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光起义就433起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农民起义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宋朝经济繁荣昌盛,据历史学家考究:宋朝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占到了全世界的60%-80%,与其他朝代相比可以名列前茅。
同时宋朝也是起义发生最多的朝代,在我国古代,起义事件稀疏平常,这基本上是任何一个朝代都经历过的,但是除宋朝之外,其他朝代发生的起义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般发生在王朝末年,通常王朝建立之初政治清明,刚刚结束了战乱的人民得到安定,是不会发生武装起义的。
但是宋朝是个例外,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朝建立开始第三年就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而后起义事件频繁爆发,一直持续到南宋灭亡的320 年中,前后有史料记载的起义事件就有433起,还有许多规模较小的没有被记载,也就是说宋朝几乎每年都会爆发一起或多起武装起义。除了起义的次数多,宋朝的武装起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时间短,范围小。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宋朝成为这么一矛盾的朝代呢?其罪魁祸首应该是宋朝对待武装起义的政策——招安。
一、初尝甜头,宋朝的第一次招安
要说宋朝非正式招安,在宋太宗统治年间就发生了,执行这一政策的是宋朝名臣柳开,史书是这样记载这一过程的:
柳开用重金诱降常州、润州的武装起义分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适逢宋太宗征河东,高效快速的平息的*的柳开的到了宋太宗的赞赏,而这一先河为宋朝后面处理起义事件起了带头作用,柳开之所以想到这样的对策,有两点原因。
其一、柳开乃是文臣,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处理武装起义没有使用宋朝精兵直接镇压的能力,所以对待此类事件的第一想法就是招安。其二、正值宋太宗征河东,必须要快速的处理好这件事情,使用武力镇压有太多不确定性,为了快速平定*,使用重金及官爵诱惑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快速平定*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为了自己的仕途,招安是不二之选。
宋太宗
以上招安只是臣子自己的行动,而宋朝官方的第一次下令招安,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派遣使者呈谕招安*者王钧:"如能递相劝率,效顺革心,当赐生全,别加录用。"宋真宗为了尽快平息*,许诺如能归顺朝廷,不但免其罪过,还能加官进爵,结果如愿,此次*不费一兵一卒得以平息。
宋朝初年对叛军实行的政策让朝廷尝到了招安之法的甜头,此后该项政策的实施便越发不可收拾,《续资治通鉴》记载道:
《续资治通鉴》记载
二、重文轻武,宋朝招安一发不可收拾
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及宋朝期间另外一项重要政策——重文轻武,占据朝廷重要职位的官员都是文官,甚至掌握军事的最高长官也是文官。这就造成不到万不得已,宋朝根本不可能派遣军队镇压*。
文臣是看不起武将的,同时他们也是害怕武将的,他们害怕武将建功立业,危机到自己的地位,而自身有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所以每当朝廷问及如何处理*的时候,他们只能上述阐述招安的种种好处:
招安好处
通过招安平定*,然后利用招安的叛军去攻打其他叛军,如果赢了,朝廷就坐享其成,如果输了,那么朝廷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梁山好汉受招安
这一条锦囊妙计让朝廷坐山观虎斗,屡试不爽的政策最终影响到了整个朝代对叛军的态度,就是对于武装起义,朝廷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镇压,而是招安。据考究,宋朝433起起义事件,其中有超过一半是使用的招安的政策。
三、"要高官,受招安",民众思想的改变
宋朝招安的首要待遇就是免除罪责、加官进爵,对待有一定气候的反叛军,宋朝往往是以重金及官爵诱惑,而民间的群众看到这一现象,再对比自己的生活,大都产生了羡慕的情绪。
于是一些有胆识的人为了升官发财就以此为契机,振臂一呼开始*,随后就被朝廷招安,升官发财,而更多的人有了先例,也便开始效仿这一行为,就这样民间起义多如牛毛,这也是433起武装起义的由来。
方腊起义
宋代民间流传着一句民谣:"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须胡做。"通过*就能当上高官,通过胡作非为就能得到财富,这一观点开始深入民心。《鸡肋编》又云:"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讲述的也正是这一社会现象,自此,宋朝当官的途径又多了一条,就是*——招安——做官。
总的来说,招安政策让大多武装起义在短时间内便会得到平定,不会发展到形成对朝廷统治有威胁的武装起义,这一点也为为何宋朝武装起义频发,但是却没有被起义军推翻提供了解释。
同时,武装起义军中一部分人的目的不是为了反抗朝廷,他们是带着加官进爵的目的拿起武器,以此为筹码接受朝廷的招安,而这一部分人的存在也是宋代起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年都要发生一起或者多起起义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续资治通鉴》,《论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