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子文化是什么时候兴起的?中国石狮子文化的发展史!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中国石狮子文化的发展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常见的雕塑品,现代依然会有很多建筑,例如寺庙、桥梁、园林等,会在大门口左右两侧摆放一对石狮子。说起狮子,想必很多朋友都会有个疑问,狮子究竟何时传入中国的呢?据说狮子最早是从西域引入,当时大月氏国曾把狮子进贡给汉朝皇帝,后来狮子还被赋予了很多其他的含义,成为了一种神话中的动物。石狮子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在古代还有辟邪的作用。下面就来了解下石狮子的发展史吧。
一、狮子何时传入中国
当你行走在神州大地,游览名胜古迹,你会发现一对对神态各异的石狮子或立或蹲,或雄踞门口,或把守要津,姿态威风凛凛,气势宏伟壮丽。
这石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雄武气魄,凝聚了古代艺术家的智慧与心血,不愧为古代艺术的瑰宝。
中国并不是狮子的故乡,神州大地并没有野生的狮子存在,那么,这狮子是何时传入中国,引起人们的喜爱?
据说狮子是西汉时期传入我国,汉武帝刘彻打通西域,让这一奇异的猛兽走入中华民族的视线。
到了东汉顺帝时,西域疏勒国王曾经派使者到洛阳朝贡,给东汉*的礼物中就有狮子,也让狮子逐渐被人所熟知。
狮子是兽中王者,对于中国,这动物颇有神密色彩,一传入中国,便引起人们的极大的兴趣。
到了唐贞观年间,西域又朝贡狮子,让一代雄主李世民龙颜大喜,特命秘书监虞世南作《狮子赋》,当时的名画家阎立本还创作了《狮子图》。
狮子自汉朝以来不断传入中国,但数量比较有限,几乎都饲养在皇家宫苑之内,老百姓是无法看到其真容,这更令老百姓对狮子发生兴趣,产生神异感,认为狮子能“食虎豹”的“殊方异物”,于是,民间艺人便根据传闻,开始创造“狮子”,塑造出的狮子形象与现实中的狮子必然存在许多差异。
艺人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借用传统的神瑞化装饰手法表现了狮子威武、刚劲与凶猛的形象,并在狮子的肩上添加了一双飞翔的翅膀,有的在狮子头上加上单角或双角,身上饰以云勾纹或火焰纹,以显示其神灵威猛的一面。
由于给予狮子太多的想像与夸张,让狮子变得更加神奇怪异起来,称呼也形形色色,有称麟麟的,有称避邪的,有叫神兽的,有叫天禄的,赋予了神奇色彩,也演绎出世间不存在的“瑞兽”。
二、大唐雄风的石狮
大约到了唐代,随着大唐的强盛与开放,才揭开狮子的神秘面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传统的狮子(石狮)。
溯源石狮,从东汉开始流行,在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石祠前的石狮就是东汉的遗物。
据说1973年在陕西咸阳沈家村附近出土的一对石狮,专家考证,认为是东汉时期的遗物,现存西安博物馆。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各代帝王与显贵们的陵墓前流行雕置石兽之风,于是,这期间出现了许多石狮子。
梁代南康间王萧绩墓前的石狮,可以说是那一时期石雕狮子的精品,雕琢精美,石狮高有三米上下,张口吐舌,两肩刻有飞翅,四腿粗壮雄健,神态威武凶猛,昂首挺胸,傲视一切,突出了狮子威猛兽王的神态。
到了唐代,在继承保留东汉石狮的行走形式外,大量涌现蹲坐式石狮,更接近于写实,肩上的翅膀、头上的饰角、身上的花纹统统去掉了。
表现形式一般是前肢斜伸,胸部挺起,狮头高昂,双目圆睁,雄武威严。
位于陕西乾县梁山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墓地,陵前陈列着一对左右对称的巨大石狮坐像,狮身高约三米,整体造型呈金字塔形,两前足前伸,身躯后蹲,庄重威严,是唐代石狮造型的精品。
武则天当了女皇后,对其母杨氏的墓地进行修缮,其南北东西四门均雕塑石狮。
南门的一对石狮,高约二点五米,是用一整块青石雕成(与底座浑然一体),雕的活灵活现,那狮子仿佛听到什么动静,停下来昂首四顾般神态自然。
而西门的石雕坐像,据说是历代坐狮石雕之最,卓越的雕塑技法,夸张中有灵性,把最接近人们视线的前肢和足爪,刻划得粗壮又精细,筯肉突出,强劲健壮,张口吐舌,似闻吼声。
唐代遗留下来的石狮,造型浑然质朴,健壮丰美,劲韧坚实的筯肉,气吐山河的威仪,堪称我国雕塑史上的杰作,也洞见盛唐崇尚肥美的特点,充盈着健与美。
三、日渐温顺的石狮
唐代的石狮造型,被后世所传承,到了宋代,石狮承袭了唐代的特点,形式上也分为行(站)狮与坐(蹲)狮两大类,那威武昂扬的气势逐渐削弱了,这或许与宋王朝的崇文抑武的政策有关,行狮的胸部收缩,头部压低;坐狮拘谨平和,四肢收拢,缺少了那种傲然雄豪的气运。
但河南开封龙亭大殿午朝门前有两尊北宋年间皇宫的镇门石狮,气轩非凡,造型独特:这双狮子高有一丈开外,成年人可以从其腹下躬背穿过。
石狮的脖子上系着彩带,挂着金铃,飘缀红缨,大气英武。东边的雄狮卷毛飘髯,威风凛凛,英姿勃勃,目光烔烔有神,足踏绣球,悠然自得,旁若无人;西边的雌狮,体毛油润,神态俊逸,双目微闭,怀抱幼狮,显得慈祥温和,更令人寻味的是雄狮胸前镌刻着“睡狮猛醒”四个苍劲有力的楷书。
这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金人进入开封,看到这石狮,把石狮的腿打伤了(至今那狮腿上还有伤痕)。当时有一位爱国义士,在夜间偷偷修复了伤腿,并在石狮身上刻上“睡狮猛醒”四个大字,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
转眼间,到了明清,石狮的风格大变,几乎看不到那威武雄浑的气势与神情,变得日渐温良驯服了。坐狮成了主角,几乎所有的宫殿、庙宇、衙门的大门口,都雕一对坐狮,成了一种风气。
其原因也是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是权力的象征,并且大户人家也开始流行在门口雕一对狮子。
清代的石狮,大部分一扫过去狮子的雄风,变成了一种装饰门楼的摆设,变得温顺起来。
北京颐和园排云殿前铜鎏金的狮子,头上卷毛,胸悬铃铛,足踏绣球,像个温顺可亲又有点轻佻的哈叭狗,到添了几分可爱。
我们从石狮的演变,也能洞晓一个时代的气息。
如今,中华民族雄狮崛起,傲立在东方。
作者:陈二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Linux中的进程守护supervisor安装配置及使用
下一篇: 你咋对我这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