省自己的错误,就有了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给犹太遇难者下跪忏悔的事。
不过即使这样辛德勒也没有再发达起来,有些犹太人德国看他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和年轻时完全变样,衣着破烂,蓬头垢面。
1974年10月9日,67岁的奥斯卡·辛德勒离开了人世,他被葬在了耶路撒冷的锡安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