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吴国为何将国号改为唐?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吴国改国号为唐是因为执政家族的更替,原本由杨行密建立的吴国,转为徐温家族的齐国,最后再改为李昪的南唐。而这其中核心的人物就是徐知诰,他由一个乱世孤儿成为南唐开国君主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乱世孤儿
唐末的乱世使本来少受兵戈之苦的江淮一带也开始战乱不休,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流民。而徐知诰就是其中之一,根据历史记载,徐知诰的本姓是李,他的父亲李荣在徐知诰六岁的时候因为战乱而不知所终。而徐知诰则随同母亲刘氏流浪在濠州(今安徽凤阳)一带。
徐知诰不仅流浪地方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而且在乱世中的求生之所也一样,他也在濠州寺庙里混迹。到了公元895年,割据江淮的杨行密攻占濠州,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徐知诰被裹入杨行密军中,此时徐知诰只有六七岁,不知出于什么奇缘,杨行密很是喜欢童年的徐知诰,就将其收为养子。
但是杨行密的儿子显然不愿意有一个外人来参与“分家产”,毕竟此时的杨行密已经不是当年的草莽匹夫了,他已经是割据淮南的淮南节度使了。无奈的杨行密就将徐知诰交由部将徐温抚养,而徐知诰的名字就是此时得来的。
随父夺权
长大之后,徐知诰不仅长的一表人才,而且文武双全,连杨行密都称赞他是俊杰。因此徐知诰也成为养父徐温的得力助手。
公元905年,杨行密病逝,因为诸子皆幼,无奈只好传位长子杨渥,徐温因为拥立之功成为杨渥身边的重臣。两年后,因为杨渥喜好游猎,不理政事,而且猜忌元老旧臣。于是徐温联合另一位掌握军权的大臣一起发动政变,弑杀了杨渥。
因为杨渥对老臣的猜忌,徐温等人的行动没有招致统兵在外的将领反抗,而且徐温又拥立杨行密的次子即位也顺理成章,徐温也通过拥立再次获得巨大的政治利益,开始掌握杨吴政权中枢权力。
而在此期间,徐知诰作为父亲的助手积极予以协助,同时在二十岁的时候开始逐步外放锻炼,先后在升州、润州等地任职。
“非典型性夺嫡”胜利
其实徐知诰严格意义上不能算夺嫡胜利,应该是意外加努力获得了养父徐温*的继承权。
徐温拥立杨行密次子即位之后,就逐步铲除异己掌握大权,到了915年,徐温受封齐国公,建立大都督府,以升州为中心建立起杨吴政权内部的国中之国。此时徐温家族内部也围绕权力展开内部斗争。徐温有六个亲生儿子和徐知诰这个养子,其中年纪较大的亲生长子徐知训和养子徐知诰权力较大,但是徐温显然是向着亲生儿子的,他安排长子徐知训在杨吴政权的国都执掌朝政,自己在升州遥控指挥。而徐知诰则在917年被赶出经营多年的升州,调往润州驻守。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918年徐温的长子徐知训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大将朱瑾的关系被刺杀。徐知诰抓住机会抢先赶到杨吴政权国都广陵平乱,随后徐温鉴于剩余诸子较为年幼,无法与徐知诰相比,于是干脆将徐知诰留在广陵执掌朝政,自己则继续在升州经营自己的地盘。
此时尚不满三十岁的徐知诰展示出过人的政治能力,不仅很好地控制了杨吴政权的朝政,而且逐渐变得比徐温更得人心。公元927年,远在升州的徐温感受到徐知诰的威胁,同时自己的亲生次子徐知询也已逐渐长大,徐温让徐知询到广陵接替徐知诰的权力。此时羽翼尚未丰满的徐知诰惧怕养父徐温的强大实力,于是上表乞求出镇江西,试图以退为进,避免与养父徐温发生冲突。
此时上天再一次帮助了徐知诰,徐温在派出徐知询不久就病逝了,执掌朝政多年的徐知诰显然比徐知询能力更强,实力更强。他轻松解除了徐知询的兵权,彻底掌握了杨吴政权和徐氏家族的权力。
篡吴建唐
此时三十八岁的杨吴权臣徐知诰当然不满足于作一人之下的权臣,篡位就是他必然的选择。
927年,刚刚执掌大权的徐知诰就拥立杨溥称帝,之后又追封养父为齐王,将自己的地位升格为齐王的继承者。932年,他学习养父徐温的做法,自己出镇金陵(即升州),然后留下儿子徐景通在广陵辅佐朝政。933年,徐知诰晋封东海郡王。935年,徐知诰接任养父徐温的齐王之位,同时将原来的齐国从掌控六州扩大到管辖十州。通过上述措施,徐知诰已基本完成了篡位前的准备工作。937年,独掌大权十年之后,徐知诰称帝,国号大齐,正式取代杨吴政权。但是两年后,徐知诰改回原本的李姓,改名李昪,将国号由齐国改为唐国,史称南唐。综上,五代十国的杨吴政权改成南唐,其实质就是徐温的徐氏家族取代杨行密家族的夺权过程。而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成为最终胜利者,但是由于徐知诰本人特殊身世,他在篡位两年后,改回本姓,自称唐宪宗第四子李恪的后裔,一方面抬高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也试图借用唐朝的名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TensorFlow实现简单卷积神经网络
下一篇: 高质量软文都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