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六扇门究竟有多厉害?为何连“九千岁”魏忠贤都栽了?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在古代官场上,如果哪个大臣把皇帝惹毛了,皇帝会怒火万丈,一道圣旨下来,把这个惹得他很不爽的人交给三法司会审定罪。所以,大家都会好奇,这个“三法司”到底是什么来路,怎么有这么大的权力。
朋友们的疑问,我以前也有,这个所谓的“三法司”是什么?“三司会审”又是什么?这就听小编我给你细细道来,我们从最开始说,还要提到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组织---六扇门,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就经常提到。
战国末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国权力不集中的局面,开创了我国第一个封建*集权制的王朝,大秦帝国的制度也是从这一刻建立起来的。
秦帝国的制度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制度,一个是地方制度;而国家的*制度是由监察、行政、司法、言谏这四大体系组合而成的。
主要的行政机构就是三公九卿,到了隋朝以及之后的唐朝就演变成了三省六部;御史是负责监察工作的,在明朝和清朝就该叫都察院了。
监察官员的官职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谏议大夫、散骑常侍和给事中等等,而他们只要围绕皇帝来进行言谏工作的。
最高司法机关在秦帝国叫做廷尉寺,一直持续到北齐;从北齐之后到清代就叫做大理寺。而最高的司法官,从秦到北齐,一只唤作廷尉;北齐之后,一直到清代,改叫大理寺卿。
说到大理寺卿,他在各个朝代的官阶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唐代是从三品,在宋代是正四品,在明清都是正三品。而大理寺少卿,在唐代是从五品下,在宋代是从五品,到了明清都是正四品。
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没有大理寺的,它的最高司法机关是刑部。
说到刑部大家就都不陌生了,刑部就是管刑律部门,就是古代司法部和*部的结合体。这就搞得刑部和大理寺业务交叉,有点混乱。到了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把刑部定为主要司法机关,而大理寺变成了复核机关,都察院改成了司法监督检查机关。
所谓的“三法司”说的就是上面这三个部门,我们今天就来讲讲明代和清代的“三法司”。
在汉代,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就是“三法司”;到了唐代,大理寺、刑部、御史就是“三法司”。到了明清两代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就是“三法司”,这三司的官员都是法官。如果发生大案要案,就要“三堂会审”,而三堂会审的主导部门是刑部。
作为明朝的主要审判机关,刑部在案件审理上拥有一定话语权。冤假错案的平凡就是大理寺的业务了,而都察院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还担负起了对审判机关的监督责任。
满清入关之后,继承了明代三法司*,但却稍有不同。清代的刑部和明代的刑部不一样,它的权力很大,不仅能审判,还能复审和刑罚。此时的大理寺就变了一个清水衙门,负责帮刑部复核要判死刑的案件。此时的都察院是一个监督机关,不但审核死刑案件,还能参加秋审与热审,同时还有监督百官的责任。
在这个时代里,刑部就成了“三法司”中权力最大的部门。
让人闻风丧胆的“六扇门”其实就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它之所以叫“六扇门”是因为它的总部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大殿,东南西三面都有门,每面两扇门,加起来一共是六扇,所以大家叫它“六扇门”。
“六扇门”的传说不绝于耳,尤其这几年被影视剧塑造的神乎其神。
传说中,“六扇门”相当于朝廷的*情报局,抓捕通缉犯以及解决江湖门派的纷争。所以“六扇门”的传说不只是在朝廷,更在江湖之上渊源流传。六扇门的人不但要按照朝廷制度办事,还要懂得很多江湖规矩。所以每个“六扇门”的人都具有两个身份,他们不仅是公务员,同时也是江湖侠客。黑白两道通吃,专办比较棘手的大难要案,同时也解决一些朝廷不方便直接出面事情。
所以说,六扇门比起那些什么粘杆处、锦衣卫、东厂、西厂什么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而且他比这些要神秘的多,说起东厂最牛的厂长,“九千岁”魏忠贤也是栽倒六扇门手里的,所以说,“九千岁”都栽了,可见六扇门是什么样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清末民国三大帮会之一哥老会出过哪些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